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樂縣金山小學
教育是個人成長與發展的基礎,小學生處于初步認知世界的啟蒙階段,其思想觀念也處于重要的形成階段。小學班主任需要從小學階段教育抓起,把握教育發展趨勢,立足于學生的個性成長,重新定位工作方向,不斷推動班主任工作機制改革,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生活。同時,要不斷探索滿足學生成長需要的工作策略,對學生進行多層面的思想、素質、文化教育,從而保證學生獲取正確的學習觀、生活觀,使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提升各項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正確的認知觀念。可以說,小學班主任的工作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就小學班主任工作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進行簡要闡述,希望能夠對新形勢下班主任開展工作有所幫助。
1.容易忽視學生全面發展。小學班主任不僅要負責管理和教育學生,還要負責學生思想品德教育以及心理健康輔導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大部分班主任還兼任學科教師,往往較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容易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以及對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激發。而一些班主任沒有堅持“分層”管理的原則,導致不同素質能力的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上,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態勢[1]。
2.容易忽視學生德育。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點,對學生個性、品格的形成以及個人行為習慣的養成有著重要的引導功能,而且德育對學生的思想素質起著導向和助力作用。小學生處于品德發展的初級階段,各種道德觀念在逐步形成,容易受到各種不良影響,因此小學生價值導向的形成需要班主任引導,而德育正是重要的手段。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班主任過于重視學科成績,而使德育工作流于形式。這種重文輕德的做法,很容易使學生形成錯誤的三觀,對學生的未來成長與發展極為不利。
3.容易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從某種層面看,心理健康是保證學生學習與生活質量的重要前提。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忽視學生的思想情緒變化,學生很容易在外界因素的影響下產生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展。尤其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面對挫折時,心理承受能力較低,看待問題會有片面性。如果班主任不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沒有給予及時疏導,學生心理方面的問題會更嚴重。
4.師生關系不夠融洽。小學生較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自制力較差,如果班主任不約束學生的行為,不加強學生課堂紀律管理,學生便會難以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因此,班主任工作中,要想管理好班級,班主任就必須對學生嚴格要求。這個時候,學生往往對班主任的工作存在不理解的情況,有時會認為班主任過于嚴苛,不好相處,從而對班主任產生敵對情緒。如果班主任對待學生缺乏教育智慧,不夠“人性化”,沒有及時與學生建立有效的良性溝通,很容易使學生與班主任的關系變得緊張。久而久之,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不斷惡化,便阻礙了師生和諧關系的形成,嚴重影響了班級和諧氛圍的營造。
1.加強德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新時代學生應當做到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不能只偏重于某一方面的教育而忽略其他方面。班主任應當密切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與各任課教師溝通,了解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針對常見的教育教學問題,班主任要有針對性地查找原因,分析各種影響因素,對學生及時進行思想跟蹤教育,從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對學生進行系統性的教育引導,使學生積極面對學習、勇于改正錯誤等,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另外,對于學習成績不理想的學生,班主任不能以成績對學生的未來發展下結論,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小學生的學習處于起步階段,班主任應當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好的學習習慣會使學生一生受益。
小學是學生道德品質培養的重要階段,在具體工作中,班主任要挑起德育的重擔,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及價值觀念。在德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班主任可以借助榜樣的力量,可以通過主題班會等活動,利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對學生進行相關教育。例如,可以借助班級某位同學拾金不昧或者某位同學樂于助人的事例,開展向榜樣學習活動;也可以組織學生們看一些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讓學生寫觀后感,并在班級內分享、交流各自的感受。
同時,班主任也應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要對每一名學生的家庭成長環境有一定的了解,應當格外關注家庭成長環境不好或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例如,某小學一年級女生成長于單親家庭,與外祖母一起生活,她在學習方面消極懈怠,不認真完成作業,甚至對上學非常抵觸。遇到這類情況,作為班主任,不能僅僅批評教育學生。首先,班主任應當多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內心的癥結所在。其次,班主任要與學生家長溝通、交流,建議家長要多關心孩子,與孩子多交流、溝通。同時,要求班級同學之間團結友愛,互幫互助,努力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使需要幫助和關懷的學生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們的關心。
2.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是學生學習與成長道路上的監管者,也是塑造學生性格、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的引路人。班主任作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在實際教育教學中,不能一味地居高臨下,以免使學生產生距離感,從而導致師生關系疏遠。為了發揮班主任的“親和力”作用,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班主任一定不要將自己的地位置于學生之上,應與學生構建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只有保證師生關系的和諧,班主任才能順利開展各種工作。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班主任開展工作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從而不利于學生的班級生活與學習,會產生諸多的消極作用。
基于此,為了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班主任需要關注學生的日常行為動態,并與學生進行積極的、多層面的交流,以了解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給予建議[2]。通過權利下放,安排班級干部管理課堂紀律以及了解班級學生的思想動向,從而及時教育學生。在此過程中,班主任需要重點關注不服從管理的學生,善用教育智慧,與學生多談話,通過挖掘他們的思想,了解他們的情況,從而對癥下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不落下任何一個學生。另外,作為班主任,要有包容心和愛心,對待學生要有耐心。學生犯錯誤的時候,班主任不能只站在教師的角度去批評學生,也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做出錯誤行為的原因,從而更好地解決問題。
3.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聯系。教師和家長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角色,其教育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為了使孩子在小學階段得到更好的教育,班主任和家長需要保持緊密的聯系,通過全程掌握孩子的情況,對孩子進行全方位的教育,逐步保障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更有序、有質,從根源上提升孩子的多種能力和素質。
在家校交流過程中,對家長的正確教育理念,班主任應給予足夠的尊重。如果家長教育孩子的理念與班主任不一致的話,教育的效果會減弱。所以,班主任需要主動說服家長與學校密切聯系,形成家校育人合力,從而將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效地運用于家庭生活,對孩子進行系統性、全面性的教育。為了形成高效的教育合力,班主任還應該與家長建立有效的互通平臺,及時、準確地交流雙方掌握的孩子的各種情況,使家校雙方及時調整教育策略,解決孩子在學習與生活上出現的問題,促使孩子健康成長。為了使教師教學、家庭教育、學生學習更加和諧,班主任需要多召開家長會或進行家訪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教育情況。對于一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不合理觀念,班主任也要積極提出建議,通過交流溝通,與家長攜手營造孩子所需的良好成長環境。
4.樹立全新理念,創新工作方法。為了迎合新時代下的教學要求,班主任需要重新找尋工作的立足點。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教育,不斷優化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能力,促使育人精神在班主任工作中得到有效落實。基于此,班主任需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管理學生的策略,引導學生的思想,做好實時點評、為學生樹立榜樣等工作。
在分析學生學習情況方面,班主任需要與其他學科教師溝通,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以及分析學生各學科成績。通過與學生談話,幫助學生解決學習方面的問題[3]。在調整管理策略方面,班主任需要重點關注學生的遲到、早退、上課不聽講等情況。通過聯系家長,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從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管理。在引導思想方面,班主任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加大德育工作力度。通過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為學生樹立榜樣;通過選拔班級模范先鋒,讓學生養成競爭意識。從而從根源上消除不良風氣和行為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實時點評方面,班主任需要堅持“公平對待”的原則,對所有犯錯誤的學生一視同仁。通過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鼓勵學生學習;采用合理的批評方式,促使學生虛心學習和改正錯誤。
總之,每一個學生都是可塑之才。小學班主任責任重大,做好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遠,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應當為此竭盡全力。只有全力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各個環節,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教育環境中,學生才能更好地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