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欄 自由教育
欄主 程紅兵
CHENG HONGBING
金茂教育集團總校長
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長
教育學博士
特級教師、特級校長
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曾任上海市建平中學校長、深圳明德實驗學校校長
如果學校教育科研沒有真實地發生,學校教師培訓沒有真實地發生,學校課改沒有真實地發生,那么學校怎么可能真實地發展?
近年來,教育界的有識之士都在談論讓學習真實地發生,因為當下教學存在著“學習并沒有真實地發生”的現象。以此類推,教育界其他方面同樣存在一些“沒有真實地發生”的現象:教育科研是否真實地發生,教師培訓是否真實地發生,學校課改是否真實地發生,學校發展是否真實地發生,值得深思。
有的地方有些學校的教育科研沒有真實地發生。現在,許多學校都會通過申請區級課題、市級課題、省級課題來彰顯自己學校的教育科研成果,但事實上有些學校的課題研究僅限于開題和結題兩個環節,課題本身并沒有進入實質性的問題研究,多數內容是資料的拼湊,他人經驗的嫁接,得出的研究結論是人所共知的“通識”,這樣的科研基本停留在填寫表格階段,是一種面子工程。各級相關組織幾乎沒有多少人力、物力成本來實施有效的監管,與其如此,不如實施課題“瘦身”,砍掉大量的課題項目及其相關評審。真正熱愛教育、研究教育的人即使沒有各級課題評審,仍會執著地研究教育的真實問題,真實地分析存在的問題,實質性地解決問題,因為他們是基于內在需求而去做真實的教育科研。
有的地方有些學校的教師培訓沒有真實地發生。教育界各級領導都高度重視教師培訓,設置了各級別的培訓,耗費了不少經費,卻影響不大。如果教師自己沒有內在的動力需求,一切培訓只能流于形式。殊不知我們各級組織設置了各種形式的規范管理,這些管理集中體現在表格管理和經費管理。表格填寫越來越細致,也越來越無聊;表格填寫越來越繁瑣,也越來越荒誕。所有的環節都要按照規定來填寫,于是弄虛作假成為唯一的選擇,它們的區別只是虛假成分占比的多少而已。至于經費管理可以分成兩種情況,對公立學校的管理越來越規范,上繳用不完的經費成了普遍現象,雖有其正面意義,但這也是一種遺憾。私立公司的做法則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一些地方教育局年終歲末把即將到期沒有用完的預算經費直接打入相關教育培訓公司,組織所謂的校長培訓、教師培訓!教師的成長關鍵在于內在的動力需求,這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竟無人問津。那么,所有外在的培訓,形式大于實質就成了必然!
有的地方有些學校的課改沒有真實地發生。課程改革已經成為基礎教育界的普遍共識,但這個共識,并非真正意義上自發形成的共識,很多學校的校長、教師是在上級組織的領導管理之下,在教育時尚的裹挾之下,不得已而形成的所謂“共識”,參加課改是迫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是環境使然,非內在需求,于是課改就成了堂而皇之的標語、口號。在一些地方和學校,課改只發生在論壇之中、會議之中、文件之中,只發生在經驗介紹之中、論文之中,唯獨沒有發生在課堂之中,課堂依然是教師主導一切,傳授型獨占天下,依然是考綱為綱、考題為本,依然是刷題訓練充斥教學始終,依然是分數排隊高分為王作為單一評價方式。這種表里不一的教育文化生態對下一代直接產生極其惡劣的示范影響。在這樣的文化氛圍里,耳濡目染,學生自然也會習得這種雙重人格,甚至于發展更甚,弄虛作假已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了。
有的地方有些學校沒有真實地發展。如果學校教育科研沒有真實地發生,學校教師培訓沒有真實地發生,學校課改沒有真實地發生,那么學校怎么可能真實地發展?但事實上,在今天的環境下,確有許多學校在編織發展的假象,在創造“學校發展”的外衣。宣傳就是主要策略,各級各類的宣傳,各種形式的宣傳,紙媒體、網絡媒體的宣傳。特征就是廣告式夸張,明明只是一個想法而已,卻夸張為現實;明明只是一個設想,卻夸張為影響巨大;明明只是一個缺憾,卻硬生生說成是功效;明明只是個別現象,卻夸張為普遍行為……宣傳的目的一方面在于制造一種社會假象,糊弄家長、糊弄大眾;另一個目的就是欺騙領導,升官提薪。所以,一些頗有心機的校長總是要用各種方式求得官媒的青睞,發表相關的硬性宣傳和軟性宣傳,以此支撐自己的所謂辦學業績,而一些官媒本身也有擴大發行的意圖,兩廂情愿,彼此配合。
有的學校不但沒有真實地發展,而且教育教學倒退,管理無序甚至混亂,問題層出不窮,這樣的學校校長不但沒有被問責,甚至還升職,原因何在?就在于他們擅長弄虛作假,擅長取悅上級。他們取悅上級領導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其中編書出書、請局長作序是常用的一種方式,把學校各種常態工作的流水賬匯編成冊,取一個好聽的名字,找一家出版社,購買書號,然后請領導作序或題寫書名,知道領導很忙,便找語文老師代擬序言。這樣做一舉兩得,一方面在領導面前邀功,貌似做了很多工作;另一方面又一次貼近領導,體現自己尊重領導。出版這樣的書籍本就是一種浪費,將未經嚴格論證、嚴密組織、嚴謹審核、語言加工的工作流水賬匯編成冊,說到底就是一個大雜燴而已。既無思想,也無見地;既無可資借鑒的經驗,也無任何可讀性。更為惡劣者,一些校長為了保住官位并繼而升職,三天兩頭接近教育局局長,吃飯喝酒、游覽娛樂,自愿成為教育局局長的錢包,這樣的校長回到學校就以一副居高臨下的派頭對待教師,以同樣的方式要求想要升職的教師,讓他們向自己“進貢”,如此一來,這所學校的文化環境就被糟蹋得不成樣子。這樣的學校怎么可能真實地發展?
學校教育科研要真實地發生,校長、教師就要真切地分析研究當下學校教育教學出現的問題,尋找問題之源,探求解決辦法,不斷在實踐中嘗試、試錯,不斷改進,最終促進學校的發展。學校教師培訓要真實地發生,各級領導就要以激發教師內在動力為核心,淡化功利,讓真正熱愛教育的教師留在崗位,讓對教育了無興趣的教師重新選擇職業崗位。學校課改要真實地發生,各級領導就要促進校長、教師產生內在的真實需求。因此,評價學校的標準和評價方式要發生變革,不能只看外在的宣傳,應深入校園,深入課堂,深入師生內心深處的感受。學校是否真實地發展取決于課堂是否真正向好轉變,取決于學生是否在學校里進行了真實的學習并在學校里有真實的成長,取決于教師的師德修養和教學水平是否真實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