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新疆哈密市第七小學 新疆 哈密 839100)
面向全體學生是教學改革的重要要求之一。新課程標準要求:要面向全體學生,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鼓勵每一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體驗學習的樂趣。義務教育是全民教育的一部分,義務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其目的不是為了培養特殊的尖子生或少數高材生。因此,義務教育階段的英語課程應該是為每一個學生開設的,所設計的教育目標也應該是絕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的。我們應反思我們的教學,看是不是真正的面向了每一個學生,是不是在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是否賦予了每一個學生同等學習的機會。教師的眼中不能僅僅只是幾個優等生,而應讓全班的同學都動起來,那么在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呢?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棵樹不會長出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學生也有千差萬別。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影響等多方面的原因,他們表現出個性品質、智力發展等各有千秋。有的表現出明顯的優勢,有的則居于弱勢。面向全體首先就要承認學生的個別差異,避免用相同的尺子去衡量學生。特別對于那些相對落后的學生老師心中一定要有“寬容”這把尺子,在教學中體現出分層目標,因材施教。學生階段,是個人的性格和世界觀發展形成的重要階段,每一個學生都是發展的主體,都有自己的尊嚴和人格,都需要尊重、理解、寬容。這就要求我們:
1.1 在教學中,要理解學生的心理,注重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例如在教學fat、thin、short、tall等形容詞時,要避開學生實際。有些做法于教師來講看似無意,但在無意中會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因此是不可取的。
1.2 學會真誠地激勵學生,激勵是來自外界的,對人的動機的一種激發是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的調動,是產生更大興趣的有效途徑。每名學生都有求得尊重,得到認可的心理要求,教師要在表揚中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學習英語的樂趣,哪怕是極小的進步,細微的閃光點都給予表揚,用真誠的話言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與此同時,教師要用自身崇高的品質不斷感化每一位學生,建立友好的師生關系,真正做到與學生打成一片,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1.3 正確對待“后進生”,多給予他們肯定和鼓勵。對于正處于成長時期的少年兒童來說,每個人都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往往是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上的欠缺,使他們成為“學習上的后來進步者”。對待這樣的學生,我們首先不能在思想上排斥他們,相反要更接近他們,給他們以更多的關心,幫助他們解決困難與問題。
巴班斯基指出,教學效果最優化的第一個標準,是每個學生在該時期內的學習成績、教育和發展程度,達到實際可能達到的水平。小學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學應面向全體同學,爭取做到人人基本達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出現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現,就應該及時找學生談,分析他們掉隊的原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習外語的重要性。同時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耐心幫助他們補習功課,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變被動為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對于一些有可能掉隊的學生,及早指出,說明掉隊的嚴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3.1 提高課堂的參與率。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教師在課堂上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情,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課堂參與不僅僅指回答問題所有積極思考的活動,都是參與。老師要時刻關注學生是否“心”在課堂培養學生認真聽、積極想、大膽說的習慣。對于那些容易走神的學生,給予各種方式的提醒。對于那些后進的學生應給予更多的關心,給他們創造機會表現自己,鼓勵他們大膽地使用英語,對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失誤和錯誤采取寬容的態度,幫助他們樹立能學好英語的信心。
3.2 激發動機,誘發興趣。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要是能聽懂老師和同學說的英語,自己能用英語表達簡單的思想,就會感到有收獲,興趣就會產生,因此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不斷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幫他們建立學習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3 改進教學方法,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要強調師生交往,構建互動的師圣關系和教學關系充分考慮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在保證全體學生共同發展的基礎上,還要注意發展每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從而達到把群體目標同每個受3.教育者的個體發展目標統一起來,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3.4 及時反饋學習效果,查漏補缺,努力轉化后進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掌握情況如何,教師教的情況怎樣,只能從學生反饋的信息去了解、把握。反饋的越及時,教師得到的信息就越準確,矯正補救的效果就越好。
在評價過程中,教師應保證所有學生都有足夠的機會來展示他們在課堂上所學到的本領,教師要從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客觀公正地評價每一個學生。評價不是要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要過分地抬高部分學生或貶低些學生,而是為了更好地反饋與調整教學,引導、刺激學生的繼續學習和發展。評價可以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小組互評,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等多種方法,而且我們更應重視學生的自評和互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現狀,以便進一步的改進和提高教學方法。
總之,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注重素質教育”是每一位英語教師始終要遵循的一個原則,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有收獲,使所有學生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一堂課的好壞不在于教師講得多與少,而在于是否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不僅僅局限于充當聽和記的角色,而且,也不能局限于基礎較好的十幾個人,而應該是啟發和引導全體學生去學。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是我們的教學所追求的總目標。只要教師心中裝著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就能做到真正的面向全體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