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林霞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良常實驗小學,江蘇常州 213200)
部編本教材就是由中央關注和批準,由教育部直接領導和組織編寫的教材。參與過這套教材的咨詢等工作的各個學科領域專家多達上百人,編寫資源可以說是空前雄厚,更為重要的是該套教材還經過三十多輪評審、幾百名特級教師的審讀,以及多個省市幾十所學校的試教[1]。那么,面對這樣一套部編本教材,小學語文教師應如何科學合理地使用,以發揮出其應有的教育效果呢?筆者認為,我們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認真做好對教材的解讀工作。身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筆者就在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認真解讀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致力于提升自己靈活使用教材的能力,進而向學生進行更加科學有效的語文教學。
以往的小學語文教材多是先講解拼音,再引導學生學習漢字,但在新編訂的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上述教材編寫的慣例被打破了。有語文專家對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識字教學與拼音教學兩者順序的調整進行了解讀,認為此番調整其實是改進以往單純依賴拼音識字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在自身的識字教學活動中采用多元化方式,即通過字形、結構、偏旁等帶領學生認識漢字、記憶漢字、運用漢字。這樣一來,漢字教學工具性的特征才能被充分凸顯出來,學生的識字效率與質量也會得到極大幅度的提升與優化。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在自身的教育實踐中必須端正意識,認識到拼音教學只是輔助漢字教學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教學的目的[2]。
例如,謎語識字就是一種融合了趣味性與漢字音形結構于一體的趣味教學方式,部編本教材中的“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無數片,飛入水中都不見”便是很好的例證。對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著引導學生創編學習漢字的趣味謎語,如“不上不下”的謎面對應的是“卡”這一漢字,“又小又大”的謎面對應的是“尖”這一漢字,“左邊缺點水,右邊全是水”的謎面對應的是“冰”這一漢字……如此就能為學生創設一種有趣的、輕松的漢字學習氛圍,在激發與調動學生漢字學習興趣的同時,讓他們在探究謎底的過程中對所學漢字的字形結構及含義等形成更為深刻的認知與理解,且記憶效果突出。
現代社會提倡回歸傳統文化,要求我們在繼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發揚。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編訂從各個方面也反映了上述社會發展趨勢,最直接的表現便是有關傳統文化的篇目增加了[3]。例如,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設置了古詩文的相關內容,小學階段的12冊教材共精心挑選了124篇優秀古詩文,這一數量占整個小學語文教材所有選篇的30%,相較于原有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增加了多達55篇的優秀傳統文化篇目,增幅高達80%。這就決定了小學語文教師應積極而認真地解讀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所呈現出的這一顯著特征,在教授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同時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力求將語文教學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兩者有機結合起來,這樣才能將語文學科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兩大特性充分而有效地發揮出來。
例如,在日常語文教學活動中,除要將教材上的古詩文等篇目講解給學生之外,教師還可以適當組織一些富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語文主題活動,如舉辦“詩詞朗誦大會”,鼓勵學生將自己平時在課內外閱讀到的古詩詞進行富有感情的朗誦;舉辦“探尋我國傳統節日文化”的活動,讓學生將不同的傳統節日來源及其風俗等進行整理,然后以手抄報的形式呈現出來……這都能在鍛煉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加深其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而這將奠定他們繼承與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根基。
閱讀是人們打開心靈窗戶的一把鑰匙,是人們了解外界豐富事物的重要手段,優質、高效的閱讀對人們的進步與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也正因如此,社會提倡“全民閱讀 構建書香社會”,以在整個社會范圍內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良好風尚。與此相對應,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也格外關注課外閱讀,不僅在低年級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鼓勵家長帶領著孩子一起閱讀,還設置了“快樂讀書吧”的課程內容,以這種方式引導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與趣味,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此外,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還提倡閱讀教學的“1+X”模式,鼓勵學生利用所學到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去閱讀更多相關的文本內容,以擴大其閱讀量,培養其良好的閱讀習慣。
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經典的課外閱讀書目,也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想要閱讀的課外書目;同時,小學語文教師還應傳授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如精讀法、略讀法、查讀法等,教會學生如何根據目錄快速得出整本書的主要信息、如何從故事梗概中了解故事大意等。在掌握了充足的閱讀技巧與方法后,學生自然會愿意閱讀,并進行高質量的閱讀,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及水平。
部編本教材的編訂目的在于在多種教材并存的情況下,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促進教材編寫質量的提升。鑒于小學語文部編本教材所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認真解讀、細心揣摩、耐心探索,這樣才能透過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淺顯的層面深挖其所傳遞出來的正確語文教育觀,從而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實施充滿人文關懷的語文教育,進而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長期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引入了課堂量表,借助其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量化觀察與評價,在日后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筆者會進一步認真關注部編本教材,對其進行有效開發與挖掘,進而不斷提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