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剛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高橋金帆實驗學校,浙江杭州 311200)
學生往往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更上心,沒有誰是天生就討厭哪一門學科的,學科教師對其具有重要影響。教師的課堂教學有趣,可以激發學生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而良好的課堂氛圍也就被營造出來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從學生的問題意識方面來培養的。因此,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非常重要。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創新教育教學的方式、方法,增強教學趣味性,彌補自身教學不足,讓學生輕松理解教學重點,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1]。
無論是什么科目,教師都應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在備課時可以發散思維,充分了解學生喜歡什么形式的課堂,將自己的課堂變得多樣化,增添一些學生喜歡的課堂元素。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方面多下一些功夫。只有課堂的形式吸引了學生,才能激發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課程帶來的樂趣和它的實用性[2]。總的來說,教師應增強課堂趣味性,讓課堂教學變得不枯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數學“三視圖與表面展開圖”時,教師可以設置一些小游戲,如列舉出四五個物體的三視圖,將正視圖、左視圖、俯視圖放在一起,讓學生搶答歸類,也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游戲,或者用正方體擺成各種形狀,讓學生畫出它的三視圖。這樣的游戲教學,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當學生解題走了彎路時,教師應給予其合理的引導,既要引導學生回歸正確的解題思路,又要讓學生繼續自主思考[3]。在學生解題完畢后,教師還要讓學生進行自主反思,然后與同學們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學生可以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
教師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問題、探究知識。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講,學生聽,忽視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課堂主體地位,教師也無法接收到學生的學習反饋,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因此,教師要改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4]。
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自主探索、取長補短。在小組內有不同的意見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自主尋找意見不同的原因,如果是探索性問題,就相互吸收不同看法的亮點,從而豐富自己的認識,更好地理解知識。由于學生往往對自己新接觸的事物有很大的興趣,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自由發揮空間。任何學科的創新型問題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和發散性思維。開放性問題是創新型問題的主要形式,可以發散學生的固定思維,讓學生多動腦,自主探索一些新的答案。學生要通過自己以往學習到的知識來“編織”自己的學科知識網,在遇到問題時用知識網中的內容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5]。學生利用發散性思維分析問題,都會有自己的見解。教師應具備一定的文化素養,能夠及時找到學生答案中的不足和優點,及時反饋給學生。學生只有進行了自主思考,才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和記憶。因此,課堂有效提問是很有必要的。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數學“圓的基本性質”時,教師可以根據圓心角、圓周角、內接圓、外接圓、內心等相關量,以及兩個圓之間的位置,對學生進行提問,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如果在沒有準備時接受提問,那么其回答可能是讓人不滿意的。對此,教師應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表現,如果發現學生并沒有那種想法,就要暫時不提問,而是繼續進行知識引導,指導學生先掌握知識。教師還要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思考時間,不要只走一個過場,使學生自主學習淪為一種形式。教育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學會知識,編織出屬于自己的知識網,形成學科相關的思維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學技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教育部對教育進行了深入改革,以培養新時代的人才。有關部門開始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而教育部的改革也將重心放在學生的創新能力上。這也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例如,在教學九年級數學“二次函數”時,除了要設置常規問題讓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學習外,教師可以在備課中設置一些創新型問題,如a的符號與函數圖像的什么有關、b 和常數c 都影響到圖像的什么部分。這些問題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師也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進行教學。任務驅動法是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直接講解教學內容,而是把教學內容分解到精心設計的一系列任務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掌握新知識。任務驅動法可以幫助教師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有針對性地分配任務,對于基礎層面、提高層面、拔尖層面三個層面的學生設置難度和提高方向不一樣的任務,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6]。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先進行課本知識的講授,然后學生進行基本練習;當大部分學生完成練習后,教師再對知識點進行拓展。傳統教學方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水平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進行自主探索和互動協作的學習。新課程理念倡導教學要尊重學生,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為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知識,親歷過程,鍛煉思維。在任務式教學法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設置一系列任務,引導學生從簡單到煩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及應用數學知識處理信息的能力。同時,教師也應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理論知識,積累實際教學經驗,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不斷調整教學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學生和學情。
時代一直在變化和進步,而學生的心智也會慢慢地成熟,變得有個性,有自己的認知和見解。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肩負引導學生心智、品德健康發展的責任,而其前提是教師和學生有良好的關系。只有師生關系比較親近,教師才能了解到學生對于課堂的想法,才能和學生共同努力讓課堂充滿趣味,打造高質量課堂。這也是考察教師耐心程度的過程。由于教師通常會給學生一種嚴肅的感覺,學生對教師都是報以敬畏的心態,在遇到困難時往往不敢尋求教師的幫助。因此,教師應有意識地軟化自己的語氣,給學生展示自己平易近人的一面,不要過于嚴肅,并且要營造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明白學習遇到問題是正常的,不會受到教師的批評,還能因為發現問題而受到教師的鼓勵,從而讓學生敢于發現問題,并向教師尋求幫助。由于現在的學生個性鮮明、自尊心很強,教師如果有不耐煩的態度或挖苦學生,那么很容易讓一些學生產生厭學的心理。因此,教師應有良好的素質,多關心學生,認真聆聽學生的想法,對于學生的苦惱提出合理的建議,從而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彼此相互信任,進而使學生愿意依賴教師、信任教師。
很多教師認為有的學生反正也對學科內容不感興趣,講了也是白講,會把注意力只放在課堂學習表現活躍的學生身上。但是,每一位學生都有學習的權力,因此教師應尊重每一位學生的課堂主體權,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習得知識、獲得成長。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讓課堂表現積極的學生調動不積極的學生,營造積極、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課堂參與感,從而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教師應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和學習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至關重要,關系到學生的未來發展。因此,教師要大膽創新教學方法,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可以通過設置創新型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