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浪縣南坪教委劉靳小學
古詩文是我國文學藝術中的瑰寶。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若要教好古詩文,就要重視古詩文的誦讀,古詩文誦讀最關鍵的一點是它的筋骨,即“音韻”。因此,在古詩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讓學生通過誦讀的方式,對其音韻進行感受。通過有效的誦讀,使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其情操得以陶冶,審美情趣得到培養。
1.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古詩文誦讀活動,能夠使學生的語感得到培養。語感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而古詩文是培養語感的極佳材料,學生通過有效的誦讀活動,可在抑揚頓挫的吟誦中感受到古詩文的節奏美和音韻美,進而感受古詩文的無窮魅力,并與詩人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自己的語感得到培養。
2.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古詩文誦讀活動,能夠使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培養。“腹有詩書氣自華。”誦讀的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古詩文的記憶和理解,還使古詩文的思想精髓和情感體驗得到內化,轉化為學生自己的東西,從而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性情修養得到提升。
3.語文教學中開展有效的古詩文誦讀活動,還能夠使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提升。對于語文教學來說,最為本質的目的便是能夠使學生對語言進行有效的積累與運用。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經典的古詩詞,學生誦讀經典古詩詞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過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積累多了,眼界就開闊了,寫作素材就豐富了,寫作水平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確實是極具價值的,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
1.教師對古詩文誦讀認識不夠,即“輕讀重講”。“滿堂灌式”的教學講得教師口干舌燥,學生聽得頭昏腦脹。這種“填鴨式”的教學行為會導致學生因缺乏足夠的誦讀和自我感悟過程,而對詩詞內容缺乏充分了解。
2.教師急于趕教學進度,因而提供給學生的誦讀時間少。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來體會、欣賞古詩文優美意境,導致學生對古詩文一知半解,大大地影響了教學質量。
3.誦讀流于形式,缺乏長期有效的堅持與督促。許多教師對經典誦讀喜歡搞運動,三分鐘熱度一過,一切又恢復到本來面目,無法使古詩文誦讀活動長期堅持下來。
4.學生對于古詩文誦讀的興趣不濃,誦讀方法有待提高。因為對誦讀不感興趣,誦讀的方法不當,所以覺得誦讀活動是枯燥無味的,也就沒有學習古詩文的動力。
1.注重將“教”與“學”有效結合。為了提高古詩文教學質量,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將“教”與“學”進行有效融合,這樣才能加深學生對古詩文內容的理解。如,在教《夜書所見》這首詩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課件來幫助學生進行誦讀,可標注拼音和節奏,讓學生讀得更加準確,更加抑揚頓挫。同時,生動的多媒體畫面會加深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幫助學生達到熟讀成誦的效果。如,“蕭蕭梧葉送寒聲”這一句,學生容易將“蕭蕭”二字簡單地理解為秋風的聲音,教師要通過講解使他們明白,這里的“蕭蕭”不僅指蕭瑟的秋風聲與肅殺的秋景,還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孤寂與傷感。在誦讀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情感語氣的把握與變化,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詩人客居他鄉的孤寂無奈之情,從而達到真正理解詩歌的內容。
2.注重開展多種形式的誦讀活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于學生而言,長期枯燥無新意的誦讀活動,往往會使他們喪失誦讀興趣。那么,如何提高他們的誦讀興趣呢?其一,教師應引導學生通過誦讀進入詩境中。如,在教《飲湖上初晴后雨》這首詩時,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誦讀后說出詩意:“這一天天氣晴朗,我到西湖游玩,明媚的陽光照在湖面上,碧綠的湖水波光瀲滟……”這樣的描述更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可以通過游戲競賽活動來提高學生們的誦讀興趣。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隨機說出古詩文的上一句,讓學生搶答下一句;或通過“誦讀奪冠賽”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熱情,從而達到對學生誦讀興趣的培養。如,讓學生圍繞“愛國”這個主題,誦讀自己熟悉的古詩文,對表現好的學生要及時表揚,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總之,為了讓經典詩文走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展古詩文誦讀活動十分必要,教師需采取合理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誦讀興趣,使得古詩文誦讀活動能夠更加高效,進而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