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廿里堡學校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數學應用意識主要表現在: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蘊含著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面對實際問題時,能主動嘗試著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求解決問題的策略;面對新的數學知識時,能主動地尋求其實際背景,并探索其應用價值”。這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比較差,不能靈活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在此背景下,筆者結合多年小學四年級數學教學經驗,并查閱相關文獻資料,就小學四年級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進行探討分析,并提出了相關的觀點和對策,以期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小學生正處于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的階段,此時教學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特點,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出發點進行課程安排。首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造出輕松有趣的課堂小游戲,并采取分組競賽的模式來進行游戲活動,這就能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從而實現課程目標;其次,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并制作出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五單元“除法”四節“秋游”,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除法在具體的生活中應用的過程,教師可根據題目創設一個秋游場景,并設出一個題目:“假如我們學校要出去秋游,同學們要做一些準備,共有40名學生參加,老師想讓同學們帶上紅色的帽子這樣好識別班上的學生。超市里有8元、9元和10元的帽子而班費只有400元,應該買哪種帽子呢?”此外,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準備插圖,提高學生的體驗感。這樣的題目特別適合應用到小學數學當中,因為它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鍛煉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
新版本教材創設的問題情境接近生活實際,為數學教學提供了案例,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使用教材,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利用不同的教學情境,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
在《方向與位置》這一章的教學中,我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了不同的游戲環境。例如“去圖書館”這一節課,我利用班級教室在一樓的優勢,讓學生設計去校圖書館的路線,并讓學生用步長來實際進行了測量,通過這個策略學生理解了測量的方法,繪制了圖形,設計了最佳路線,通過觀察發現了去圖書館借書人最少的時段,形成了設計方案,進一步讓學生規劃到少先隊活動室的最佳路線和最佳活動時間,學生也都設計出來了。在“確定位置”這一節課教學時,從每個人在班級的位置利用數對確定自己的位置開展設計活動,要求設計不同的方法,并能使同學們一看就明白個人的位置,徹底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課后要求同學們確定我們班在學校的位置,操場上籃球架的位置,看看哪一組設計得更合理,下課后操場上都是學生忙碌的身影,在作業展示中,學生展示了不同方法確定的數對,達到了欲設的教學目標,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師一定要充分把握課堂時機,精心設計具有探索性質的數學問題,或安排一些可動手參與的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一個動手動腦的平臺和自主學習的機會,學生在此種情況下進行學習,不僅能提升綜合能力,還能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北師大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方向與位置”第一節“確定位置”,本課的教學目的是教會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搜索出確定的位置,并說出位置的名稱。教師在講授此節課程時,可安排一個“尋寶”游戲。首先,教師事先在課桌內藏上“寶物”,再指定學生參與,第一次教師可發出方位指令,例如“第幾排、第幾列”,讓學生自己尋找。然后,教師和學生可互換角色,學生作指令的發出者,教師“尋寶”。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因此會特別喜愛此類活動,教師可適當根據課程內容安排一些小游戲,充分帶動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快的課堂上輕松地獲得知識。
總之,教師要結合四年級學生實際,借助互聯網資源和多媒體教學設備,創設課堂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設置靈活的課后作業,鼓勵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學以致用,讓學生體會到應用數學知識的樂趣,加強學生的生活實踐應用能力,將數學教學延伸到生活中去,引導學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