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蕓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逸夫小學 陜西 寶雞 721000)
在曾經傳統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下,通常是小學科學教師是課堂中的完全主導人,將教材中的內容講述給學生們,接著在課后去布置習題作業。在這樣子的教學形式中,小學生們全是被動吸收知識,當沒有教師去引導的情況下很難自己主動去學習。同時,小學科學中也有一部分較難的內容,學生們只有自主學習,主動去進行探索問題,才能更有效的提升教學質量。參與式教學形式就可以幫助教師們構建一個適合的環境,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其中,讓教學成效得以提升。接下來就介紹幾種參與式教學在小學科學課堂中的實踐策略。
參與程度是參與式小學科學教學的重點,只有學生們充分參與課堂教學,才能發揮出其作用。在以往的小學科學教學方式中,教師們通常為整體學生們制定一個目標,可是對那些學習能力方面偏弱的學生,他們參與教學的感受是很低的,再有很多小學生們都不能參與到其中,這就導致了他們一點點的被落下,針對這種情況,小學科學教師就可以運用分層模式的教學方法去解決。通過一些方法把自己的學生們了解下,清楚的明白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據此去制定差異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有可以真正參與到里面。
比如:小學科學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小學科學高段教材中“光怎樣前進”內容時,主要是學習光的傳播路徑和小孔成像原理。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將內容分成幾個難度的學習級別,然后按學生的實際情況分組完成教學目的,面對學習能力較低的小學生,教師運用難度較低的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最基礎的知識,學習能力中等的學生,教師就能運用正常的教學目標使學生達到要求,學習能力較高的學生,教師就能運用難度較高的教學目標給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以使這些學生運用好教學時間。
在小學這個階段由于學生們歲數較小,而且個性比較活潑,因此自身的控制力很薄弱,小學科學教學對小學生們較難展開,教學過程中也很難集中注意力。小學科學教師如果單純去強調讓學生們保持注意力,可能效果不會很好,但是卻可以利用情境代入的方式去授課,使小學生們在恰當的情境去學習。小學科學教師在運用情景教學設計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為學生們設計一個他們喜歡的情形,在這個過程中要使每個小學生均能吸收課堂上的每一點知識,教師們也能從一個教學任務出發,讓每個學生們在情景教學中完成這個任務。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有負面情緒,小學科學教師就要分析自己教學導入任務是否達標,避免為小學生們帶來壓力。
比如:小學科學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小學科學高段教材中“導體和絕緣體”內容時,在開始時候,演示一個實驗:利用幾根導線、小燈泡、燈座、電池等做了個簡單的電路檢測儀器,接著讓學生們將鐵制尺子、鉛筆芯等接入進去,小燈泡立刻亮了,這時候小學生們就會感到很好奇,接著可以引入與教學相關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自然地產生對學習的興趣,也能將教學目標高效的完成。
游戲是每個學生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步驟,也是調動每個小學生參與某件事的關鍵。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們設計了很多與教學活動相關的游戲,因此,倘若要每個小學生們都可以自主的參與教學,小學科學教師就能利用游戲代入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們在一個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學會知識。除此之外,小學科學教師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也要注重游戲的質量,要將教學內容和游戲緊密結合,既有趣又能學到知識,萬不可把重點帶偏。在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充分與學生交流,不但使自己與學生的關系變得更近,而且也給學生們創造了趣味的學習環境。
比如:小學科學教師在教授蘇教版小學科學高段教材中“簡單電路”內容時,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幾個組,然后準備一些部件,進行連接電路的評比游戲,讓學生們在游戲中學到知識,在競技過程里提高自身能力。
由以上論述可知,將參與式教學的方式代入小學科學教學活動中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讓小學生們很好的參與到課程學習中,小學生通常是在教師主導的課堂上學習的,也許很難去適應這樣的教學模式。因此,小學科學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們的學習情況,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深入了解和解決,讓每個學會都能參與到教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