渭源縣職教中心
長期以來,由于職業學校沒有升學壓力,致使語文教學程式化、單一化,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個別學生覺得語文枯燥無味,可學可不學。對此職業學校應該重視語文教學尤其是閱讀教學。下面,筆者結合職業學校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語文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從少量的經典文章中學會閱讀技巧,并以此應用于學習。然而,這種技能型的鍛煉除了讓學生取得高分以外,無論是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還是對閱讀量的擴大來說都收效甚微。語文的學習本身也是一種陶冶情操和培養情感的過程,作為一個富有感情的科目,用這樣機械的方式去閱讀,應付考試,自然使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閱讀的本質不是讓學生掌握某種技能,而是讓學生養成這種閱讀的習慣,將閱讀作為生活的一部分,從而形成健康、向上、積極的生活方式。同時,在閱讀過程當中還應當引導學生擺脫教材的束縛,擴大閱讀范圍,使學生樂于讀、善于讀。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積累過程,不會閱讀就不會學習,對此應當鼓勵學生多讀書,寧可減少寫作業也應保證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教學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更為豐富的知識和培養良好的習慣,而不僅僅局限于獲取一時的技能和知識,這對學生學習其他學科和生活都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英國哲學家培根《談讀書》:“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一本好書能為我們開啟一扇智慧的天窗,一本好書能為我們灑下一片心靈的陽光,一本好書能為我們構筑一座精神的殿堂。書籍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沒有哪一所大學能讓你保持一輩子知識不過時,唯有自我學習。因此,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最好的大學是書籍,最好的習慣是閱讀。好習慣就是堅持。一定要養成每日必讀的習慣,每天閱讀1小時,大體每天閱讀15頁左右,將每日閱讀作為自己的“必修課”,長期堅持下去,閱讀就會慢慢成為學生的一種內在需求。另外,要養成有目的閱讀的習慣。閱讀往往是為了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學生有目的地進行閱讀,才能有意識地捕捉和搜集信息,總體把握和理解文章,從而收到理想的閱讀效果。
新課標指出:要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閱讀的方法有很多,應指導學生視需要而選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授之以“漁”,讓學生自主選擇并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邊讀邊圈點、勾畫、摘抄,同時使用工具書自主解決疑難困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從而真正實現讓學生愉悅地讀,快樂地讀,從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心靈交匯,產生共鳴。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其實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還應教會學生“養成讀書記筆記的習慣”。讀書筆記的形式多樣,有“摘錄好詞好句”“概括主要內容”“寫讀后感”“直接在書中圈點勾畫批注”等,教師應教會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愛的形式來記筆記,自由發揮,不拘一格。
閱讀的過程是沉淀的過程,是豐富的過程,更是厚積薄發的過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組織開展一些閱讀活動和搭建一些展示平臺是必需的。傳統的閱讀討論、閱讀講座、閱讀競賽、名言名句摘錄、制作讀書卡片、剪報比賽、故事會、詩朗誦、相聲小品以及智力競賽、讀書狀元評比等活動,都可以擴大學生之間的交流,取長補短,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愉快的競爭氛圍中,鍛煉和提高閱讀能力。但是閱讀又是一個與時俱進的過程,如央視近年來的熱度節目“中國詩詞大會”“漢字聽寫大會”“朗讀者”都可以在校園里以別樣的形式呈現,這些活動有創意、有內容、有規模,可以成為促進閱讀和展示閱讀魅力的廣闊舞臺,其宣傳和帶動意義一定是空前的。
總之,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閱讀興趣,就是培養學生廣博的內心,豐富他們獨一無二的見解和思想,讓他們對自己充滿信心,乃至對他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