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飛 蔣明杰
在新冠肺炎重大疫情發生的背景下,根據公安監所疫情防控標準要高于社會面防控標準的要求,公安監所采取了封閉式管理勤務模式。監所民警在承擔高負荷、嚴要求、高標準的警務工作同時,還需要承受封閉式勤務所帶來的工作與生活的巨大不便,容易對監所民警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開展重大疫情期間公安監所民警心理問題研究,有助深入了解監所民警的心理壓力成因與表現形式,并有針對性地完善心理問題的應對機制。
根據國家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乙類傳染病、采取甲類防控措施”的要求,自2020年1月24日起,全國各地陸續宣布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在重大疫情發生背景下,公安監所面臨著人員流動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封閉環境下的快速傳播風險、重癥人員所外送醫就診風險與疫情傳播下的強制措施變更風險。〔1〕秦飛:《重大疫情背景下的公安監所應對機制研究》,載《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為防止公安監所內發生疫情傳播,公安監所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并實行全封閉式監所管理勤務模式。所有監所民警及相關工作人員按照ABC三班制勤務輪流駐所,執行不少于14天的執勤或備勤模式,即三分之一警力(A班)封閉式上崗執勤,三分之一警力(B班)封閉備勤,三分之一警力(C班)居家輪休。對于當地疫情較為嚴重的公安監所則采取ABC三班全部民警全封閉式勤務管理模式,直至疫情結束后解除。承擔封閉式上崗執勤任務的A班民警在工作期間一律不得離開監區,如確實有不可抗拒原因離開監區的,則須要重新經過隔離期之后方能返回監區。而承擔封閉式備勤任務的B班民警采取集中封閉式備勤,不得離開備勤區域,不得與非備勤人員接觸。之后,全國公安監所根據湖北、山東、浙江3省的5個監獄發生罪犯感染新冠肺炎疫情教訓,〔2〕《三省監獄連發聚集性疫情》,載中國新聞網,http://www.chinanews.com/gn/2020/02-21/9100277.shtml,2020年2月25日訪問。又進一步強化了封閉式管理勤務模式,再次明確凡進入監區工作的民警及工作人員必須先隔離14天以上,以防止發生疫情輸入性風險。
不同于監所正常勤務模式,監所封閉式勤務模式是在重大疫情背景下的一種特殊勤務模式。封閉式勤務模式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點:一是民警執勤模式的封閉性,凡進入監區工作的民警與工作人員在隔離期內一律不得離開監區或與外界接觸,且不同監區之間的民警也應當處于相互間隔離的工作狀態;二是隔離時間長,封閉式上崗執勤與封閉式備勤時間合計一般在28天以上,其工作與生活范圍都只能限制在指定隔離范圍內,在這段時間內民警及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限定范圍,更不能回家或與家人接觸;三是執行嚴格的封閉式勤務管理制度,凡因工作原因離開隔離區域的民警或工作人員,再次進入監區執勤前必須重新進行不少于14天的隔離,凡有違反規定的一律嚴肅處理。疫情期間的封閉式勤務模式,改變了監所民警的日常工作與生活規律,長期的執勤狀態、全封閉的工作模式、高負荷的工作任務、高標準的工作要求,對監所民警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壓力,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緩解,既會影響到監所民警的身心健康,也會影響到監所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
為深入了解疫情期間封閉式勤務模式影響下的公安監所民警實際心理狀況,本文對上海地區142名參與監所封閉式勤務工作的民警開展問卷調查,以期為之后的監所民警心理問題成因分析提供相關依據。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142名公安監所民警中,男性占71.13%,女性占28.87%。從年齡結構來看,30歲以下的民警占37.33%,31至40歲民警占29.58%,41至50歲民警占18.31%,51至60歲民警占14.78%。從婚姻情況看,已婚的占63.38%,未婚的占36.62%。從有無子女情況看,有子女的占55.63%,無子女的占44.37%。從身體情況看,16.9%的民警有高血壓,7.04%的民警有高血糖,11.97%的民警有消化系統疾病。
一是從職業性別特點來看,一般從事警察職業的男性要遠高于女性,通常情況下,警察院校招錄女性學員不超過學員總數的10%,而公安監所基于羈押女性在押人員的執法工作需要,故女民警占比接近監所民警總數的三分之一,遠高于從事偵查、治安、交通等其它警務工作的女民警比例。二是就年齡與家庭狀況而言,30歲以上民警占62.67%,63.38%已婚率及55.36%有子女比例,說明大部分已婚或步入中年的民警所承擔的撫養子女、照顧家庭成員等家庭義務要高于未婚青年民警,疫情期間公安監所執行的封閉式勤務模式,對這部分的民警家庭正常生活影響往往也會更大,由家庭壓力引發的民警心理問題值得予以關注。三是從接受問卷調查民警的身體狀況來看,有占35.91%的民警患有較為嚴重的基礎性疾病,在疫情期間的封閉式勤務模式與高強度疫情防控工作中,這部分民警不僅要面對身體健康的問題,還要承受封閉式管理所帶來的超常規心理壓力。
接受問卷調查的142名民警中,在封閉式勤務模式影響下,睡眠質量受到影響者達75.35%,有29.58%的民警出現失眠情況,有53.52%的民警出現不易入睡情況,有30.28%的民警出現多夢易醒情況,有50%的民警出現睡眠較淺的情況。另外,在問卷調查中同時也發現,民警飲食方面受到影響的人數比例達61.97%,有31.69%的民警反映食物種類單一,有45.77%的民警反映食欲下降,有33.8%的民警反映飲食不規律。
在封閉式勤務期間,監所民警需要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離開家庭居住環境,在工作單位住宿,且生活起居及活動范圍受到嚴格限制。枯燥的居住環境與有限的生活范圍都會對民警心理產生相當大的影響。而封閉式勤務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監所民警的正常飲食選擇范圍,壓抑的居住環境、枯燥的生活氛圍又直接影響到民警的食欲,而食欲的下降或不規律,又會對監所民警的工作情緒與心理狀態帶來負面影響。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142名民警中,有83.8%的民警對工作崗位認同度較高,認同疫情期間采取封閉式勤務的重要性與必要性。而有16.2%的民警對封閉式勤務認同度不高,還有個別民警對此次公安監所采取封閉式勤務模式存有困惑或對工作安排不能理解,甚至存在一定抵觸情緒。而在浙江、山東、武漢等多所監獄發生疫情傳播事件之后,根據相關監獄疫情傳播事件處置經驗,進一步加強了公安監所對疫情的防控力度。這些都對監所民警帶來了更多的心理壓力,也是部分監所民警對封閉式勤務模式產生抵觸情緒的重要因素之一。
公安監所民警在上崗前都經過一定時間的專業警務工作培訓,具備從事監所管理工作所必須的職業技能與素養,對突如而來的疫情與封閉式管理勤務模式大都能夠表示理解。當然也有部分民警對封閉式勤務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在認識上存在一定差異。但無論是否存在認知差異,所有監所民警都能嚴格遵守封閉式勤務規定,這也反映出監所民警具備的基本職業素養。但隨著封閉式勤務模式時間的延長,對監所民警帶來的心理壓力也隨之呈逐步上升趨勢。
接受問卷調查的142名民警中,在焦慮程度自評項中,有72%的民警測評結果正常,整體情緒狀態良好;有28%的民警存在一定焦慮情緒。另外問卷調查顯示,民警過度關注疫情的占47.18%,每天洗手次數明顯增多的占38.73%,其表現形式有即使未接觸不潔物品經常會不由自主地去洗手等;因不明原因發火或者想發火的占23.94%,經常會(或者想)有莫名流淚現象的占8.45%。這些都反映出封閉式勤務模式在客觀上確實對監所民警情緒的穩定性帶來了相當大的負面影響。
總體而言,公安監所民警在疫情期間能夠100%嚴格執行封閉式管理規定,反映出這支民警隊伍具備相當高的紀律素養與執行力。但監所民警中所出現的焦慮、過度關注等心理問題,也反映出封閉式管理勤務模式對民警心理與情緒的影響隨時間推移正在逐步顯現。根據心理問題的動態發展規律,若不對監所民警心理問題加以有效干預,之后隨著封閉式勤務時間的推移,出現抑郁、焦慮、過度關注等情緒不穩定表現的監所民警比例極有可能會呈上升趨勢,甚至個別監所民警不排除會出現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因此,疫情期間對監所民警隊伍情緒的整體穩定性問題需予以重視。
在重大疫情發生后,監所采取封閉式勤務模式。公安監所民警在承擔疫情所帶來的額外疫情防控工作任務同時,還需要承受封閉式勤務所帶來的工作與生活巨大不便,由此容易產生情感壓抑、焦慮癥狀、抗壓能力下降、情緒波動變大等心理問題。
長期的封閉式工作環境限制了民警的活動區域,打破了民警正常上下班制度。一方面,雖然民警在執勤或備勤期間也會得到一定的休息時間的保障,但這種限定活動范圍的保障使民警只能夠得到身體上的適度調整,而在心理上民警卻始終處于工作狀態。根據監所封閉式勤務工作要求,凡在執勤或備勤的監所民警都必須要隨時準備處置各類突發情況。民警基本處于“睜眼上班,閉眼睡覺”的工作狀態,機械、單調的生活和工作模式讓民警身心俱疲。另一方面,在封閉式勤務期間,民警所能夠直接接觸到的人員只有工作對象(在押人員)與部分同事(民警或工作人員),交流范圍與交流內容非常有限,個人情感缺乏表達與宣泄途徑,精神狀況又得不到正常調適,長期的封閉式工作環境很容易導致監所民警情緒低落、情感壓抑的心理問題出現。
隨著重大疫情期間監所封閉式管理勤務模式的時間推移,ABC三班反復的交替與輪換,長期封閉式環境下民警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壓抑問題將會愈加明顯。如果不及時對監所民警這一心理問題進行干預,極有可能會影響到之后的民警工作積極性與工作效率。
公安監所屬于封閉式管理與人員密集區域,一旦發生疫情輸入,快速傳播的風險相當大。為防止疫情在監所內的傳播,監所采取了更高標準、更嚴格的疫情防控措施。然而,公安監所封閉式勤務模式下的外來疫情輸入性風險仍然存在。對比監獄所能夠采取的停止全部服刑人員流動的全封閉式管理模式,公安監所只能采取暫停監管場所內不同監室之間在押人員互相流動的相對封閉式管理模式。由于許多傳染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性,存在一定的潛伏期,通過收押時的健康檢查,仍不能完全排除監所內發生傳染性疾病的可能性。〔3〕秦飛:《重大疫情背景下的公安監所應對機制研究》,載《上海公安學院學報》2020年第2期。監所封閉式勤務模式只是從民警及工作人員方向降低了外來輸入性風險,并不能完全消除由監所新收在押人員方向帶來的輸入性風險。對此,也會有部分民警對封閉式勤務有效性的認知產生偏差,進而造成一定的焦慮。
此外,監所疫情防控高標準、嚴要求也會對民警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監區反復的消毒、通風、風險排摸等專項疫情防控措施,會對民警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部分民警會因過度聚焦于疫情防控而產生焦慮癥狀。監所民警中出現的焦慮癥狀,又會影響到其工作期間的精神狀態。如工作期間注意力不集中、過度緊張等問題的出現,甚至還會影響到民警食欲與睡眠質量。
在接受問卷調查的民警中,睡眠質量受到影響者高達75.35%,睡眠、休息質量的下降,進而又會導致監所民警食欲下降。工作壓力加大,監所民警的心理壓力超負荷,往往會通過大腦皮層刺激皮層下神經,從而影響內臟器官活動的正常運行,引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功能紊亂。如果這種影響隨著封閉式勤務模式的事件推移,會進一步加重民警心理與生理負擔,從而出現病理變化成為疾病,常見的如高血壓病、冠心病、心肌梗塞、糖尿病、消化性潰瘍、支氣管哮喘甚至癌癥等。有關醫學研究表明,心理狀態和情緒變化容易引起身體免疫力下降。
通常民警在招錄前,均接受過相關心理測試,招錄后又接受過一定的專業培訓,具備從事警務工作所應具備的一定心理素質與抗壓能力。但長期處于高強度工作與壓力狀態下,仍會對民警生理和心理造成相當大的負面影響。疫情期間,在封閉式勤務影響下有部分民警出現不同程度的免疫力下降。當然,監所民警免疫力下降程度也與是否患有基礎性疾病、民警個性或心理素質差異等諸多因素都有密切關聯。但是,需要予以重視的是,部分監所民警免疫力的下降還會導致其抗壓能力的下降。疫情期間公安監所民警除面對疫情防控壓力外,還經常會面對在押人員挑釁、違規、抗管抗教等行為。民警身體狀況與抗壓能力的下降,會導致處置監所突發情況反應能力的降低,這對監所安全管理與疫情防控工作的持續、有效推進都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在封閉式勤務期間,監所民警至少有28天甚至更長時間不能回家,對家人的擔心和牽掛成為民警心理壓力的重要來源之一。在接受問卷調查的142名民警中,男民警占71.13%,他們大多是家庭的頂梁柱,其中有妻子懷孕的、有親人突然查出患重大疾病的,遭遇這些情況都會增加民警心理負擔。而在接受問卷調查的142名民警中,女民警占28.87%,其中家中子女年幼的占到一半以上,疫情期間因學校停課孩子基本都留守家中,加上其中部分家庭存在雙警家庭、警醫家庭等情況,子女無人照顧的情況比較突出。上述情況都是造成監所民警在疫情期間情緒波動變大的重要原因。
公安監所對在押人員的管理工作,需要監所民警具備良好、穩定的心理素質,在面對涉及在押人員的突發情況時具備良好的處置能力。疫情發生后,由于監所開展的封閉式管理模式,諸如在押人員家屬物品接濟與流轉、已決在押人員家屬會見等監所日常管理工作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這些都是在押人員情緒產生波動的不利因素。而監所民警在執勤時的情緒波動表現,也會直接或者間接影響到監所管理的在押人員情緒。因此,解決封閉式管理期間監所民警情緒波動過大問題,也是疫情期間確保監所安全、穩定監區秩序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
在重大疫情發生背景下,為更好解決封閉式勤務模式期間監所民警心理問題,進而提升工作效率,實現疫情防控與監所管理安全工作目標,有必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監所民警心理問題應對機制。
心理危機是指個體在遇到了突發事件或面臨重大的挫折和困難時,當事人自己既不能回避,又無法用自己的資源和應激方式來解決時所出現的心理反應。在監所管理工作中,監所民警與在押人員之間經常會因立場差異、認知差異、個性差異和訴求差異發生各類形式不同的管理沖突。〔4〕秦飛、李焰、孫蓓:《風險與規則——警務視角下的看守所突發事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74頁。在重大疫情期間的封閉式管理勤務模式下,監所民警缺乏正常的心理宣泄途徑,長期的工作壓力更容易導致心理危機的出現。完善監所民警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有助于減少民警心理壓力導致的嚴重心理問題,也有利于監所安全與文明管理。
一般而言,監所民警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大致可分為心理疏導、心理問題剖析與心理危機干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心理疏導階段,在監所內建立心理輔導室,通過專職或兼職心理輔導人員以視頻或電話方式與監所民警開展交流,對交流中發現的民警早期、輕微焦慮、心理波動等現象開展疏導。第二階段是心理問題剖析階段,專職或兼職心理輔導人員對交流中發現的監所民警普遍性問題,或者個別民警較為嚴重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發現潛在心理危機問題,并提出風險提示與解決建議。第三階段是對嚴重心理問題的干預階段,針對有可能會由心理問題導致的沖動、易怒、抑郁等嚴重影響監所管理工作的民警開展針對性的心理干預,延緩或減輕其因心理問題產生的相應表現癥狀,使民警能夠在完成情緒調適后正常開展工作。當然,在重大疫情背景下,監所民警心理危機干預機制并不能完全、徹底解決心理問題,還需要在其他機制配合下才能更好地達到化解民警心理問題的效果。
為防止疫情在公安監所的輸入與傳播,監所采取了異常嚴格的封閉式管理與疫情防控措施。凡涉及監所內人員的流動,即包括民警、工作人員與在押人員,都必須經過嚴格的檢查、隔離、消毒與觀察等工作措施,這些防疫工作措施增加了監所工作量與相應工作負擔。而在公安監所中,看守所承擔著保障刑事訴訟的重要職責,收押犯罪嫌疑人與被告人、律師會見、提審與開庭等日常工作中產生的人員流動情況,遠多于拘留所、強制戒毒所等其他行政羈押場所。在同樣封閉式勤務模式下,看守所民警的工作壓力與心理壓力也高于其他行政羈押場所民警。
在當前公安機關開展的智慧警務建設支持下,通過改革警務流程與工作模式,可起到減輕監所民警工作負擔,緩解因高強度工作對民警帶來的心理壓力的作用。一是通過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的應用,提升監所安防與技防的應用水平,加強風險預警與安全管控,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突發情況帶來的安全管理壓力;二是通過視頻會見、視頻提審、視頻開庭等方式減少監所內外的人員流動與疫情輸入性風險,同時也能夠為監所民警減少相應疫情防控工作量;三是采取民警直接管理與智能設備應用相結合,采用送飯機器人、送藥機器人等無人設備,在民警操控下完成日常監所保障任務,降低監所內的人員流動頻率,也為監所民警日常保障工作減負。在智慧警務支持下,實現封閉式勤務模式的增效減負同時,也有助于緩解民警因工作緊張而造成的心理壓力。
在非疫情期間的正常勤務模式情況下,監所作為羈押場所,監所民警在所內以羈押管理、安全防范等工作為重點,一般不會考慮在監所內為民警設置過多的放松環境與娛樂設施。而在監所封閉式勤務管理期間,民警除去執勤工作以外,正常休息與放松時間均在監所內指定地點度過,時間跨度也比一般值班、備勤時間要長很多。而通過建立健全監所環境優化機制,改善監所工作環境,增加文化娛樂活動等措施,能夠起到轉移民警注意力,緩解民警緊張、焦慮心情的作用。
一方面,通過增加綠植、建立文化墻等方式,改造監所工作環境,利用工作環境變化吸引民警注意力,起到適度舒緩緊張、焦躁的心情的作用。另一方面,在監所采取封閉式勤務模式管理期間,在監所內設置專門的文化娛樂場所,鼓勵民警適度開展體育鍛煉、棋牌、讀書等文化娛樂活動,在幫助監所民警釋放內心情感、培養良好情操、鍛煉身體的同時,還能夠達到緩解過度關注疫情的焦慮情緒,舒緩壓力,穩定情緒的效果。
警察作為一種職業,必須具備符合警察這一職業特點要求的態度和技能,警察職業素養的培育并非一朝一夕,通常而言,根據警察職業素養培育階段可分為職前(學歷教育)與在職(工作期間)兩個階段,〔5〕秦飛:《英美警察職業素養教育特點與啟示》,載《甘肅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5年第3期。而在職階段又可分為日常培育與戰時培育兩種情況。具備良好的警察職業素養是從事專門警務工作的基本素質要求,尤其是在面對重大疫情等突發事件時,更是對警察職業素養養成情況的考驗。
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的封閉式勤務模式期間,許多公安監所及其上級業務指導部門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一系列的業務與職業素養培訓。在確保民警完成執勤與備勤任務的前提下,通過培訓提升民警防疫工作能力,以及強化民警職業素養的養成。也有部分地區的監所更將民警疫情期間開展的職業能力提升培訓與警銜晉升、職級晉升相掛鉤。讓監所民警在備勤期間通過培訓得到能力與素養提升同時,實現個人職業能力提升,這有助于監所民警增強獲得感,并提升心理抗壓能力。在重大疫情期間,通過封閉式集中管理的勤務模式,形成一套完整的提升監所民警職業素養的培訓機制,既是對防疫工作的有力支持,也是提升監所民警抗壓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在重大疫情發生的背景下,國家對從事一線防疫工作的相關工作人員給予一定的津貼或補助,各地也根據相關國家政策對防疫工作中表現積極的工作人員采取一定的激勵性措施。例如,在2020年1月下旬,財政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關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有關經費保障政策的通知,通知明確對參加防治工作的醫務人員和防疫工作者給予臨時性工作補助。〔6〕《財政部、國家衛健委:一線疫情防控人員中央補助每人每天300元》,載網易網,https://3g.163.com/all/article/F44UV0GQ0514D3UH.html?from=history-back-list,2020年5月27日訪問。雖然公安監所并不屬于通知中所列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線,但是由于監所環境封閉、人員高度密集且在押人員身份特殊,一旦發生疫情傳播,治療與隔離難度更大,為確保監所封閉式管理模式執行效果,故監所采用了封閉式勤務模式。
在封閉式勤務模式執行期間,監所民警在崗時間遠超過正常勤務時間,工作量也隨著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大幅度上升,民警家庭正常生活規律也被打破。所以,是否可以酌情對監所民警予以實時激勵,這樣一方面,疫情期間對參與監所封閉式勤務模式的民警給予一定的津貼補助,會使民警在心理上感受到得到價值認同與關心;另一方面,采取實時激勵機制,有助于在疫情期間選樹典型,在工作中形成良性互動,推動監所民警職業價值觀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