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淋淋 西藏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
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具有重要幫助,可以增強學生的體育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逐漸形成良好習慣,掌握運動技能、感受體育鍛煉的樂趣。同時,高中生課業壓力大,若只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則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對此,高中體育教師要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開展價值,在多方面強化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通過組織多元化的體育活動,持續增強學生體質,助力學生健康成長。
現階段,多數高中生忙于學業,沒有養成體育鍛煉習慣,而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是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習慣的前提,對加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重要幫助。同時,只有學生保持終身體育意識,才能在學習與生活中積極鍛煉身體,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相反,若學生缺乏終身體育意識,在離開校園后難以長久堅持體育鍛煉,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對此,體育教師要持續灌輸終身體育的理念,使學生意識到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持續提升個人的身體素質。
高中階段的學習任務繁重,特別是高三學生,在面臨高考時存在較大的心理壓力,若未及時釋放壓力,極易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甚至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而借助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緩解學習壓力、充分釋放緊張的學習情緒,幫助學生保持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其中,部分學生比較抵觸體育鍛煉,沒有及時釋放學習壓力,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對此,體育教師要高度重視學生的身心狀態,指導學生形成運動習慣,充分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此外,壓力過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能力與邏輯思維,極易產生不良情緒,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而借助體育鍛煉,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學生會自覺參與體育活動,借助體育活動釋放學習壓力、保障學習效果[1]。
通過開展體育教學,可以為培養體育人才奠定扎實基礎,對促進我國體育事業穩定發展具有重要幫助。其中,體育教學是培養體育人才的前提,體育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體育天賦,持續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強化學生的體育運動興趣,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參與乒乓球、足球等運動項目時,教師要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運動潛能,結合學生的喜好需求,幫助學生高效開展體育訓練。此外,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可以提高學生的運動水平,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幫助學生充分感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同時,教師在講解理論知識時,還要積極設置實踐活動,借助終身體育意識,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開拓學生的體育學習視野,在多方面加強學生的體育綜合素養。
想要加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要整改教學模式,積極更新教學理念,靈活運用體育教學方法,點燃學生的運動熱情[2]。期間,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為根本,帶領學生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在組織活動時,教師要做好輔導工作,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其主體性,應著重加強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參與感,幫助學生切實體會運動的樂趣與好處,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現階段,高中體育教學設置了選修課程,這對強化學生的體育意識具有重要幫助。當教師講解選修課時,可以適當整合民間體育活動,如帶領學生打太極拳,設置踢毽子比賽,這些活動是學生熟知且樂于參與的,可以顯著強化學生的參與興趣。如組織太極拳運動時,教師可以先講解民間故事,使學生了解太極拳的發展歷史,明確太極拳運動的好處。接著,教師要示范太極拳的動作要領,還可以播放太極拳的視頻,要求學生模仿運動。期間,教師要灌輸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意識到太極拳流傳至今的原因,幫助學生感受太極拳的魅力。最后,教師要加強指導,幫助學生規范化開展體育運動,通過提升學生的運動參與度,為發展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立足互聯網時代,整合信息技術可以提升體育教學效果,為學生學習實踐提供更多可能。在授課期間,教師要積極整合信息技術,增強體育教學的靈活性,應提前規劃教學方案,明確新型教學設備的應用方法,借此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例如,為了強化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可以準備電子秤,帶領學生檢查自己的身體素質,如脂肪含量、肌肉比例等,幫助學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還能借助身體數據強化學生的體育運動意識。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體育運動軟件,如keep、全民運動等,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或假期,借助軟件跟練體操、有氧操等,使學生逐步養成體育運動習慣。又如,教師可以設置微信群,或開設公眾號,定期推送與體育相關的文章、圖片、比賽介紹等,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留言,相互交流,幫助學生找到同樣愛好的朋友,進一步加強學生的運動意識[3]。
強化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與教學氛圍、課堂模式息息相關。在授課期間,教師要營造良好氛圍,構建開放式的體育課堂,帶領學生根據自身的運動能力、興趣需求,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制定完善的運動目標,有效培養學生的鍛煉意識。在開放式教學中,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綜合能力,要分析各方面因素,確定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為高效教學做好鋪墊。期間,教師要開展層次化教學,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優化課程設計,如不同的跳高高度、跑步長度等。通過此種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個性化能力的發展,避免單一、死板的體育教學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在講解羽毛球、籃球的運動技巧時,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比賽、運動視頻,強化學生對羽毛球和籃球的興趣,激發學生的運動欲望。當學生觀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自由選擇運動項目,隨后分成兩組開展羽毛球與籃球比賽,強化學生的實踐運動能力。通過此種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印象,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現階段,分層教學是重要的教學理念,在體育教學中也能取得良好效果。其中,分層化體育教學可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喜好需求,是實現個性化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舉措。在分層設置體育教學方案時,教師要根據各層次分配教學任務,保證學生開展個性化鍛煉,充分感受不同運動項目的樂趣,加強學生的終身鍛煉意識。同時,教師要盡量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需求,如男同學喜歡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而女同學更喜歡跳繩、羽毛球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要求學生分成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有序開展不同的體育鍛煉。期間,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身體耐受力、運動體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技能指導,幫助各個層次的學生實現良好發展。此外,教師要豐富體育活動內容,考慮學生學業壓力大的問題,避免體育教學枯燥乏味,要設置多元化的運動項目,加強學生在體育運動時的參與體驗[4]。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對抗訓練,帶領學生在競賽中釋放壓力,樹立運動信心。如組織乒乓球運動時,可以帶領學生開展男女混合雙打,幫助學生掌握乒乓球運動技巧,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與競賽意識。又如,教師在規劃教學活動時,要設置多門項目供學生選擇,如接力賽、拔河、跳繩,還可以設置體育游戲,如兩人三足、扔口袋等,持續加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
為了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教師要高度重視教學評價。在體育教學結束后,教師可以詢問各組長組員的參與程度、參與狀態等,結合學生的運動過程,評價學生的各方面情況,幫助學生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此外,教師可以定期發放調查問卷,征集學生對體育教學的建議與想法,可以鼓勵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或發散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為豐富體育教學內容提供更多機會。在收到學生的反饋后,教師要統一整理,尊重學生的想法與建議,實時調整教學方案,持續強化學生的終身運動意識[5]。
總結上文所述,高中體育學科屬于基礎課程,旨在增強學生體質、緩解學生的課業壓力,幫助學生保持健康的身心狀態,為學生高效學習做好鋪墊。其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形成體育運動習慣,可以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其中,教師要改革教學模式,結合熱點內容增強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同時,教師要整合信息技術,結合各類新型APP,加強學生的運動積極性,通過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落實分層教學,全面加強高中生的體育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