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婷
(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幼兒園,江蘇南通 226000)
在兒童本位的自主性游戲唱主旋律的今天,玩什么、怎么玩成為教師一直探尋的問題。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在戶外游戲過程中,部分幼兒經常處于游離狀態。為什么幼兒對戶外自主游戲不夠感興趣或者興趣持續時間不長?是否可以跨越班級走出規定的活動區域?凸顯兒童本位的戶外游戲場地應該呈現什么狀態?帶著這些疑問,我園進行了戶外游戲環境改造。
南通濱江臨海,水土豐茂,江海地域資源豐富。為了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我們邀請家長從家中帶來了許多特色材料,如竹篩、竹筒、豆子、文蛤等,并悉心處理,排除了安全隱患?!岸子』ㄆ婷睢⑿侣摪妃_古樸?!崩弥苓呝Y源,教師帶領幼兒走近本土文化,參觀環境、了解歷史、實地操作,最后將其帶進校園,讓一個個帶有“南通味”的花紋“爬”上投擲區的花式球靶、運動區的鉆爬路障、運輸區的大小貨物……這些都為游戲的開展做好了準備。
搬竹梯、磨竹棍、插蘆葦、染花布,本土生態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的巧妙融入,極大地豐富了戶外混齡游戲的形式與內容。
皮亞杰認為:“幼兒是主動發展的,他們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動建構著自身內部知識的結構。換言之,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交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的過程。”為了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我們進行了戶外混齡自主游戲方案的研討與策劃。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身體發展需要,基于《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五大領域相應的發展目標,我們對戶外場地的區域進行了初步設置,設定了藝術暢想區、野戰角色區、建構創想區、江海特色區、自主運動區、快樂涂鴉區、玩沙嬉戲區和樂途騎行區八大區域[1]。
如何合理劃分這八大區域?在不同區域可以玩什么?教師們各抒己見,共同繪制了幼兒園戶外游戲平面圖,并將本班的江海特色主題活動延伸至戶外,確定了自己的“責任田”,如朱老師的班級主題是“泥趣”,因此他主動負責沙水區;毛毛老師班是“布趣”,他選擇了需要制作大量沙包、帳篷的CS真人野戰游戲區……確定責任后,各班教師“回歸幼兒”主體,通過討論商議、投票表決、繪制腦圖,和幼兒一起制訂了詳細的游戲計劃?!皥龅卦趺床贾貌拍芪變??何時介入支持、引導幼兒?”通過集中研討和分組實踐,教師明確了自身應履行的職責。
“向兒童”是指將幼兒視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重視幼兒的已有經驗,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
不管是投放材料、創設情境,還是設計游戲環節,都是為了讓幼兒在廣闊的活動空間和自由的氛圍里,自主選擇并產生興趣。在游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選擇,讓他們看一看自己想玩什么。對于幼兒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及時進行解答,并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有了基礎的了解,教師可以告訴幼兒,不僅可以自由選擇區域,還可以和哥哥姐姐或妹妹弟弟一起游戲。幼兒聽到這個消息無比興奮,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他們拿起畫筆繪制自己的計劃:旺旺哥哥在大班,我要和他一起用輪胎搭一個堡壘,然后把梯子架在上面,爬上去用手榴彈(沙包)打退敵人!
為了保證戶外游戲的順利進行,教師可以讓幼兒進入區域“試玩”游戲。在幼兒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仔細觀察記錄幼兒游戲中的興趣點、活動中可能的安全隱患和注意事項。在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談話的方式鼓勵幼兒分享游戲心得,并與幼兒一起商議游戲規則,之后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把規則畫出來,張貼在游戲區域的入口處。同時,教師還可以轉換思路,讓幼兒從規則的執行者變為規則的監督者,讓了解某一區域游戲規則的幼兒提醒入區的其他幼兒遵守規則,進而增強幼兒的責任感。
戶外混齡游戲初期,由于幼兒可以自由結伴、選擇空間大,其主動性、創造性都被激發了出來,但隨著活動的深入開展,一些問題也會顯現,如如何排查隱患、安全游戲,不同區域的游戲是否可以聯動。帶著這些問題,我園建立了教研共同體,讓教師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彰顯“研趣”,不斷探索指導新路徑。
自從戶外游戲區域“包產到戶”后,場地設置、材料投放、游戲設計等是否科學合理成了教師每天思考的問題。為此,教師設計了多個環節來反饋區域的活動情況,如入區打卡、觀察記錄、游戲故事等,從而不斷豐富和調整自己負責的游戲區域。
教研伴隨新的項目課程而產生,被視為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幼兒園教研文化、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傳統的教研模式多是“一言堂”式,教研講壇主要由行政班子的管理人員組成;而現在每次的教研活動中,每位教師都有機會登上講壇,將自己的亮點做法總結成一個個有趣生動的課程故事,在全園教師面前進行分享。整個組織策劃及分享的過程促進了教師專業不斷提升,而來自一線的實踐經驗,更成了每位教師學習的教材。
我園以戶外混齡游戲中遇到的真實問題為切入點開展教研活動。活動中,教師暢所欲言,分享游戲區域的改變、遇到的問題,共同商議具體解決辦法,通過現場審議、及時調整來提高活動的有效性。同時,教師基于實踐經驗和對課程游戲化的理性思考,形成了實踐、記錄、反思、交流、調整,再實踐、再提升的螺旋上升式教研模式。
戶外混齡游戲是我園開展課程游戲化的特色項目。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我們感受到了這種游戲形式對于幼兒發展及教師專業提升的多方面價值。探索才剛剛開始,今后我們將不斷反思,貫徹落實《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走近幼兒、追隨幼兒,提高幼兒戶外游戲的質量和水平,讓幼兒在戶外混齡活動中自由決定游戲內容、自由選擇游戲伙伴、自主體驗游戲過程,真正實現“自由、自主、愉悅、創造”的游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