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皇冠中學
評價量規在“教學評一致性”教學中被廣泛應用,一份高質量的評價量規能夠使教師在整個評價過程中保持客觀性,能使學生對照標準反省、提高自己,能使師生明確地了解自己是否完成了教學(學習)目標。一份高質量的評價量規既能對任務完成的各階段學生表現出的不同能力、不同個性特征進行評價,又能對全過程的發展狀況做出綜合動態的評價。可是我們在使用評價量規的過程中,時常會發現雖然我們掌握了學情,但是開發出來的評價量規卻不能很全面、很有針對性地評價當前學生的學習情況。所以需要師生不斷地修訂評價量規,以滿足教學和學習的需要。下面,筆者就以“讓語言富有音樂美”為課例,具體來談談師生如何共同修訂評價量規,以促進目標的達成。
弗徹斯認為:表現性評價的一個主要驅動是重新連接大規模評價與課堂評價,從而積極地影響學習、促進教學的需要。評價量規必須源于目標,與目標一致,是目標在內容維度和表現維度上的具體化。
“讓語言富有音樂美”是一節作文指導課例,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筆者決定運用評價量規來規范學生的寫作行為。筆者事先對應學習目標,從疊詞的運用,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的運用,短句或長短句的配合,“兒”化詞的運用,使用韻腳五個維度開發了量規。
可是,當筆者滿懷信心地在學生面前亮出這個評價標準的時候,迎來的是一片迷茫的目光。在與學生交流之后,了解了一個事實:過多的評價維度、長長的語句,增加了學生的理解難度,更別說依照這個標準進行作文訓練了。而且課堂時間有限,給學生理解評價量規的時間不充足,因而期待的妙筆生花沒有實現,課堂目標達成不夠順利。
如在“疊詞的運用”這一維度,筆者表述的是:A等級,恰當使用疊詞,增添文章語言的韻律感,使文章讀起來朗朗上口,且生動活潑地體現出所要表達的主題;B等級,恰當使用了疊詞,增添了文章語言的韻律感,但與主題的體現沒有很大關聯;C等級,能夠使用疊詞,豐富文章語言的音樂美;D等級,沒有使用疊詞。
在開發評價量規的時候,我們要考慮評分規則使用的方便程度,盡可能簡練地描述評價量規的每個維度。同樣,也要用簡練的話語來界定各維度中的等級點。精煉的語言可以提高閱讀速度。另外,每個維度中表現本質特征的關鍵名詞或者動詞應該盡早出現,這能幫助熟練的評價者通過閱讀最初的少數幾個詞了解評價量規的每個維度。我們分別在兩個班級進行了民主的小組討論,由各個小組討論制訂出學生心目中“音樂美”要素的綜合標準,然后將各組的討論結果匯總得出一份新的作文評價標準。評價標準的語言變得直白易懂,操作性更強,評價的項目也由原來的五項變為了三項:疊音、修辭、音韻。而且,描述性語言也更簡潔、更易評價。如“疊音”這一維度的表述是:A等級,恰當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疊詞;B等級,使用了兩個疊詞;C等級,能夠使用一個疊詞;D等級,沒有使用疊詞。
課堂上,筆者首先用白板呈現評分規則,逐一解釋,讓全班學生明確每一條內容的含義,并對自己的作文進行自我評價。第二次作文課上,首先回顧了評分規則,使學生在寫作時有意識地關注以上三個方面,以此作為自己的寫作要求。由于學生參與了評價量規的設計,所以他們對任務結果有了清晰的圖景,也能更深入地思考,從而成為一個更好的、更自信的表現者。
最后,“語言富有音樂美”的作文練習進入了生生互評的階段,學生對應評價量規對同學的作文進行評價。通過綜合數據評價,A等級的同學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二,這說明原有的評分規則要求過低,這樣的評價標準就失去了意義。于是,我們又準備和學生一起制訂更高的評分規則。
評價維度由三個增加為四個:疊音、修辭、句式、音韻,而且各個維度的標準也相應提高了。如“疊音”這一維度的表述是:A等級,恰當使用三個或三個以上的疊詞,增添了文章語言的韻律感;B等級,使用了兩個疊詞,增添了文章語言的韻律感;C等級,能夠使用一個疊詞,豐富文章語言的音樂美;D等級,沒有使用疊詞。
為了讓學生能更準確而形象地理解評價量規,筆者用下水文為學生提供了A等級和B等級的樣例,打印張貼在教室里幫助學生更好地達成評分規則的最高等級。
與學生一起開發和運用評價量規,在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與學生一起行動,以教師的專業判斷來參與開發,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