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敏 劉旺喜
(南昌師范學院 江西南昌 330032)
近些年,人們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特別是疫情期間,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自身健康,并加入到運動的行列中,疫情防護期間,為促進勞動者就業創業,人社部發布《關于對擬發布新職業信息進行公示的公告》,其中社群健康助理員、老年健康評估師和核酸檢測員均在健康管理師的職業范疇內??梢娖涞匚恢?,這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在大學開設“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是非常有必要的。與此同時,我國針對非醫學專業學生的人體健康知識普及力度不足。自小學到初中,學生對人體結構的認識,依然來源于初中“生理衛生”課,學生對人體結構的認識比較少,因此對人體結構的認識比較膚淺,再加之學生對人體健康知識了解的比較少,無法建立正確的觀念[1]?;诖?,許多高校增加了此類通識課程的數量,其中針對非醫學專業學生開展的“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主要是向非醫學專業的學生傳播健康知識,增加學生的健康知識。
為了提高高校學生的綜合能力,開拓學生的視野,許多高校加強了通識教育選修課的普及,高校通識選修課的開設數量不斷增加,而專業課的學時比例減少,為拓展學生的知識儲備提供了方便[2]?;诖?,學校針對非醫學專業的學生開設了“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首先,增加了學生對人體方面的了解,對自身的身體結構進行正確認識;其次,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因學生對自身的身體結構了解后,才能在身體出現問題后及時就醫,并對身體加倍呵護;最后,能夠提高學生的生命質量,學生通過對人體的認識,不僅能夠了解人體結構的復雜,同時也能了解自身的身體情況,進而對自己的身體健康更加重視,從整體上能夠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身體健康水平。
在高校教育教學中,通識選修課主要為了向高校大學生普及相關的知識,其中對于“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課程而言,主要是針對非醫學專業的學生開設的課程,學生對人體結構的認識比較膚淺,對人體健康的認識更加模糊[3]。因此,為了普及相關的知識,高校以通識課程的形式向非醫學專業的學生開設課程,幫助學生增加對人體結構的了解,并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
“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課堂教育選修課的設計應包括以下內容。對于“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共分為32個學時,每個學時2分。通識課程的內容主要分為10個專題,主要包括骨骼結構、骨連結、消化系統、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男性女性生殖系統、心臟結構、血管結構、感覺器官、神經系統等方面的內容,并選取與學生關系緊密的身體部位進行講解,每個專題,要求老師用3個學時講完,剩下的2個學時,教師針對學習的課程進行測試,主要針對每個專題中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測試。通識選修課的設計,不僅要考慮到學生學習完課程內容后的收獲,同時也要在實際學習期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內容以知識普及為主。
該選修課程主要包含了“人體結構”和“人體健康”兩大部分,其中在骨結構方面知識講解中,教師需要向學生講解“椎間盤突出癥、踝關節扭傷”等疾病的防治,能夠促進高校大學生的保健意識,同時也能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身體健康觀念。針對女性生殖系統方面知識的學習,能夠幫助大學生了解女性方面的疾病,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衛生清潔工作,同時為大學生普及避孕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提高大學生身心健康。通過學習,學生對于人體結構和健康生活的方式會有初步的認識,對于學習和健康生活方式的養成是有益的,學生會對自身和周圍對身體不利的環境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從而減少傷病,對于學生的學業很有益。
因“人體結構與健康”方面的知識內容屬于通識選修課內容,因此教師講解期間知識結構比例要合理,每個課時的內容要精簡,在內容講解方面要突出身體健康方面的知識,并且需要幫助學生了解正確的健康觀念,進而指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飲食、作息等。
在“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實踐過程中,針對醫學專業的學生,除了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之外,均可以開設此項課程,主要原因在于醫學人體結構方面的知識,在醫學類課程中不會專門講解,因此學生不容易學到,但對于高校的學生而言,對于人體結構的了解,以及對人體健康知識的儲備極為重要,因此需要將此項課程對醫學類的學生開放。并且學習“人體結構與健康”方面的知識,也是對自身身體結構的探索,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對于學生來說是終身受益的,學生的學習都是循序漸進的,對于知識的探索需要自己不斷去摸索,學生在學習期間會保持較強的好奇心,因此高校需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
在“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開設期間,因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并且也是學生非常關心和需要了解的知識。很多知識是學生需要了解,但又沒有正規的學習渠道,所以很多時候學生會借助網絡,來獲取相關的一些專業知識,例如,學生身體不適,但又沒到要去醫院就醫的程度,有的學生不重視,時常會因小失大,而有些學生習慣于借助網絡,通過百度查一些與自己有相似癥狀的例子,這樣存在很多隱患,如由于對自己的健康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這對于學生自身的健康管理是非常不利的。因此課程開設期間,受學生歡迎的程度比較高。由于學習的學生人數比較多,選課速度較慢的學生,一般容易錯過學習的機會。并且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后,在課后也會咨詢相關的問題,說明“人體結構與健康”方面的知識是目前高校大學生急需的知識,也是目前比較缺乏的知識,因此需要加大通識選修課在高校中的普及力度。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高校教育逐漸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并且為了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高校增加了通識選修課的數量,減少了專業課的學時。我國針對非醫學專業學生的人體健康知識普及力度不足,學生對人體健康知識了解的比較少,無法建立正確的觀念,學校針對非醫學專業的學生開設了“人體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首先可以增加學生對人體方面的了解,對自身的身體結構進行正確認識;其次能夠幫助學生提高生活質量,幫助學生對人體結構有所了解,并建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叭梭w結構與健康”通識選修課的內容與高校大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在平常學習期間,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同時也能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應加強此類課程的開設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