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雪冰 杜孟嬌 武雪松 中央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體育舞蹈是將體育的力量和舞蹈柔美相結合的體育項目。體育舞蹈與其他體育項目相同的是都要求技術動作正確,以避免身體受到一些不必要的傷害。手腳協調、擁有一定的樂感就可順利的完成體育舞蹈中一些簡單的舞步和技術動作。在體育舞蹈中對與身體形態是非常看重的,如若在完成一些舞步時的姿勢不正確很容易導致整個人的舞蹈框架散掉,久而久之形成彎腰駝背等一些不良的身體形態。對于體育舞蹈來說,在練習的初期,最重要的是保持身體垂直即后腦勺和腳后跟在一條直線上。有的學生可能剛開始擺架形的時候可以保持的不錯,但在舞步移動的過程中就會慢慢的出現動作變形等現象。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重心沒有及時的過度到位。例如恰恰舞中的方形步,這個舞步有前進也有后退,如果重心沒有及時的從一條腿轉移到另一條腿上的話,那整個人就會處在東倒西歪的狀態。學生想改善錯誤動作獲得進步,除了教師講解示范的教學方法以外,還可以用錄像反饋教學法。錄像反饋是比較直觀且師生可以共同分析的一種現代教學方法[1],它不僅能提高學生擅于發現和分析問題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學生參加課堂的積極性,改善教學效果。學生通過錄像可以直觀的看到自身的不足以及努力過后的進步,教師也可以通過錄像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技術動作的指導。長此以往,形成良性循環,這對教學上做到質量教學、特色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研究錄像反饋教學法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發展現狀以及不足之處,為后續的研究方向奠定理論基礎。
1.錄像反饋
錄像反饋是指借助攝影機、手機等現代教學媒體對教學或訓練中的學生技戰術練習的情況進行拍攝錄制,給予學生在訓練時及時反饋或者在階段性的訓練完成之后集中進行錄像分析的反饋形式[2]。錄像反饋能夠提供給學生直觀的技術動作過程,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教師也可有針對性的提供教學指導,從而提高教學或訓練的效率。
2.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簡稱“國標舞”。它是指在音樂的伴奏下,以人體動作為主要表現形式,通過規范的舞步,表現特定的舞蹈技術特征的體育娛樂和競技體育項目[3]。
體育舞蹈分為摩登舞和拉丁舞。摩登舞包含五支舞,分別是華爾茲、維也納華爾茲、探戈、狐步和快步;拉丁舞包含五支舞,分別是倫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
丁振華在《不同速度和不同時機的錄像反饋對初一女生雙手胸前投籃學習效果影響的實驗研究》中通過比較正常速度的即時錄像反饋、正常速度的延時錄像反饋、慢放速度的即時錄像反饋和慢放速度的延時錄像反饋,得出以下結論。在運動技能學習初期,慢放速度的即時錄像反饋效果最好。對于錄像反饋的速度來說,慢放速度的錄像反饋最優。對于錄像反饋的時機來說,即時的錄像反饋最優。從運動技能的遷移效果考慮,慢放速度的即時反饋效果最優[4]。蘇軍芳在《視頻反饋教學法在武術套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發現與傳統教學法相比,視頻反饋教學法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技能認知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武術技能成績,更有利于促進和諧的師生課堂氛圍[5]。趙媛媛在《錄像反饋發在普通高校網球選修課的實驗研究》中運用錄像反饋法進行網球教學,采用錄像反饋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6]。學生通過利用視覺和身體記憶,有利于快速把握網球的整體技術。楊紅文在《高校排球教學中“錄像反饋”的應用實驗研究》中得出采用錄像反饋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排球技能和排球課堂教學的效果[7]。喬孟杰在《錄像-反饋在高校乒乓球普修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指出錄像反饋對與提高學生的技術動作和熟練程度上有著重要作用,同時錄像反饋填補了傳統教學方法上的一些缺陷[8]。Eva Boyer,Raymond G Miltenberger在Video modeling by experts with video feedback to enhance gymnastics skils(專家將視頻建模與視頻反饋結合以提高體操技能)中指出專家將視頻建模與視頻反饋相結合的效果與4名女性競技體操運動員(7-10歲)在多個基本設計跨行為中進行了分析。在干預過程中,在體操運動員表演了特定的體操技巧后,她觀看了一段視頻片段,視頻內容顯示一名專業體操運動員執行了同樣的技能,然后該體操運動員觀看了她自己表演的技巧的視頻重播。結果顯示,所有體操運動員在接觸干預后,在三項體操技能中的表現都有所提高[9]。
國內體育舞蹈的發展相對國外如火如荼的體育舞蹈發展來說還是有所欠缺,但隨著近幾年教育部門和體育總局對體育舞蹈的重視,體育舞蹈進入了蓬勃發展的階段。在理論研究方面,李立國先生的《高校開設體育舞蹈的可行性研究》、李雷的《體育舞蹈的健身價值及在我國高校開設的必要性探討》以及李曉新的《體育舞蹈對大學生身心影響的研究》等都為體育舞蹈的后續研究奠定了豐富的理論基礎[10]。在發展方面,上海市在20世紀20年代率先引入了體育舞蹈,隨后在其他地方流行和發展。1989年,在我國成立了“中國國際標準舞總會”,1993年首次舉辦獲得世界體育舞蹈職業總會認可的世界性公開賽“中國上海北京體育舞蹈錦標賽”[11]。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對學校教育培養人才的質量和規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國為了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同時也為了使學生畢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環境,很多高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體育舞蹈作為一個新興體育科目在各大高校中開始實行且引起的效應也是超乎預期的。近些年來,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使得很多家長開始追尋孩子精神上的富足,除了必要的文化學習外,體育科目也不可缺少。體育舞蹈作為體育與舞蹈的結合漸漸的不但出現在學校中,在全國各地的培訓機構中也少不了它的身影,在這快速發展的時代,體育舞蹈也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階段。
黃麗芳[2]在《錄像反饋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研究》中提出體育舞蹈是集音樂、體育和舞蹈為一體的體育課程。根據體育舞蹈的特性,加強體育舞蹈教學手段是必不可少的。傳統單一的教學方式在體育舞蹈教學中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錄像反饋在此局限性上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動作的理解。錄像發聵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學生在訓練時的身體形態以及技術動作的不足,能充分調動學生上課時的積極性,更有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達到最佳的學校效果。教師通過錄像給予學生即時或延時的反饋,學生再通過教師的反饋進行改正練習,使學生能在原有的技術動作上得到進一步提高,增強其自信心,促進師生和諧融洽的課堂氣氛。趙霞[3]在《探析體育舞蹈教學中運用攝像技術的優勢與不足》中指出由于舞蹈動作大多都是瞬時動作,通過錄像對技術動作進行慢放和回放,更有利于學生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使得教師的指導更有針對性。教師往往會根據課堂大部分學生的掌握情況推進教學進度,而通過運動錄像的方法能夠使教師因材施教。但錄像反饋也存在不足,如:會影響學生自信心的建立、耽誤教學進度同時攝像時的角度和技術也會有影響等。
綜上所述,錄像反饋教學法在籃球、武術、網球、排球、乒乓球等體育教學廣泛運用。多數學者都認為錄像反饋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在運動技能學習的初始階段,錄像反饋法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快速的建立動作表象,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尋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技術動作的復雜性和難度的提高,錄像反饋能給予學生參照的作用,同時教師也能夠根據錄像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指導。通過查閱文獻發現錄像反饋在體育教學中的研究有很多,在體育舞蹈教學中的研究則相對較少。對錄像反饋教學法在體育舞蹈中的細化研究就更少,如,在體育舞蹈教學中是采用正常速度的即時反饋、正常速度的延時反饋、慢放速度的即時反饋還是慢放速度的延時反饋等幾種反饋方法更優的研究就更寥寥無幾。若能通過錄像教學法使學生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快且正確的掌握體育舞蹈的動作,且能將這種能力遷移至其他體育運動項目中,這對學生在以后的體育生涯中都是有所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