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市北苑學校
在小學低年級的寫作訓練中,看圖寫話是常見的一種形式,它不僅能促使學生形成初步的寫作能力,而且對于學生三觀的樹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也有著較大的作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創新作文教學方法,為學生插上創新的翅膀,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基于此,本文將以此為話題,對看圖寫話的實施策略進行研究,以供參考。
1.難以完全理解圖畫含義。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部分教師在教學生看圖寫話時,很難切實提高和鍛煉學生的寫話能力和看圖水平,使得最終的應用效果差強人意。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無論是洞察力、觀察力,還是生活經驗和閱歷都是較為缺乏的,所以他們在看圖的過程中極為缺少敏感程度,很難真正找到圖畫中的重點,經常是看到什么就說出什么、寫出什么,很難提升寫話水平和能力。
2.表達能力存在一定不足。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經驗、生活經歷比較少,他們在認知外界事物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他們的自制能力、自控能力、自理能力較差,看圖時存在著不全面、不深刻的情況,很難用語言將自身的看法、觀點闡述出來,難以適當想象;在寫話中往往還存在著用詞不當、語無倫次、語句不當等諸多問題,很難達到預期的寫話效果。
1.仔細觀察圖畫,培養觀察能力。在看圖寫話這一模式下,要想使學生的寫作效果達到預期,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觀察,只有增強觀察的細致性,才能使學生對圖畫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使他們在后續的寫話中游刃有余。因此,在引導中,教師應秉持由易到難這一原則,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促使他們觀察能力的提升。首先,辨別類型。看圖寫話主要可以劃分為多幅圖畫和單幅圖畫這兩種形式。在多幅圖畫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找尋到圖和圖間的關聯性,形成一個連貫、完整的故事;而在單幅圖中,則可以讓學生找到寫作要素,如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事件過程、結果、思考、圖畫意圖等,使得學生在后續的寫作中有話可寫,能更好地抓住圖畫中的細節,使得寫話效果得到增強。
2.預留發揮空間,培養表達能力。在寫話之前,教師可以先為學生預留出一定的空間,讓學生暢所欲言,只有這樣才能使他們在后續的寫話中行文如流水,使得寫話效果達到最佳。(1)說開頭。在這一環節當中,教師可以先邀請一些口語能力較好的學生進行示范,讓其他學生進行仿照,嘗試著進行口語闡述,教師應鼓勵學生敢于說出自己見解的行為,以此來激勵學生進行語言表述的動力。(2)說正文。教師不應為學生設定太多的限制,而是要讓學生自由地、結合自身真實情感,將自身的想象、感受、觀察表述出來。可以讓一位學生先說,其他學生進行補充等,最后將這些內容串聯起來,為學生后續的寫話提供導向,使得學生逐漸感知到看圖寫話的魅力。(3)說結尾。教師應將學生的主體性最大化地展現出來,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自身的想象力,大膽說,大膽聊,享受說話的樂趣,為以后的寫話打下良好的基礎。
3.側重寫話訓練,培養寫作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往往已經具備了寫出完整語句的能力。因此,當學生觀察完圖畫,教師讓其大膽表述之后,就可以讓學生帶著明晰的思路寫話。如,在寫作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主要的筆墨放在重點情節上,人物的心理活動、神態、語言、動作等,并要巧妙地抓住相關細節判斷人物的內心活動,探討人與人、事件與事件間的關系等,將畫中的情景寫“活”,將看圖寫話的價值全方位地展現出來。
4.基于學生特點,培養創新能力。小學生是非常活潑、好動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基于學生這一特點,創設教學情景,以此來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烏鴉喝水”的連環畫,讓學生進行看圖寫作;在寫作完畢后,教師可以挑選出幾組寫話效果較好的學生,讓學生嘗試著進行表演,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入情入境,使他們更好地感知到小烏鴉內心的情感變化等,使他們在后續的寫作中能抓住人物的特點、內心,將心理活動清晰、直觀地表述出來。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中,看圖寫話是最為基礎的一種形式。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開展看圖寫話教學中一定要創新方法,更新理念,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并進一步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