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艷
(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教育局學生資助管理中心 內蒙古 烏蘭察布 012000)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正確的人身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因此,新時期我國在積極進行小學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逐漸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然而,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模式下,以教師為課堂主體,一味地進行知識的講解,忽視了學生的課堂學習主體地位,更沒有采取有措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積極更新教學理念、變學生為課堂主體、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勢在必行。
我國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的小學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課堂主體,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而學生只能夠被動的接受知識,并為了應付考試對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種落后的教學理念,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學習能力以及思考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不利于提升我國人才的綜合素質[1]。在這種情況下,新時期,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師在實際展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培養,引導學生在對相關知識點進行學習的基礎上,逐漸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以及較強的實踐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夠逐漸提升學習效率。
這就要求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師從小學生的特點、實際生活等方面入手,結合教學內容合理應用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道德與法制知識進行自主探究與思考,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學習,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這一全新的教學理念對于提升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例如,在“大自然中的快樂”一課教學中,為了引導學生對大自然的魅力產生深刻的認知,可以首先可以引導學生觀察我國的地圖,與同學一起思考和觀察中國地圖的形狀,如一只傲然挺立的“大公雞”,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探討想要徒步旅行的路線以及在路上可能遇見的風景[2]。在此基礎上進行我國各地區美麗風景的介紹,不僅有助于小學生對我國遼闊的疆野產生深刻的認知,更能夠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介紹大自然,對于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索精神都具有重要意義。
小學生具有想象力和創造力豐富的特點,因此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提升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教師可以對自主探究、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模式進行綜合利用,真正變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為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奠定良好基礎。
例如,在“家鄉新變化”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說出自己發現近年來家鄉的變化,可以是身邊的人,也可以是通信工具等。這一教學模式做到了變學生為課堂主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3]。在學習中,部分學生指出近年來發現日常生活中的傳媒工具發生了重大變化,智能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液晶電視等越來越先進,甚至還能夠說出不同傳媒工具的特點以及優勢等。這一教學模式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產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提升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養不僅是新時期我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同時也是小學道德與法制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因此,新時期,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中,教師應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引導的方式促使學生在道德與法制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情感體驗,對事物產生更加深刻的認知,為小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奠定基礎。而教師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給予小學生充分的尊重和關注,增加對學生心理和思想的了解。
例如,在“假期有收獲”一課學習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假期經歷,看了哪些書、去了什么地方旅游等。在這一過程中,部分學生會意識到自己的假期沒有任何經歷,所有的時間都在玩游戲,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重珍惜時間,在快樂和收獲中度過假期更重要[4]。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對時間的重要性產生深刻認知,有助于學生養成自律、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新時期,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師在實際展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想從根本上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就必須及時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及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為實現小學生的全面培養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