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奶地
(福建省柘榮縣第一中學,福建寧德 355300)
隨著多媒體技術及網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網絡資源,以及網絡開放性和交互性的特點,能夠幫助學生創建立體化、自主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從而充分發揮寫作的交際功能和學生在寫作過程中的能動性和創造性[1]。在此背景下,“美篇”應運而生。教師和學生將“美篇”作為英語寫作的載體,可以讓寫作、分享作品變得更加方便快捷。
傳統的英語寫作教學只限制在學校教室、師生間展開。而“美篇”的應用,讓遠程傳授知識的大門敞開。教師和學生在“美篇”上發布英語作文,并允許更多人一起分享、鑒賞這些英語作文,從而讓更多的讀者關注英語寫作教學,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激勵更多學生學習英語寫作,進而提升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基于Pickering & Garrod 提出的互動協同模式,王初明提出了外語學習的有效途徑:互動→理解→協同→產出→習得。他認為,學習者的理解能力總是超出其產出能力,兩者間的不平衡會產生拉平效應,較弱的產出能力在與理解能力的互動、協同過程中會不斷提高[2]。
傳統教學的交互只是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而“美篇”教學有教師、學生、家長、朋友等多方參與。因此,“美篇”英語寫作教學多方交互、增加互動、促進理解、有效協同、提高產出的優勢,可以讓學生在英語寫作中始終保持興趣和熱情,并在互動協同中實現教學相長。
在無線網的覆蓋范圍內,只需學生人手一臺平板電腦或一部智能手機,下載“美篇電腦版”或“美篇手機版”,教師就可以開展主題寫作比賽,并讓學生第一時間將“美篇”英語作文發布于班級、家長、朋友的QQ 群、微信群中,憑點擊量判斷學生在目標讀者群中的人氣指數,根據點贊數考評學生的英語寫作質量。
1.“美篇”拉近師生距離,創造更多交流互動的時間
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中,師生面對面授課。而通過“美篇”發表功能,教師可以在課下時間發布佳作;學生也可以通過“美篇’的評論功能,發表對佳作的看法。這種課下自由互動的延續,讓英語寫作教學更富有活力,具備更大的輻射力、更高的效率。
2.“美篇”擴展授課空間,使師生體驗真實的生活課堂
教師可以借助智能手機或掌上電腦,以“美篇”為載體,依托寫作主題,充分利用現實生活中的空間環境,拓展英語寫作課堂空間,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生活的大課堂中,自然生成情境,從而使學生的寫作形式多元化,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
以運動為主題的寫作課堂空間:學校運動場所。師生走出教室,將授課地點變成空曠的大操場、運動場館,用手機拍照、錄像功能捕捉不同運動形式、姿態的美,然后運用“美篇”編輯功能,記錄對運動競技的理解、感悟,并上傳寫作作品、精彩照片、視頻等。例如,結合人教版教材文本Module 2 Unit 2The Olympic Games,概述An Interview 或續寫The Story Of Atlanta。
以飲食為主題的寫作課堂空間:學校食堂餐廳。師生一起走進學校食堂,獲得真實的飲食體驗,然后運用“美篇”相互評價飲食習慣,探討、交流、樹立正確的飲食觀。例如,結合人教版教材文本Module 3 Unit 2Healthy eating,續寫Come And Eat Here,真切感知You are what you eat.You are supposed to have a healthy and balanced diet for the benefi t of your health.
以自然環境為主題的寫作課堂空間:學?;▓@。師生漫步于學校花園,用手機拍攝自己喜歡的花草樹木,借助互聯網了解花名、各種花草的功能、生長環境等,然后運用“美篇”進行英語寫作,贊美花草,宣傳愛護花草、保護環境等理念。例如,結合人教版教材文本Module 2 Unit 4Wildlife protection,續寫How Daisy Learned To Help Wildlife,深刻體會How important and urgent it is for us to protect the wildlife!
“美篇”開啟了英語寫作的新視域。在伽達默爾看來,理解是理解者與理解對象間的一種視域融合,視域是從一個特殊立場所能看到的一切[3]。通過“美篇”寫作教學,教師可以讓英語寫作變得繪聲繪色、更加靈動。
運用“美篇”進行英語寫作教學,不僅可以讓人享受主題背景音樂的律動之美,還能讓人鑒賞學生的英語口語。為營造英語寫作氛圍,學生可以結合寫作主題,在線挑選英文歌曲作為背景音樂。同時,為了練習英語口語,學生可以給英語作文配音,添加進“美篇”。在配音過程中,學生要關注英語口語的流利性和清晰度,重視語音語調、句子重讀、意群停頓、連讀,把握節奏,以鍛煉和提高英語口語能力。
有了“美篇”這一展示學生英語作文的平臺,學生會更加用心創作英語作文,如通過添加現實生活的照片,為作文增添寫作意境,達到圖文并茂的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是英語小作家,還是編輯、剪裁圖片的制作人。
為了讓英語寫作更鮮活動人,學生作為“美篇”創作人,還可以將切合英語主題寫作的家庭生活和睦的小視頻、班級和校園內充滿正能量的真人真事影像、家鄉積極向上的新聞視頻等添加到“美篇”作文中,真正讓英語寫作成為動感的視覺盛宴[4]。
“美篇”是視域融合的一種完美體現。在建構主題式寫作中,學生可以精心篩選存儲影像、英語寫作文本資料,制作“美篇”,并及時發布于班級學生及家長的QQ 群、微信群中,從而讓教師、學生、家長三者間彼此增進了解,產生互動、共鳴,進而共勉、共同發展。
教師要適時結合各類主題,善用“美篇”教學,培養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道德素養。
以“節日”主題寫作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Mother's Day,Father's Day,Teachers' Day 等節日里,完成“美篇”主題寫作,制作“美篇”主題賀卡,大膽表達真情實意,學會感恩父母、教師。在Tree Planting Day 節日里,學生可以積極參與植樹造林活動,通過“美篇”制作發布關于活動的英語作文,倡導更多人參與植樹造林活動。在 National Day 節日里,學生可以用“美篇”寫作英語作文,記錄下每年國慶節發生的大事件,銘記祖國的歷史,緬懷先烈,激發愛國情懷。在Dragon Boat Festival,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 Day期間,學生可以用“美篇”寫作相關英語文章,記錄下不同節日的不同風俗文化,以學習中國傳統習俗文化的精髓,了解西方文化,感受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
新時代的教學離不開信息技術。一線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及時補充、更新自己的信息技術知識,在以《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和《高考考試大綱》為教學導向的基礎上,落實“一點四面”的命題導向,以學科專業的智慧巧借科技的力量,讓英語寫作教學產生質的飛越[5]。教師可以運用可視化創作軟件“美篇”,鼓勵和引導學生創作和分享英語作文,將英語寫作教學創造性地轉化為英語教育,以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