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掖鐵路學校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增加實踐性教學的思考和創(chuàng)新,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而增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是我們應該共同思考的問題。語文課堂需要的是生龍活虎、飽滿、新穎的元素,所以更應該通過實踐性教學,將語文課堂的生機和活力展現出來,推進教育教學效果提升。
1.偏重學習教材內容。課本內容是基礎,僅僅學習課本知識,而忘記拓展,不注重通過教材的學習來發(fā)散思維,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也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更不能培養(yǎng)具有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學生。
2.應試教育思想濃厚。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重視應試教育的內容,考什么就教什么,導致在學生們的印象中,語文就是背誦古詩古文、做閱讀題、寫作文,而缺少了對語文內在的理解,因此學生們學習到的東西都是死板、片面的。
3.學生重視程度不夠。學生普遍覺得語文作為母語,其學習就是簡單的背誦,因此重視數學、英語等看似較難的學科,每天攻堅克難,就是為了解決難題,而忽視了對語文的感悟,從而離真正的語文越來越遠。
4.評價方式存在問題。教師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往往對學生們的學業(yè)評價僅限于期中、期末考試,而忽略了學生的日常表現和心理訴求,沒有從過程性方面進行評價,只重視結果,沒有實踐性的教學,是不完整的教學。
1.學校方面要高度重視。改革是從上至下的,學校要高度重視語文教育實踐,在日常工作中滲透實踐教學理念,為學生們打造科學的實踐教育模式,開創(chuàng)輕松愉悅的實踐教育氛圍。例如,學校可以開展朗讀比賽、詩詞大賽、征文比賽、課本劇比賽等大型活動,讓學生們真正參與到語文實踐中來,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應用實踐的質量,還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減輕了學生們的課業(yè)負擔,也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豐富了教學的內涵,是語文課堂內容多元化、多樣化、實踐性的展現,對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體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2.教師要正確認識,進行實踐性語文教學。小學的語文教師,應當將實踐性教學重視起來,培養(yǎng)學生們的語文實踐精神,面對故事情節(jié)性較強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們自編、自導、自演,將課文改編為話劇、課本劇等,呈現于課堂之中,選送學校比賽,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們對文章的理解程度,更有利于讓學生們掌握故事的細節(jié),發(fā)現文章的內涵,體驗作者寫文章時的心境,重走作者的心路歷程。以《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課文為例來分析,首先要想排出課本劇,同學們必須先預習課本,熟悉課本中的故事情節(jié),還需要改編課本,將課文內容編寫為劇本,同時要通過情節(jié)的揣摩,才能將故事表現好,還得動手做道具,讓表演的效果更為突出。因此,在語文課堂中加入課本劇式的教學方法,可以將學生們的寫作、表演天賦激發(fā)出來,還能將課堂氛圍活躍起來,這都是語文實踐性教學的優(yōu)點,這樣的語文課堂才算是生龍活虎的課堂,才是有創(chuàng)造力、有創(chuàng)新性的新時代語文課堂。
3.轉變評價方式,合理化評價學生學習。學生是不同的個體存在,在各個方面都是有差異的,因此,教師要利用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個體需求進行評價,要重視實踐的過程性,淡化結果在評價中的地位。加強日常實踐性教學,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讓學生不僅僅是干巴巴的學習課文,更能通過實踐活動掌握課本內容。同時,語文教學的評價也要積累在平時,讓學生們能明白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斷積累發(fā)展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貫穿的內容。例如,學生們積極參與實踐,并且成績顯著的我們可以進行積分制鼓勵,在期末都能兌換成我們的最終成績,這樣的評價模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們在日常的語文實踐中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也能在日常的社會實踐中將語文學習的知識運用好、發(fā)展好。
總之,語文課堂不是枯燥的課堂,而是一個妙趣橫生的、極具韻味的課堂,是培養(yǎng)學生們閱讀能力、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多種能力的地方,教師應該在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將實踐性的教學方式融合進去,將新時代、新思想、新觀念體現在課堂教學之中,將學生們的主體地位體現出來,進而展現一個多元化的、實踐性、展現力強的新時代語文課堂,不斷提升小學生們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