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縣東樂鎮五墩小學
數學知識枯燥乏味,學生不感興趣。那么,如何提升數學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呢?筆者認為,這是廣大數學教師不得不思考的重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就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的策略,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
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告訴我們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實踐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的重要影響因素。那么,如何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呢?筆者認為,首先,教師要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不以成績論英雄,尤其要關愛學困生。其次,要和學生多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做學生的“大朋友”。再次,要真誠地愛學生。不僅關心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心學生的生活以及心理,做學生人生路上的“向導”。最后,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及時表揚鼓勵,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除此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教師要走下講臺,和學生打成一片,積極參加學生的學習活動。這些都是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重要舉措。
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離開生活,數學將是無源之水,無木之本。實踐證明,所學的知識越和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貼近,學生就會對知識理解得越透徹。因此,教學時,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適時創設適宜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自主探索、歸納總結,進而獲取知識、提升能力。
比如,教學“平均分”一課時,筆者在教學伊始沒有直接告訴學生“平均分”的概念,而是創設了這樣一個生活情境:明明家里共有四個小孩,今天明明媽媽買回來了一包糖果分給四個小孩吃。明明給自己和大妹妹每人分了四顆,二妹妹和最小的妹妹每人分了兩顆。二妹妹和最小的妹妹不干了,覺得不公平。那大家覺得公平嗎?怎么分才公平?學生討論后得出答案:應該每人分三顆就公平后,筆者引出課題:分的每一份都一樣多,就叫“平均分”。顯然,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學生理解概念更容易,記憶會更深刻,學習效率事半功倍。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有時候僅僅憑靠教師的口頭講述學生很難理解。而學生的思維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借助直觀的物體作支撐,因此,要學生理解抽象的數學知識,教師就需要搭建抽象知識和學生形象思維之間的橋梁。而直觀教具的利用,就能將這一過程變為現實。
比如,教學“所有的正多邊形都是軸對稱圖形”這一結論時,如果直接告訴學生這一結論,學生不易理解,也不容易記住。為此,筆者組織學生動手制作正三角形、正方形等剪紙、模具,通過對折實驗來證明、學習。實踐證明,這樣教學,學生學習興趣濃厚,表現積極主動,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給學生生動地講述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學史、數學家軼事,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
例如,教學“負數”時,為學生介紹負數的發現史,并告訴學生中國是最早使用負數的國家。
又如,教學“圓周率”時,給學生介紹祖沖之與圓周率的故事,讓學生了解祖沖之是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準確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后七位數字的人。直到一千年后,這個記錄才被阿拉伯數學家阿爾·卡西和法國數學家維葉特所打破。記載祖沖之對圓周率研究情況的古籍是成書于唐代的史書《隋書》,而現傳的《隋書》有元朝大德丙午年(公元1306年)的刊本,其中就有和其他現傳版本一樣的關于祖沖之圓周率的記載,這些事實都證明了祖沖之在圓周率研究方面卓越的成就。
學習興趣是建立在能懂、會做的基礎上的,如果完全沒有頭緒,就不會產生興趣。而及時復習是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重要舉措。從這一方面來說,及時復習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很重要的一個手段。由于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后慢,即在學習后短時間內遺忘快,以后逐漸減緩。因此,每天教師要提醒學生首先積極試著回憶。即在當晚把上課傳授的內容重現一遍,以檢查聽課效果。其次,仔細閱讀教科書及例題、典型題例,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再次,認真整理筆記。聽課筆記是很好的復習資料。每天上完課后,將筆記加以整理和提煉,使其成為索引清楚、中心突出、內容精練的資料,便于今后復習。最后,改進復習方法。復習方法的重要性決不亞于學習材料本身,因此,選擇有效的復習方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