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鳳
(吉林省柳河縣第九中學 吉林 柳河 135300)
班主任屬于班級的組織者和管理者,在中學生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需要對學生們開展科學的教育與管理才可以使得班級管理的價值全面體現,進而使中學生們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同時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念。班主任作為班級中的頂梁柱和引路人,在管理好班級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班級管理方式直接影響了班級的氛圍。班主任應該如何提升對初中班級的管理能力呢?筆者就這個問題展開了探討。
熱情與關愛是教師職業的代名詞,一個教師是否真心對學生付出,學生可以感受得到,并且做出反饋。用心關愛學生就需要教師把學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一樣,給予他們溫暖和安全感。教師應該處處為學生著想,腳踏實地的做好班主任的工作和職責,為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做最大的努力。除了父母以外,教師和學生相處的時間最長,甚至可以被稱為學生的第二個父母。教師在傳授知識給學生的同時,應該把自己的愛灑向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真心付出。嚴格刻板的教師會讓學生覺得難以接近,這樣一來就會產生溝通的障礙。建立師生和諧友好的關系很重要,這一關系可以極大的促進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從而進一步促進班級的良好管理。
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明顯的差異性,如性格差異、心理差異、能力差異等,如果班主任采用一體化的溝通模式開展溝通工作,那么必然無法得到理想的溝通效果。因此,班主任在與學生溝通過程中,就必須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積極探索多樣、針對性的溝通方式。比如,在溝通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因材施教,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心理特點、能力特點來開展溝通工作。對于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應該給予客觀表揚,同時還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和支持,以此來引導學生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對于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在溝通過程中要給予更多的關愛和鼓勵,并注重對后進生的重點溝通和反復思想指導,以此來幫助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對于性格活潑、好動的學生,教師在溝通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和啟發,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教師在溝通過程中要注重向學生傳輸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向上的態度,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和問候,以此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班級制度是班務的“法律”依據,是約束學生的硬性條件,班主任應把班級建設成“法治”的班級。制定班規要全班參與,師生共同商討,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管理好學生,畢竟這個規則制度是希望他們能自覺遵守的。一個沒有學生參與制定的班規,完全由班主任老師制定的規章制度,并且用權威強制學生遵守執行,是會使學生產生違規沖突的,為了避免沖突,必須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參與到制定規章制度的過程中來,就算是學生參與度不夠熱情、深入,但相對于班主任教師自行制定的規章制度更有效,因為學生愿意去遵守,效果也會更好。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首先要更新自己的管理概念,讓學生成為班級的管理者,并且尊重學生意識,讓學生參與到制定班級管理制度中。如此一來,學生能夠提出更好的想法,增強學生的責任心,同時他們更愿意接受自己制定的制度,進而發自內心去自覺遵守執行,并且為著班級目標努力前進,極大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初到這個班級的時候,有教師對我說,這個班學困生多,難惹的學生和家長也多,平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多注意,有些學生能不管就盡量不要管。在教學中,我也發現了這種情況,部分學生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好好做,個別學生甚至對教師有抵觸情緒。
面對這種情況,我想起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教育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所以,我暗暗下定決心,要摒棄舊的慣性思維和教學理念,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思想,幫助學生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啟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走上主動學習的道路。大部分學困生在思想上都存在對學習悲觀的心態,我覺得首先要讓他們在思想上進行轉變。首先我在教學中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關心,努力創設和諧、民主、有愛的學習環境,讓每一個學生樂于表現自己,參與課堂學習,在分享中尋找學習的樂趣。
班級管理還有一個強大的主力軍就是家長。家長的配合是班級管理能否良好的因素之一。班主任應該多和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安心放心,家長也會支持班級工作的開展。班主任還要積極地和家長交流學生的個人情況,共同促進學生的成長。班主任和家長如果不溝通不交流有時候會造成不必要的誤解和麻煩,甚至影響班級的氛圍。家長和班主任進行有效地溝通,學生也會間接被影響。在班級需要家長的幫助時,家長也能出自己的一份力。
班級管理的方式是班主任的必修課。班級管理繁瑣又復雜,班主任必定要付出很多的努力。所以,初中班主任需要重視對班級管理工作,以合理且有效的管理思想來體現出班級管理的藝術性,全面發揮出班級管理的重要作用和意義,以此來為初中素質教育的推進和中學生健康發展奠定強有力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