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學亮 寧夏固原市西吉縣水利工程管理中心
生態水量是一項最為重要的指標,其是用來約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同時也是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優化調配和管控水資源開發以及地區間涉水事務協調的基本依據之一。要想最大化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保障河流湖泊生態水量是重中之重,另外還關系到全面進行水利改革和生態文明建設,對于水安全的維護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收集流域基本資料的基礎上,以河流為基本單元,以干、支流為對象,以河流主要斷面為控制節點,在統計現有水利工程基本資料的基礎上,結合現場勘查、調研,確定葫蘆河流域西吉縣境內1條干流、6條支流的生態流量。具體內容包括:一是收集葫蘆河水文站最新長系列逐月年水文資料,對徑流進行分析計算,據此確定河流主要水文控制斷面多年平均徑流量;二是根據有關文件要求,計算各控制斷面生態需水量;三是確定各控制斷面上游水利工程的最小下泄流量,并提出保障最小下泄流量的對策與建議。
葫蘆河流域屬于寧夏南部黃土丘陵溝壑區,位于全國主體功能區劃確定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也屬于全國生態功能區規劃的黃土高原土壤保持重要區,同時地處寧夏主體功能區規劃確定的六盤山水源涵養、水土流失防治生態屏障、南部黃土丘陵農業區農產品主產區。維持葫蘆河基本功能對于維持西北生態屏障,發揮水源涵養、水土保持等生態功能具有重要意義。葫蘆河水資源稟賦條件差,生態環境脆弱,流域內無各類涉水保護區分布,因此,葫蘆河生態水量的保護要求主要是維持葫蘆河基本功能,力爭實現葫蘆河干流不斷流。
1.完善管理機構
西吉縣人民政府是葫蘆河生態流量管控工作的保障責任主體,西吉縣水利部門負責行政區域內葫蘆河干支流及主要水利工程的生態流量管控工作。西吉縣要成立專門的生態流量管理小組,對重要斷面、主要水利工程的生態流量進行日常監測管理。
2.建立監控平臺
西吉縣水利部門要依托已有的寧夏水資源監控信息系統和河長制信息系統,對重要控制斷面和主要水利工程生態流量實施實時在線監測和預警,實現監控信息的實時共享和發布。
3.強化監督考核
西吉縣人民政府要將葫蘆河生態流量管控納入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和河長制雙重考核,督促水利部門切實履行葫蘆河生態流量管控職責。西吉縣人民政府要加強綜合督導檢查,并將突出問題反饋給相關市縣政府,按照“提示、約談、通報、問責”四個整改等級予以督辦,確保各責任單位嚴格落實生態流量管控要求。
1.優化葫蘆河干支流引取水管理工作
西吉縣水利部門要將葫蘆河生態流量納入市縣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在進行流域水量調度的過程中,應當充分想到葫蘆河在生態建設中的需水量,另外在編制水量調度方案的時候也應當為葫蘆河生態留夠水量。要編制葫蘆河用水計劃,嚴格落實計劃用水,對行政區域內葫蘆河干支流引取水實行動態監管。對新建的引水灌溉工程定期核查,查出違規取水行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追究責任;對于工程取水口,審批單位要嚴格按照取用水的規定辦理取水許可證及審批手續,對不符合標準和要求的工程要明確說明情況,并要求其補全手續,必要時可采取封停處理。
2.提高工程調蓄能力
西吉縣要積極開展已有水利工程整治,并探討開展水利工程項目建設的可能性,建設的水利工程項目應滿足生態流量的下泄目標要求。要依托各類水利工程項目建設,完善流域和區域水資源調度總體布局,有效調控當地水資源,提高生態流量應急調度能力。
3.強化重要斷面監測
西吉縣水利部門在提高葫蘆河生態流量斷面監控能力的時候,一方面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網、站中提供的檢測信息,一方面要和寧夏建設和部署的水資源監控體系相結合,積極協調水文部門重點加強省界、市界、縣界及主要水利工程斷面流量監測能力。
1.加強河道灘地保護
西吉縣水利部門要聯合生態環境、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認真摸排葫蘆河河道灘地利用現狀,對轄區內侵占河道耕種、排放垃圾的明令禁止。
2.推進水源地涵養建設
西吉縣要按照全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采取適宜封禁的要封禁、適宜種林木的要種植林木、適宜種草的要種草,喬灌草結合、封造保并舉等措施,全面推進葫蘆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加強葫蘆河流域水源涵養林建設。
3.加大入河排污口整治力度
西吉縣人民政府要嚴格排查,完善葫蘆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清單,建立管理臺賬,并制定排污口整治方案,分類分批對排污口進行規范化整治,對擬保留的排污口要樹立標識標牌,對非法排污口和不符合入河要求的排污口及時封堵取締,做到嚴格審批、嚴格管理。
葫蘆河干支流所在西吉縣是葫蘆河生態流量管控的責任主體,西吉縣水利部門要嚴格監督轄區內支流情況,盡量確保不斷流,一旦出現斷流情況,立即按本方案中提出的調度措施進行相應管控。同時,葫蘆河生態流量工作涉及水利、環保、農業、工信、住建、發改委等多個部門以及相關縣(區)政府等多個單位,在制定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工程建設布局及水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應以生態流量作為重要的約束條件,將生態用水納入水資源配置以及河長制管理任務,加大資金投入,建立生態流量保障機制。
鑒于流域上水庫淤積較為嚴重,建議必要時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進一步采取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措施,同時還要加大清淤擴容力度,增加水庫水量調節能力。要將生態流量保障納入葫蘆河流域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實施流域水量統一調度。針對提出的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目標,嚴格水量調度管理,郝家臺水庫、苦水井骨干壩及后續建設水利工程等運行管理單位應依據流域水量調度方案,合理安排工程的調度運行,嚴格依照批準的取水計劃引水,落實本方案要求的最小下泄生態流量,從而可以很好地保護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當出現枯水期或者遇到特別嚴重枯水年份等進行應急調度時,流域所有水利工程服從統一調度,減少引水量,從而實現流域內控制斷面生態流量;另外還要注意取用水管控力度,取水量不得超過經批準的取水計劃,要嚴格遵照有關單位和部門批準的取水計劃取;當出現枯水期或者遇到特別干枯的年份的時候,一定要限制河道外的生產用水,以保障控制斷面生態流量目標。
加強葫蘆河流域生態流量控制斷面監控與站點布設力度,更新完善監測設施,加強河流、斷面水量監測,強化實時監控,確保控制斷面下泄流量符合葫蘆河生態流量的要求。依托葫蘆河郭羅斷面監控設施,將葫蘆河流域斷面生態流量監測監控信息接入平臺,實現監控圖像和數據的實時報送。并依托水資源信息管理系統,建立生態流量管控信息平臺,提升無線傳輸技術的能力,同時要加強數據采集的精確度,及時準確地發布和報送預警信息和監控數據,達到實時這一目的。加強流域枯水期生態流量監測監控與報送頻次,建立流域生態流量預警機制,開展預警評估與監督管理,并對不定期或定期進行通報各相關信息和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情況,以促進相關數據和信息的共享。通過監控體系建設與完善,強化生態流量保障監督管理。
推進生態流量保障體制機制建設,促進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溝通協商,推進科學決策。完善水資源統一調度和配置制度,建立生態流量調度管理制度。在統一調度管理制度中明確各單位和部門的生態流量保障管理事權、生態流量調度計劃等。建立監測報送和預警發布制度,對于實時監測的流量、水位等詳細監測數據,西吉縣水利部門應定期逐級報送至水利廳,同時對預警信息也應及時報送和發布。建立信息共享制度。依托水資源管理系統、河長制信息平臺等實現監測流量、預警發布等相關數據和信息的共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化解流域各地區之間因用水造成的利益沖突,加快流域上中下游地區的共同發展,促進全流域的可持續發展,主要體現在環境、社會和經濟三方面。建立協調協商機制。與葫蘆河流域水資源管理與保護聯席會議制度相結合,通過聯席會議協商,主要有生態水量調度計劃的實施、重要水利工程下泄水量、限制部分取用水戶取用水的管理、編制或調整一年的水利調度情況以及其他確需協商解決的重大問題或者工作情況。
西吉縣人民政府、水務局定期、不定期地組織開展生態流量保障機制的評估和考核工作,同時還積極實施西吉縣生態流量監督檢查工作,將考核和監督檢查結果作為西吉縣河長制考核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據。另外,為了將社會公眾的監督作用發揮出來,積極鼓勵公眾參與到其中。為了讓社會群眾能夠很好的監督葫蘆河流域生態流量保障工作,西吉縣建立了公眾監督平臺,將整個實施過程發布到平臺上,以便信息和問題及時公開。為了強化西吉縣各級政府的責任,逐級傳遞壓力,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進行嚴格地監督和評估考核是必不可少的。
把西吉縣水利發展同當地生態文明建設有機地結合好,把生態流量管控工作與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節水型社會建設、“四定”管控等工作協同推進,通過“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等活動抓手,廣泛運用新聞平臺、報紙等宣傳媒介,加強對水資源管理、生態流量、流域水資源特性等知識的宣傳,要提高社會公眾的認識,保障葫蘆河基本生態功能,維持河流正常來水不斷流。
將跨行政區、生態敏感、水污染攻堅、重要區域內葫蘆河干支流及主要水利工程斷面都列入到管控重要斷面名錄中,并分批、分期建立葫蘆河全流域管控體系,逐步推進重要斷面名錄內管控工作。
聯合相關技術單位,通過科學計算、協調平衡、綜合考量,探索開展葫蘆河干支流省界、市界、縣界斷面及主要水利工程生態流量確定工作。
對生態流量管理的職責劃分,重要斷面、主要水利工程的生態流量目標、監測及信息報送、調度保障、預警處置、監督檢查和考核等方面進行明確規定。
進一步加大葫蘆河生態流量管控力度,加快智慧水利建設步伐,建立生態流量監測平臺,將葫蘆河干支流重要斷面及水利工程生態流量下泄狀況納入監測平臺,從而提高了實時管理和在線監測的效率。
葫蘆河生態流量保障工作作為西吉縣水污染防治、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控和全面推行河長制的主要內容之一,只有定期通報葫蘆河生態流量管控的具體落實情況,進一步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同時將水污染防治、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控和全面推行河長制等工作考核納入年度考核,才能夠促進葫蘆河生態流量管控工作向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為打造葫蘆河生態保護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