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偉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南白和平小學 貴州 遵義 563100)
建立學生的責任意識是培養和完善學生人格的重要部分,要積極調動學生對于社會和人生的關注度,讓學生深入思考《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中的教材聯系生活實際的意義所在,要培養學生善于反思、善于奉獻、善于愛人、誠實守信的思想意識,養成勇于擔當的社會品格,成為一個具有高度責任意識的社會公民。
從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來看,部分地區小學生的責任意識長期處于普遍一般水平,這與學校教育要求、教師教學方式等有著密切聯系。小學階段是所有思想意識、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在社會上的整體表現。責任意識是人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品質之一,學生能夠在相關的學習中認識到自身作為社會人角色應該承擔的任務,并且在這個過程中把這種任務轉化為自我成長的內驅力,一步一步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公民。
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社會公民責任意識培養的重要性越來越突顯,社會各階層都在探索恰當的教育道路,探討培養責任意識的意義。首先,我們得明確一個觀念,責任意識是什么,筆者認為:一個人的行為處事不以自身好惡來判斷對錯,遵守社會公共法則,在理性情感的驅使下按照客觀規律做事,這就是責任意識的含義;其次,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在兒童2至7歲時,還傾向于從自我的角度出發看待事物和進行思考,而7到12歲兒童則開始克服思維上的“片面性”而注意到事物的各個方面。而7到12歲正好是處于中國教育學制的小學階段。因此,從大量的研究數據成果表明,小學生的所作所為是最容易接受社會責任意識的,小學生能夠認識到承擔一份責任帶來的后果,并愿意為這份后果負責,到這時,筆者認為《道德與法治》中這一部分的教育目標就完成了大半。
小學生社會責任意識的培養是整個社會的共同義務與責任,需要建立健全社會責任培養體系,自上而下,制定相關教育目標,以及相應的實施方案,還有具體的評價機制。
2.1 建立系統完善的教學過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本內容中,關于培養責任意識的部分所占全書的比例較重,且知識點的銜接也不錯,針對性也比較強,這有助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教學模式。但是由于小學生的接受能力有一定限制,不同區域不同環境,學生的理解能力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所以教師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恰當的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責任意識對應全面發展學生素質中的“德”,教師在教授完課本知識,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成果后,還應當建立完善的道德評價體系,雖然當前考試成績仍然是作為評價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但是教師也應當積極嘗試將學生的日常行為、道德責任意識列入評價體系中。
2.2 要做到“重知識重實踐”兩把抓。中國傳統教學中,有王陽明的“知行合一”,在外國的教育理念中,有杜威的“經驗中心”,都突出了知識與實踐的同等重要性。學生學習課本上系統的知識,掌握基本理論,同時也需要通過實踐來加深對理論的理解程度。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關注到學生的學習態度,避免學生養成“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處世方式,積極開展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會到集體的意義,體會到集體的責任意識。例如:分小組打掃教室衛生、選舉各個職位的班干、參與學校各種集體獲獎活動等等。
2.3 教師對教學內容應有所選擇。教材內容往往是具有時效性的,所以這對于教師來說,往往是教學的一大難點。責任意識的建立往往會與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事物產生一定的矛盾,教材內容并不適用于所有教學場景,這就要求教師有選擇的甄選教學內容。例如:學生們看到他人遭受校園霸凌,是否該幫?該如何幫?這是近兩年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加之越來越低齡化的犯罪率,所以教師在教育學生這個話題時,就應當從學生自身保護意識、社會責任意識兩個方面入手,擴展學生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情感較為單純,教師的悉心教導、循循善誘往往能夠取得顯著的教學效果。將學生的責任意識“情感化”,指的是教師要與家長建立強勁的合作精神,兩個方面配合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教師應整合社會各類資源,從多個角度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學生從小就養成一個堅定信念:家國一體,愛家也要愛國,愛國意識是成為合格的社會公民的必要條件;教師要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會社會服務的意義,社會實踐是學生學習的第二重要場所,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責任認同感,外化學生對于責任意識的運用能力。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感觸較大的是建立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心。學生志愿服務活動中心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并且鼓勵學生對于各類熱點問題踴躍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自身加入志愿服務組織就證明了學生具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意識,學校應當給予這類團體一定的鼓勵政策,并且設置豐富的主題系列活動,讓學生擁有更多的選擇權,例如:開展學習雷鋒奉獻精神活動、敬老院團日活動、社區一日衛生督察員活動等等。
“少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便是培養學生勇于擔當,每個人必須提升自己的責任意識,回應時代的建設要求,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添磚加瓦。所以,對于小學《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中的責任意識的培養,仍舊是小學教師今后教學目標中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