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 河北省張家口市蔚縣代王城鎮中心學校
在中國五千年的文化中,古詩詞的誕生歷史悠久,不同的歷史時代留下了諸多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在語文學科教學古詩詞,可以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其對于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幫助。但是由于詩詞自身的特點,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比較吃力,學習積極性欠缺,教學質量無法得到有效的提升,為此文章嘗試對相關問題進行探究分析,明確解決的對策。
古詩詞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其在考試中占據有一定的比重,許多教師都十分重視古詩詞教學的實施,但是結合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古詩詞教學的現狀卻并不是十分的理想,尤其是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之所以如此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傳統,在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教師為了保證教學不出差錯,學生能夠順利掌握古詩詞知識,因此最為常用的是灌輸式教學法。而且教師普遍認為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紀小,知識儲備不多,如果不應用灌輸教學法,學生很難真正的理解教師所講解的內容,所以不敢貿然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
相較于現代詩歌以及散文等文體來說,古詩詞的學習難度本身就比較大,古詩詞的創作者生活在古代,與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有一定的差距,同時古詩詞所涉及的典故比較多,用詞晦澀,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比較多,在學習的時候存在有一知半解的情況,因此學生的學習興趣相對來說比較低迷,學習積極性差。
朗讀是學生進入古詩詞世界的重要橋梁,在學習古詩詞時朗讀是必不可少的,讓無聲的文字轉變成為有聲語言,學生才能準確品味作者在創作詩詞時所想要表達的情感。當然,古詩詞朗讀并非是漫無目的,朗讀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首先朗讀時要融入感情,這樣學生才能夠構架準確的把握詩詞所描繪的意境。比如說,在學習杜牧的《山行》時,如果將該古詩翻譯成現代漢語,那么其意境就會被破壞,但是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則可以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之中,進而更好的品味詩詞意境。其次,在朗讀時教師還應當引導學生找到詩歌的韻律,如果找不到詩歌的韻律,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斷斷續續,那么也會影響朗讀的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學生在學習古詩詞時之所以難度比較大,教學效果不理想,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學習興趣,為了更好的解決該問題,就需要對現有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優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新教學方法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詩詞內容靈活應用,比如說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化教學法給學生們播放一段有關于廬山瀑布的視頻,讓學生們感受一下,瀑布的磅礴氣勢,然后再配合詩詞內容,感知究竟為何作者會寫出“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樣夸張的句式,描繪瀑布之美,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的理解詩句,可謂是一舉多得。此外,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應用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方法,使得學生們深入的感知古詩詞的意境,展現古詩詞之美。
任何文學作品的創作都離不開實際生活,古詩詞也不例外,古詩詞創作中所描繪的情境,表達的情感都是作者真實的生活體驗。現如今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幫助學生們順利理解古詩詞,教師也應當學會聯系生活實際,讓古詩詞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感知詩詞所表達的情感,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知。比如說,針對《小池》這篇詩歌,其所描繪的就是夏日的風光圖,十分的生動活潑,即荷葉才剛剛出頭,就已經有蜻蜓立在上面了,教師可以讓學生們思考,究竟何時荷葉和蜻蜓會出現,將學生代入到相應的情境之中,讓學生自主進行思考和分析,在思考的過程中加深對于古詩詞的理解和認識。這樣的話古詩詞的學習難度將會大幅度降低。
總之,古詩詞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之一,是民族文化的瑰寶,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古詩詞教學中,要想真正的做好相關教學工作,教師就必須要讓學生理解古詩詞中所蘊含的精神、情懷、意蘊等等,這樣才能更好的將我國詩詞文化繼承發揚下去,全方位的提升學生人文素養,助力學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