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倩倩 內江師范學院 體育學院 李茜茜 廣安市華鎣市祿市鎮小學 蔣蜀健 廣安市華鎣市雙河第二小學
峨眉養生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自古至今有不少神仙傳說源于巴蜀地區。峨眉養生以巴蜀文化作為理論基礎,深受道、佛文化的影響,具有內外兼修、術道并重的文化特色,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及內涵符合高校傳統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地方高校開設峨眉養生教學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需求,是傳統文化傳承推廣的必然之路。通過文獻資料查詢,部分高校已開設傳統體育養生課堂教學,然而大部分高校體育養生教學內容單一,多以中國傳統體育養生為理論基礎,以太極拳、健身氣功為技術體系,內容陳舊,技術單一。內江師范學院迎合國家發展方向,于2018年開設峨眉養生與健康專項教學,教學內容以峨眉養生為主線,通過中醫傳統理論、推拿與按摩、運動營養等理論基礎,以峨眉養生功法、健身氣功、養生拳術、瑜伽、茶道等為技術體系。本文從swot分析入手,較為系統、全面的對峨眉養生在普通高校開展的情況進行研究,結合分析,提出高校開展峨眉養生的發展對策。
以內江師范學院峨眉養生教學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本文通過內江師范學院圖書館搜索有關養生的文本資料;以中國知網、獨秀等網絡資源數據庫,搜集與“峨眉養生”“養生教學”“swot分析”等相關文章20余篇,為本文的撰寫提供理論支撐。
2.專家訪談法
對內江市峨眉武術傳承人、內江師范學院養生教學負責人進行電話訪談,主要了解峨眉養生的內涵及功法體系、峨眉養生的教學體系,為論文的撰寫提供一定的思路及支撐。
3.邏輯分析法
根據文獻資料、電話訪談的相關結果,進行歸納、分析、總結和研究,找出峨眉養生在高校開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及威脅,并根據分析的問題,找出改建的建議。
1.文化內容優勢
學科建設是普通高等學校的根本任務,是高等教育自身發展的基本要求[1]。養生作為中國傳統體育文化重要組成項目是學校開展體育教學的重要內容。在復興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的時代背景下,高校與傳統體育項目的結合,成為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需要,也是學校教學內容拓展的需要。峨眉特色養生文化歷經千年生活積淀而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養生文化理論及養生功法體系,將峨眉特色養生文化引入高校,符合“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要求,符合弘揚中國傳統養生文化的時代背景。
2.資源管理優勢
高校擁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如:內江師范學院開設峨眉養生館,其環境優雅、設備齊全,具有教學專用墊子、教學專用音響、投影儀、各種峨眉養生教學器材,冬暖夏涼,非常適合養生功法教學;在教學管理方面:高校教學管理規范,具有完善的教學管理制度及管理手段,為峨眉養生功法的教學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高校具有專業的教師團隊,為峨眉養生功法的教學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及教學手段;除此之外,高校教師注重理論研究,理論研究可以豐富峨眉養生的文化內涵及技術體系,對峨眉養生的傳承具有重要的作用。
3.受眾人群優勢
高校學生文化水平較高且人數眾多,峨眉養生內容在高校的開展可以擴大峨眉養生文化的宣傳力度,加深峨眉養生文化的理論研究,提高峨眉養生文化的受眾人群。峨眉養生功法在高校的開展可以根據其難易程度分為體育學院的學生及公共體育學院的學生。公共體育學院的學生以簡單介紹為主,以“健康第一”為基本指導思想,培養學生掌握幾套健身養生的功法;針對體育學院的學生以進階動作為主,培養學生競技水平及研究能力。
1.師資力量缺乏
峨眉養生具有顯著的地域文化特點,其理論基礎及文化內涵別具一格,需經過傳承人的口傳身授方能知其理,但高校養生教師多是由武術教師承擔養生課程,或經外出健身氣功培訓后擔任。峨眉養生專業傳承人多以門派為主,加上養生傳承人較少針對外部學員進行階段性的培訓,且鮮有進入學校的工作者,導致峨眉養生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專業性不精。目前,內江師范學院從事峨眉養生教學的教師共有3名,年齡結構在20—30 的有 1 名教師,年齡結構在 30—40 的有2名教師,有 2 位教師為講師,1名為助教。由此可見,學校進行峨眉養生內容教學的師資力量十分缺乏。
2.課程體系不成熟
高校體育向健身教育轉化,必須首先建構科學的健身學科體系,才能引導教師和學生的健身教學活動,這種學科體育的構建,須遵循“增強學生體質和健全身體教育”的教學思路和健身科學的實際需要進行。[2]目前,峨眉養生功法的教學內容是峨眉養生教學團隊通過田野調查搜集的素材,經過整理、編創形成的教學內容,而針對峨眉養生健康專項而言,其教學內容體系是多種課程的結合,結構的完成性還需經過社會市場的調研,畢業學生的反饋繼續整改。因此,課程結構的不確定性,導致課程結構體系不夠成熟。
1.政策保障
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政府出臺多項關于保護中國傳統文化的政策,如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四川省引發《建設文化強省中長期規劃綱要(2019-2025年)》,并著力打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基地,經過努力,2018年,中華教育部中華優秀傳承基地申報成功,這些政策的出臺及平臺的搭建為地方養生課程的開設提供保障。
2.時代需求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當今社會已進入“快餐化”時代。[3]人民生活飲食紊亂,諸如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也越來越普遍,加上互聯網的沖擊,“亞健康”生活無時不在。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國家注重健康戰略的實施,并頒布《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文件,明確指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具體要求。國家體育總局也在此時代背景下,先后推出9套健身氣功,開啟站點模式、俱樂部模式,學校課程建設。地方高校也針對地域特點開展養生傳統文化教學,峨眉養生與健康正是在此背景下開展起來。
1.體育項目競爭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外文化的交流日益增強,使得部分學?;A教育教學呈現出崇洋媚外的現象,[4]學校評價學生的標準也逐漸向:“高、快、強”發展,越來越多的競技性體育項目被引入高校,被譽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體育項目雖作為教學內容進入中小學,但收效甚微。峨眉養生注重練養結合,整體風格特點較競技項目而言較為緩慢,這并不符合青少年活潑好動的生理、心理特點,導致該項目在學校開展的積極性不高。
2.認識偏見
峨眉養生具有悠久的歷史且與中國傳統氣功一樣與中醫理論有密切的關系,蘊含著豐富的陰陽、五行、藏相、經絡學說,比如峨眉十二莊系統闡述了傳統氣功和中醫的密切關系。然而,由于體育學院的學生缺乏中醫理論知識,學生對穴位、經絡沒有明顯的感知,加上峨眉養生練習的枯燥性,導致學生對其有一定的認識偏見。目前,成立的峨眉養生與健康專項課程體系包含中醫理論、推拿按摩、運動營養、峨眉養生功法、健身氣功等內容,知識涵蓋面較廣,但是由于課時原因每門課程的深入程度比較缺乏,導致學生對養生的學習系統性比較缺乏,選擇此專項的人數較少。
教師作為峨眉傳統養生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者,教師對峨眉養生文化的理解及認知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峨眉養生的態度。因此,應加強培養峨眉養生教師的專業素養。首先,通過外引內培的方式進行,支持、鼓勵本校的教師參與傳統養生的相關培訓,同時,招聘引進養生專項的專業教師進行教學;其次,搭建學校養生教師與傳統養生大師的交流平臺或培訓機制,如通過學術講座的形式聘請峨眉養生專家作為高校的客座教授,從而優化峨眉養生專業師資隊伍。
峨眉養生與健康是內江師范學院體育學院獨具特色的專項之一,本專項以峨眉養生為主線構建的特色課程體系內容。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程體系并不完善,反而更像一個大雜燴,缺乏系統性及完整性。理應針對體育文化特色聘請相關專家對課程內容進行設計,然后根據學生的畢業需求及反饋情況進行調整,形成特色、實用、科學的特色文化內容體系。
教材是教師和學生的主要憑借,是高等院校發展的基礎性工作。教材質量的高低同樣決定著教師的成功與否。目前,峨眉養生所用的教材是峨眉養生團隊通過實地田野調查搜索的資料進行整理,形成講義,但未能形成統一規范的教材,這也是峨眉養生開展教學的阻礙之一。組建峨眉養生科研團隊,針對現有資料積極編寫教材是峨眉養生教學的首要任務。
峨眉養生是我國傳統體育文化的重要內容,高校開展峨眉養生教學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有利于改善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與傳播。然而,峨眉養生作為高校的新設特色專項有許多不足,但是一種突破。相信在國家建設健康中國的大背景下,在學校政策的支持鼓勵下,在養生團隊的齊心協力之下,峨眉養生在高校的開展是有價值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