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韓銀華,陸金琴,周濤
江蘇省揚州洪泉醫院重癥醫學科,江蘇揚州 225200
腦出血為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之一,發病急性期患者病死率為30%~40%[1]。該疾病的發生和腦血管病變存在密切相關性,即和吸煙、血管老化、高血壓、糖尿病以及高血脂存在密切相關性[2-3]。腦出血患者通常在費勁用力、情緒激動時發病,發病早期具有極高病死率,且存活患者大部分會患有后遺癥。除此之外,腦出血患者因機體血-腦屏障被損害,故具有較高腦水腫發生率。甘露醇是臨床應用率較高的降顱壓藥物之一,但長期用藥會促使患者電解質紊亂、肝腎功能受損等情況,故在應用過程中受到了一定限制[5]。鑒于此,為了改善腦水腫患者神經功能,減輕腦水腫程度,該研究在甘露醇基礎上聯合采用神經節苷脂治療,并選取該院2016年3月—2019年8月97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接受治療的97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觀察組共49例,男、女性分別有 30 例、19 例,年齡 45~81 歲,平均(68.59±2.15)歲。對照組共48例,男、女性分別有28例、20例,年齡46~80歲,平均(68.52±2.12)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納入標準:①患者知情同意;②經顱腦CT檢查或者顱腦MRI檢查確診為腦出血;③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①存在精神疾病;②臨床資料缺失;③惡性腫瘤;④存在藥物應用禁忌證;⑤肝腎功能不全;⑥合并心力衰竭;⑦合并其他嚴重器質性疾病。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行腎功能、生化功能檢查,同時采取臥床、抗感染、靜脈補液、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吸氧以及降顱壓等對癥治療措施。
對照組:給予患者125 mL甘露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11020861;規格:250 mL)靜脈滴注,8 h/次,共治療 10 d。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于250 mL 5%氯化鈉稀釋注射液(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7020764;規格:250 mL:2.25 g)中加入40 mg神經節苷脂(批準文號:進口藥品注冊證號:JX20080247;規格:40 mg),靜脈滴注,1 次/d,共行10 d治療。
①療效評定標準:經治療,臨床癥狀未發生任何變化,甚至進一步加重,顱內壓降低24%以下,則為無效;經治療,意識、瞳孔均有所好轉,顱內壓降低24%~74%,則為有效;經治療,意識、瞳孔均恢復正常,光反射靈敏,顱內壓降低75%及以上,則為顯效[6]。總有效率=(有效例數+顯效例數)該組例數×100.00%。②NIHSS評分:治療前后,采用NIHSS評分對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狀況進行評價,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與得分成正比[7]。③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腦血腫與水腫面積。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其中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療效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itents[n(%)]
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itents[(±s),point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itents[(±s),point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8)觀察組(n=49)t值P值16.58±2.58 16.62±2.52 0.077 0.939 12.56±1.08 8.02±0.18 29.020<0.001
對比兩組治療前腦血腫與水腫面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治療后腦血腫與水腫面積更小,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腫與水腫面積對比[(±s),cm2]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hematoma and edema are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itents[(±s),cm2]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血腫與水腫面積對比[(±s),cm2]Table 3 Comparison of cerebral hematoma and edema area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paitents[(±s),cm2]
組別 血腫治療前 治療后images/BZ_21_1832_2850_1866_2887.png水腫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n=48)觀察組(n=49)t值P值22.65±2.58 22.69±2.52 0.077 0.939 15.69±1.28 10.02±0.58 28.196<0.001 26.58±6.15 26.62±6.13 0.032 0.975 13.96±3.65 8.02±0.29 11.356<0.001
腦出血在臨床上十分常見,病情發展迅速,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方式治療[8]。腦出血之后,因血腫周圍繼發出血、流體靜壓增高、血凝塊回縮以及占位效應等機制影響,腦出血急性期極易合并腦水腫[9-10]。腦水腫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引發腦疝,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近年來,該疾病逐漸呈現出年輕化發展趨勢,患者生活能力、后神經功能受損后,極難再恢復到正常狀態,這會明顯加重家庭負擔[11]。現階段,臨床通常采用脫水療法對急性腦出血合并腦水腫患者進行治療,其中甘露醇為臨床應用率較高的藥物之一,雖然該藥物能將血漿滲透壓提高,對腦脊液生成進行抑制,促使腦組織脫水速度加快,將顱內壓降低,對中樞神經系統平衡性進行維持,但用藥后作用時間短,所以臨床療效還有待進一步提高[12-13]。
該研究中,與對照組(79.17%)對比,觀察組(95.92%)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評分為(8.02±0.18)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腦血腫、水腫面積分別為(10.02±0.58)cm2、(8.02±0.29)cm2,均小于對照組(P<0.05),提示腦出血患者采用甘露醇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利于減輕腦水腫程度,改善神經功能。呂超等學者[14]的臨床研究也顯示,與對照組(71.74%)對比,觀察組(91.30%)治療總有效率更高(P<0.05);觀察組治療后NIHSS 評分為(8.10±4.87)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腦血腫、水腫面積分別為(10.6±5.89)cm2、(8.26±5.07)cm2,均小于對照組(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高度一致。究其原因,神經節苷脂的藥物有效成分為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能使神經再生速度加快,對受損神經細胞修復進行促進。與此同時,該藥物能從血-腦脊液屏障透過,進而發揮藥物作用,維持細胞內外離子穩定性,促使水腫程度減輕,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對氧自由基生成、脂質過氧化進行抑制。
綜上所述,腦出血患者采用甘露醇聯合神經節苷脂治療利于減輕腦水腫程度,改善神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