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丹縣東街小學
追求課堂高效,是每位老師的心愿。即使用最少的時間獲取最好的教學效果。最好的教學效果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效率的最大化。也就是在單位時間內學生獲得最大的受益量。二是效益的最優化。也就是學生受教育教學影響的積極程度要達到最佳。而應用多媒體在基礎教育教學中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高。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已深入課堂。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比如,在進行課外閱讀教學《我所認識的<西游記>》這一課時,我校何老師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西游記》的主題曲,那熟悉又動聽的歌曲一下子把學生們帶入到了《西游記》這部文學作品當中,唐僧師徒四人的形象立刻浮現在眼前,靈性頑皮、藝高膽大、不受拘束的孫悟空躍然紙上。當何老師講到孫悟空與師父的情感時,一曲《吹不散這點點愁》的歌曲播放出來,孫悟空的重情重義便凸顯了出來;中途《豬八戒之歌》一起,喜氣洋洋,幽默耍賴的豬八戒也隨之而來。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了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在這一系列的音樂與視頻播放之后,再讓學生說說你最喜歡作品中的哪個人物時,學生說得頭頭是道,有理有據,學習興趣高漲,這就為整堂課的教學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古詩詞是中國文化的經典,有其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藝術魅力,字里行間都透著濃濃的情感。但由于所處的時代背景和文化知識的差異,學生很難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以及古詩本身的內在含義,故而學古詩就容易枯燥乏味。王老師在執教王維的古詩《送元二使安西》時,在范讀時配上一首低沉的簫曲。聽著這樣的音樂,未讀文,先有情,再加上有感情的朗讀,二者結合,很容易創造出悲涼孤獨的感覺。在樂曲哀婉悲涼的旋律烘托下,學生們的凄涼之情油然而生,似乎也感悟到了元二強烈的傷感情緒。在學生練習朗讀時,王老師又乘熱打鐵,配上二胡曲,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人物的悲愴之情。整個課堂幾乎沉浸在流淌的音樂聲中,很好地解讀了詩的內涵,觸動了人物的內心,達到了應有的教學效果。
作文來自生活,可是學生往往由于不會觀察生活或者不注意積累生活素材,導致寫起作文來束手無策,無從下筆。寫出的文章不是詞藻堆砌,就是空洞乏味。這時,不妨利用多媒體打開學生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寫作靈感,為他們選擇寫作材料。如,我在贊美親情的作文教學中,播放了一首閻維文演唱的《母親》,一下子打開了學生的思路:
“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
你愛吃的那三鮮餡有人他給你包
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
你身在(那)他鄉住有人在牽掛
你回到(那)家里邊有人沏熱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他掉眼淚
你露出(那)笑容時有人樂開花……”
與之相類似的事例在我們生活中比比皆是,繼而我又使用多媒體出示了學生們日常生活中的瑣事并進行了對比分析,使得學生們學會了從小事中感悟親情,從細節中感悟親情。在寫作時,我看見學生在愛的海洋中盡情地寫作,盡情地表達,效果很好。
寫一筆規范漂亮的漢字不僅讓人賞心悅目,更會陶冶人的情操。良好的寫字習慣和正確的執筆姿勢,以及規范的筆畫筆順都對學生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進行生字教學時,我們利用希沃5把漢字的書寫過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突出筆畫結構,非常直觀,也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使得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全面的指導,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寫字教育等方面,比普通寫字課堂教學更具有示范性,實現了高效。尤其在技法傳授時,手腕走勢,運筆姿勢,許多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內容,多媒體都能以其特有的動態性有效地突破難點,再現了漢字的特征,直觀地、全方位地展現了書寫漢字的全貌,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總之,現代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通過信息技術,學生接受知識越來越輕松,學生在學習中也有了更多的參與,更加主動地進行自學語文的實踐,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真正實現了教學與學習的高效。為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應智慧地制作出各種新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課件,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