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川縣城關鎮楊柳小學
整本書閱讀是把“整本書”作為閱讀對象,其強調的是書本內容與結構的完整性。下面,筆者以《小鹿斑比》整本書閱讀為例,探討語文教師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
《小鹿斑比》講述的是一只鹿成長的故事,是一部充滿愛與溫馨、探求生命存在的意義的作品。這本書的閱讀過程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激發興趣,制訂計劃;方法點撥、深入閱讀;交流分享,延伸拓展。
(1)欣賞封面。圖書精美的封面包含了豐富的信息,這樣的畫面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們對這本書的閱讀和思考。筆者引導學生們閉上眼睛放飛想象的翅膀:美麗的大森林中還會有其他可愛的小生靈嗎?可愛的小鹿在成長的歷程中會經歷些什么呢?小鹿的成長經歷和我的成長經歷會不會有相似之處呢?這樣一連串的追問把學生們帶到了《小鹿斑比》的閱讀中去。
(2)精彩片段分享法。在《小鹿斑比》整本書閱讀之前,筆者選取了第一章“斑比的誕生”這一充滿溫情的故事,并配以輕柔的音樂朗誦,每一個學生都全神貫注地傾聽著,溫情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他們,充分激發了他們想要把這本書讀下去的欲望。
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之后,筆者開始制訂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默讀是小學四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最常用的讀書方法之一。默讀要求學生們做到:眼到、心到。如閱讀《小鹿斑比》這樣的書籍,其篇幅較長,內容淺顯易懂,學生們多采用默讀的形式,一邊讀故事,一邊思考故事蘊含的道理。混合式學習是在互聯網+背景下產生的一種學習模式。以《小鹿斑比》整本書閱讀為例,就可利用“有書共讀”手機軟件,其中有對《小鹿斑比》的領讀,并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解讀。學生可利用休閑時間與家長一起收聽,通過親子共成長平臺、微信群交流閱讀情況。這樣既讓學生們學會了自主學習,又激發了親子閱讀的熱情。同時,筆者在親子共成長平臺、家校互動欄目上推送了相關導讀資料,不僅使閱讀內容家校同步,也讓學生的閱讀情況和閱讀感想有了展示和交流的平臺,使他們對閱讀和思考產生了興趣。筆者結合上述情況制訂了閱讀計劃:每周二的閱讀課閱讀40分鐘,其余時間每天下午閱讀20分鐘;在閱讀書籍的同時與父母一起收聽收看相關節目,并及時推送到親子共成長平臺;周末每天保證90分鐘的閱讀時間;通過老師推送的信息進行學習理解,兩個星期內完成整本書閱讀,在下一次的閱讀課上,師生共同進行好詞佳句摘抄展示、讀后感的交流、讀書經歷分享。
閱讀《小鹿斑比》前,筆者引導學生欣賞了書的封面,查看了書的作者和目錄,閱讀了書的導讀部分,從而幫助他們從整體上把握這本書的脈絡和走向。由于《小鹿斑比》這本書的內容較長,所以筆者建議學生將精讀與略讀相結合。“冬天來臨了”等故事可略讀,快速瀏覽內容即可,“斑比的誕生”等故事要精讀,對于其中的精彩部分還可以配樂大聲朗誦給同伴和老師聽。學生通過反復品味精彩部分,體會到了故事內容的深刻內涵。對于不理解的句子、詞及故事內容,學生可圈點勾畫,自己反復琢磨體會,并上網查資料,和同伴交流討論,若還是不理解,可帶到閱讀課上和老師一起交流。
思維導圖圖文并茂的特性,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心理特征。其在激發學生閱讀整本書興趣的前提下,能使他們形成積極主動的閱讀狀態和靈活發散的語文思維,有利于提升整本書閱讀的質量。
在學生們閱讀《小鹿斑比》前,筆者特意引導他們把自己所讀故事的主要內容、優美詞語、精彩片段、收獲感悟等用一張精致的思維導圖呈現出來,給同伴和老師看。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閱讀整本書,能夠實現書本結構可視化,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閱讀整本書,也有利于學生對整本書進行概括、理解。
閱讀的本質是對話,閱讀的樂趣不僅源自作品本身,更來自于閱讀的討論與分享。交流分享在學生們整本書閱讀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小鹿斑比》整本書閱讀進行到第四周的時候,筆者利用周二的一節閱讀課和一節自習課,舉辦了《小鹿斑比》親子共讀讀書分享會和辯論賽,學生踴躍上臺分享自己的讀書所獲。閱讀重要的是持之以恒,讀完《小鹿斑比》后,學生們的閱讀興趣更濃了,閱讀的熱情更高了,閱讀的習慣更好了。為了鼓勵學生們與經典對話,為了能夠讓他們堅持閱讀,豐富他們的閱讀體驗,筆者還將《窗邊的小豆豆》《小王子》《草房子》等兒童小說推薦給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