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掖市第二中學
公民的法律知識和法治意識,一方面來自學習,另一方面來自實踐。在學生時代,學習無疑是獲得法律知識,培養法治意識的最重要方式。將法治教育與語文教學相結合,在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是一條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法治教育的有效途徑。
文學文本是作者表現情感、觀點、思想、態度的載體。因此,對文本的感悟與分析,是語文教學的根本方式。那么,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教育,就主要依賴于對課文文本的研討與體味。因此,教師應將法治教育滲透到文本教學中,引導學生在挖掘和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受到相應的法治教育。朱自清的《背影》用飽含深情的筆墨,表現父子之間濃濃的感情。在學習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將主要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引導學生體味這種父對子、子對父的感人至深的親情。教育學生:我們在父母的撫愛之下長大,要記得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將來長大了要懂得孝順父母,贍養父母。同時,可用恰當的方式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等相關法律知識,讓學生懂得贍養父母,不僅是情感道德和社會倫理的需要,也是法律的要求。讀完課文《一著驚海天——目擊我國航母艦載戰斗機首架次成功著艦》之后,師生無不心情激動,無不為祖國的強大而感到驕傲。在教學中,學生很容易感受到:當我們的祖國強大了,就能夠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就能夠完成祖國的統一大業。此時,適時引入《反分裂國家法》的相關知識,很自然地滲透了法治教育。
寫作是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綜合反映,教師的指導能夠引導學生表達正確的觀點,表現真善美,反映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避免偏激甚至錯誤的觀點。社會上頻頻曝出因為過馬路不顧紅綠燈,違反交通規則,從而造成交通事故的新聞,對此,教師應抓住機會滲透法治教育,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要懂得:社會是講規則的,正是因為各種規則的存在,才使得這個社會紛繁而有序;違反規則就是對社會秩序的擾亂,就要付出代價。同時,人的生命是寶貴的,作為青少年,要珍愛生命。學生提煉出生命價值、規則意識的過程,正是接受法治教育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寫游記類文章的時候,應引導學生懂得愛護環境,保護文物,學會保護中華優秀文化遺產,對那些亂扔垃圾、破壞環境、在文物上亂寫亂畫的行為表達出反對和批判的觀點??梢砸赃m當的方式引入《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自然而巧妙地把法治教育融入學生的寫作教學中。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墩Z文課程標準》規定:“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學生在廣泛的閱讀中,涉足不同的領域,涉獵豐富的知識,促進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不斷完善。法國昆蟲學家、文學家法布爾寫的《昆蟲記》,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奇妙而神秘的昆蟲世界,在那里讀者能看到圣甲蟲極具科學性的育嬰室,見識到小身材卻有大智慧的紅螞蟻的探路巡回技能,目睹大塊頭蝗蟲驚心動魄的蛻皮過程。學生在閱讀這部富含知識、趣味,極具美感和哲理的文學巨著時,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增長知識自不必說,還能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妙。這時,教師恰當巧妙地引導、教育學生,我們要愛護大自然,愛護環境,與自然和諧相處,而對那些破壞大自然的行為,我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與之斗爭,在這個過程中,像《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環境噪聲防治法》等法律知識,可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得到學習。閱讀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要引導學生在為英雄們打抱不平的時候,對那些偷竊、搶劫、隨意殺人的行為,理性看待,不可模仿,因為在今天這樣一個法治社會里,這些都是違法行為。
總之,對青少年進行法治教育,傳播法律知識,培植法治意識,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將法治教育融入語文教學,可以收到事半功倍、潤物無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