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玲
鹽城市阜寧縣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蘇鹽城 224400
在產婦分娩方式的選擇中,現階段剖宮產手術的應用開始變得越來越廣。這種手術方式主要在手術過程中采用不同的麻醉方法,為產婦分娩過程中與術后進行鎮痛,能夠有效避免產婦在分娩過程中產生的疼痛癥狀,降低產婦的心理負擔[1]。在現階段剖宮產手術的臨床麻醉中,多采用了硬膜外麻醉的方式,但由于產婦子宮的壓迫,產婦的硬膜外腔靜脈通常會處于曲張的狀態,進而使得硬膜外麻醉很容易導致產婦出現局麻中毒的情況。因此,為改善這一狀況,在現階段剖宮產手術的臨床麻醉中,腰硬聯合麻醉方式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2]。腰硬聯合麻醉具有藥效迅速、持久、疼痛阻滯效果好等優點,在臨床中表現出較好的可靠性。該文選取該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期間采用不同術中麻醉方式的80例剖宮產產婦為研究對象,對兩種麻醉方式的應用效果展開了分析。現報道如下。
選取在該院行剖宮產手術的80例產婦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過程中所采用的麻醉方式將其分組。對照組40例產婦中,年齡 22~36 歲,平均(27.18±2.53)歲;術前體質量 48~80 kg,平均體質量(63.79±2.64)kg。 研究組 40 例產婦中,年齡 21~37 歲,平均(28.46±2.29)歲;術前體質量50~79 kg,平均體質量(64.21±3.18)kg。 對比兩組產婦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所有產婦均為單胎妊娠;②所有產婦既往均為進行過椎管內麻醉手術史;③所有產婦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且研究內容經過醫院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者;②存在精神異常無法配合治療者。
對照組產婦采用硬膜外麻醉:將產婦送至手術室之后,首先需要幫助產婦建立靜脈通路,同時給予產婦相應的氧氣支持。讓產婦采取左側臥位,于產婦L2~3部位進行穿刺,穿刺的距離到產婦硬膜外腔后將導管向頭置入3~4 cm即可,固定好導管后回抽觀察是否存在血液與腦脊液流出的情況。向硬膜外腔中注入2%3 mL利多卡因(國藥準字 H11022396;規格:2%×20 mL),注入完成之后觀察5 min產婦的反應情況,若沒有不良反應,則向硬膜外腔中注入0.5%12 mL羅哌卡因 (國藥準字 H20103552;規格:2.0 mg/mL),通過針刺的方式測試麻醉平面,促使麻醉的平面能夠保持在T4~6平面當中,在確定產婦的麻醉效果良好之后,進行剖宮手術。在產婦胎兒娩出之后,于硬膜外腔中一次性注入1.0 μg/kg右美托咪定 (國藥準字H20110085;規格:2 mL∶200 μg)、4 mg 復合布托啡諾(國藥準字 H20143106;規格:2%×20 mL)。
研究組產婦采用腰硬聯合麻醉:術前的準備工作與對照組一致。于產婦的L2~3部位進行穿刺,直到硬膜外腔后進行腰硬聯合麻醉,當腦脊液回流之后則證明穿刺完成,在蛛網膜下腔中注入10%1 mL葡萄糖符合1%1.5 mL羅哌卡因。相應的導管置入與固定方式和對照組相同。對產婦的麻醉情況進行判斷,若麻醉的效果不佳,則需要繼續加入0.5%羅哌卡因,確定麻醉效果之后,再進行剖宮產手術。在產婦胎兒娩出之后,于硬膜外腔中一次性注入1.0 μg/kg右美托咪定復合布托啡諾4 mg。
分析并對比兩組產婦在手術過程中與手術后的各項指標水平;其中,麻醉效果采用Bromage進行評分,總分共3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麻醉效果越好。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比兩組產婦術后各時間段的疼痛評分,VAS評分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則表明產婦疼痛程度越嚴重。同時,觀察并對比兩組產婦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3]。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進行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術后鎮痛藥物使用率為22.50%(9/40),低于對照組 55.00%(22/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901,P<0.05)。兩組產婦胎兒娩出時間與平均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研究組產婦在感覺阻滯時間及Bromage評分中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婦圍手術期各項臨床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clinical indicator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1 兩組產婦圍手術期各項臨床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various clinical indicator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感覺阻滯時間(min)胎兒娩出時間(min)平均手術時間(min)Bromage(分)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4.41±1.46 8.64±3.01 7.997<0.001 10.11±2.15 9.85±2.23 0.531 0.597 53.81±9.15 52.76±8.38 0.535 0.594 2.42±1.09 1.65±0.64 3.853<0.001
兩組產婦術后1 h與術后24 h中VAS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術后6 h與術后12 h VAS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產婦術后VAS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表2 兩組產婦術后VAS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points]
組別 術后1 h 術后6 h 術后12 h 術后24 h研究組(n=40)對照組(n=40)t值P值0.12±0.07 0.14±0.05 1.470 0.146 2.24±1.08 3.53±2.17 3.366 0.001 2.35±1.48 3.83±1.54 4.382<0.001 1.59±1.06 1.63±0.91 0.181 0.857
手術后,研究組產婦在術后共出現了5例腰痛情況、1例頭痛情況、2例眩暈情況、4例惡心情況以及4例瘙癢情況;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12.50%(5/40)、2.50%(1/40)、5.00%(2/40)、10.00%(4/40) 以及 10.00%(4/40)。對照組產婦在術后共出現了16例腰痛情況、7例頭痛情況、8例眩暈情況、12例惡心情況以及14例瘙癢情況;患者各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分別為:40.00%(16/40)、17.50%(7/40)、20.00%(8/40)、30.00%(12/40)以及 35.00%(14/40);由此可見,研究組產婦在術后各項不良反應的總發生率中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2=12.972,P<0.001)。
剖宮產手術通常需要在產婦的下腹子宮部位做一道切口,這也不免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創傷。且在進行手術時,很容易造成產婦出現不同程度的宮縮情況,這也會增加產婦術后的疼痛反應[4]。而為改善產婦的術后疼痛癥狀,在進行手術時,必須要采取科學、合理的麻醉方式。現階段,臨床中最為常見的麻醉方式主要為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其中,硬膜外麻醉具有操作簡單、鎮痛效果好、作用時間不受限制等優勢,在麻醉平面達到T8時,宮縮痛即可得到接觸,對于宮縮、產婦以及胎兒的影響較小[5]。但硬膜外麻醉無法消除對于產婦盆腔深部的牽拉,不利于麻醉管理。增加局麻的藥物劑量雖然能夠拓展麻醉阻滯范圍,但同時也會增加產婦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現階段腰硬聯合麻醉被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臨床中[6]。腰硬聯合麻醉能夠促使產婦的肌肉處于良好的放松狀態,同時也能夠有效控制產婦的的血壓等各項臨床指標,完全消除產婦盆腔深部的牽拉,且不需要輔助用藥,能夠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其對于新生兒的呼吸系統與身體機能均不會造成明顯的負作用,能夠有效降低產婦與新生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7]。此外,腰硬聯合麻醉的麻醉阻滯時間較長,以此能夠有效降低產婦術后的疼痛感,麻醉中所采用的羅哌卡因藥物也具有感覺、運動阻滯分離等特點,能夠進一步提高麻醉的效果。在該次研究中:研究組產婦采用腰硬聯合麻醉進行手術麻醉后,其在胎兒娩出時間與平均手術時間中與采用硬膜外麻醉的對照組產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感覺阻滯時間、Bromage評分以及術后鎮痛藥物的使用情況中,研究組產婦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兩組產婦術后1 h與術后24 h VAS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術后6 h與術后12 h中研究組患者VAS疼痛評分為(2.24±1.08)分、(2.35±1.48)分;對照組患者 VAS 評分為(3.53±2.17)分、(3.83±1.54)分;即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產婦VAS疼痛評分顯著更低(P<0.05);且在兩組產婦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中,研究組產婦在術后各項并發癥發生率中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在江婷婷等人[8]的臨床研究中,其主要針對272例剖宮產產婦采用不同麻醉方法的麻醉效果進行了研究;其中對照組136例產婦采用硬膜外麻醉;研究組136例產婦采用腰硬聯合麻醉;兩組產婦經過麻醉后,其在術后1 h與術后24 h的VAS疼痛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產婦在術后6 h與術后12 hVAS疼痛評分分別為(2.49±1.06)分、(2.53±1.49)分;對照組產婦術后6 h與術后12 hVAS疼痛評分分別為 (3.29±2.01)分、(3.92±1.49)分,即研究組產婦在術后6 h與術后12 hVAS疼痛評分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其研究結果與該次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相比于采用硬膜外麻醉,腰硬聯合麻醉能夠有效提高產婦的麻醉效果,降低產婦術后疼痛情況與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在剖宮產產婦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