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皋蘭縣第一中學
身為一線的生物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感到十分困惑,盡心教學,但學生反應平平,教學效果差。怎樣才能改變生物教學中的單調和沉悶,改變“填充式”教學模式?怎樣調動課堂氣氛,增加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從而提升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水平?針對這些問題,我想通過調查了解生物課堂師生互動現狀,提出解決方案,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提高高中生物課堂的教學效果。
1.學生生物課堂互動意識不強,60%的學生沒有參與課堂互動的意識。學生在生物課堂上對老師提問,一般是這樣的態度:學生還是進行了討論,但多數學生顧忌較多,筆者隨機對學生進行了調查,有部分學生反饋:性格內向,不敢與老師交流;有部分學生反饋:怕萬一說錯了,同學們嘲笑;有部分學生反饋:怕同學說出風頭,而且沒有在生物課上互動的意識;較少部分學生反饋:對生物不感興趣,故沒有討論和回答的欲望。從多數學生調查中反映的問題是:不相信自己,怕回答錯誤。
2.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時,學習優秀或者個性突出的學生積極發言,其他學生成為“旁觀者”,坐在那里聽其他人說,看其他人做。小組報告時,實際發言的仍是少數突出的學生。在這樣的班級中,只有少數幾名學生參加活動,而大多數學生參加度不高或不參加,不能實現共同學習的目標。
3.學生認為教學內容多,沒有理解的時間。在課堂教學互動中,經常是教師連續提問,并且自問自答。學生回答得很少,沒有深入啟發,也沒有深入思考的時間。
1.轉變觀念,更新理念,應用于實際。師生課堂互動是一種特殊的課堂教學方式,是指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以一種互動式的活動,來實現彼此交流,從而達到互惠互利,這是一個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雙向過程,而不是單向的。從高一第一堂生物課開始,節節落實,明確學生的主導地位,了解學生生活體驗,明確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實施不同層次教學。理論聯系實際教學,強調教學中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反思,教師才能不斷進步。
2.增加有利于互動的教學設計。課堂互動的方式具有多樣性,有師生彼此互動,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主要方式是教師質疑,生生互動的主要方式是小組合作與探索,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勤動腦、動眼、動手。在互動教學設計中,還應根據學生的生理年齡、性別和生活環境來設計互動活動。
教學情境設計要有實踐性、具體化、形象化,豐富課堂互動內容。在生物的教學情境中,學生能夠交流的話題增加,有充沛的情感體驗,思路拓展,學生間容易產生相互協助,產生“觸類旁通”現象,情感上溝通更容易。在課堂上教師還應該引導學生收集各種信息資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積極參加課堂活動,使人人都成為主講,使學生在充滿信息交流的情境中接受多方位的刺激,增加互動頻率和內容。
3.建立師生平等交往、共同對話的教學環境。當教師走下講臺時,要把心靜下來,和學生交流,和學生合作,和學生一起探究未知世界。課堂上教師首先要解除權威,教師只是學生在知識探索中的引路人,生物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學生了解生命科學,在學習中獲得快樂,使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慢慢進步;教師也是學生的良友,成為學生在課堂上的玩伴、學伴,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成長。學生進入學校是接受教育的,其主要任務是學知識,學做人,學做事,因此教師負有引導責任。
在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溝通,除了言語情感溝通還有一種非言語情感溝通。據有關信息,在面對面溝通過程中,來自語言文字的溝通不會超過35%,即有65%是以非言語信息溝通,它包括師生之間肢體動作、說話時的語音語調、眼神、面部表情等等。當教師進入課堂,師生間的非言語情感溝通就開始了,一方傳遞的信息能被另一方很快理解后作出響應。例如,當學生判斷出老師心情好時,就會比平時上課更加活躍。學生們普遍都不喜歡教師上課時鄙視或怒視他們,這樣會使他們情緒緊張,產生恐懼,無法認真聽課,這要求教師必須面帶微笑上課。
總之,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是提高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教學方法。師生互動如果應用恰當,能夠促進學生人格的發展和心理健康的成長,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主動性和學習成績,能夠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能夠讓學生形成合作意識和共享觀念。教師需要在新課程理念下不斷地改進教學策略,不斷地磨練,提高課堂掌控能力和應變能力,使師生互動成為藝術創造,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