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政
(新疆博樂市烏圖布拉格中心學校 新疆 博樂 833404)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正確、合理地運用“以讀代講”,充分發揮在教學中的主導引領作用,充分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進而充分發揮學生讀書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在讀中學字學詞學句,在讀中感悟語言魅力,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陶冶情志。
部編版小學語文課文選文經典,文質兼美。那么,如何開啟朗讀大門,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開發利用好課程資源。要求學生學會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內心世界。
基于新課標的要求及我們的閱讀現狀,我們應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同時又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因此,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立足課內,以讀代講,學習讀書策略。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有滋有味的朗讀能將學生帶入課文意境。
首先是范讀。范讀是最好的指導閱讀的方法。教師通過范讀,或者聽錄音朗讀,把文中包含的深情朗讀出來,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榜樣的模范作用,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的范本。低年級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他們的朗讀水平就能有所提高。教師范讀或者錄音播放可以起到引導、啟發、激勵和感染的作用。
其次是領讀。通過范讀后,可以讓學生當小老師一句一句領讀。這樣的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選到的學生,他的朗讀水平得到老師的肯定,這樣一來,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進一步激發了朗讀的興趣。對其他同學來說也是很好的促進,大家都十分專注地跟讀,因為如果表現出色,也會當選為小老師領讀。
當大部分學生對朗讀產生興趣時,教師要趁勢交給學生讀書的“金鑰匙”。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傳授方法時不能操之過急,起點要低,要逐步引導,循循善誘。例如,在養成好讀書的習慣方面,要求學生朗讀時做到一個“準”字,即:不讀錯、不添字、不漏字,發音清楚、響亮、不拖音。同時,還要指導學生讀好停頓和重音。再如,抓住關鍵詞語朗讀,讀好關鍵詞語能幫助學生體會句子包含的意思和情感。隨著朗讀文本數量的積累,學生逐漸學會自己捕捉文中的關鍵詞語,語感在悄悄地形成,這樣就可放手讓學生自由美讀了。換位朗讀感悟法能讓學生自己換成文中的一個角色,試著入情入境,就能感悟出讀書的語氣、表情來。
為了讓學生把課文讀好讀到位,可采用以下幾種方式引起學生朗讀興趣,帶領學生感受朗讀樂趣。
3.1 歌訣體朗讀。第一步,先告訴孩子們用手或腳或身體打起節奏來。很多人用手敲桌子,所以,你聽到的是“嗒——嗒——嗒——”的節奏均勻的類似鼓點聲。有人以腳點地,有人身體在左右或前后搖動。幾拍之后,節奏穩定了。
第二步,聽口令,“一二,起”,搭著節奏,文字上路了。
第三步,調整停頓,同時注意入聲字。
第四步,讀出重音。
第五步,據文意調整節奏和氣息。
歌訣體樂讀法更適用于讀中國典籍,適于吟誦!
3.2 表演式朗讀。
表演式朗讀有兩種:
(1)分角色表演式朗讀。在分角色朗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演一演。學生走進課文,繪聲繪色地朗讀,形象貼切地表演,把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展現出來,讓人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2)表演再現不同角色的形象朗讀。
3.3 比賽式朗讀比賽式朗讀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教學中同一篇課文我們可以進行同桌賽讀、男女賽讀、小組賽讀、師生賽讀。讓朗讀小能手展示自己的魅力,帶領大家共同提高。
3.4 配樂朗讀。朗讀課文時,用合適的音樂或視頻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以情激情,感染學生。比如學習古詩,我們就可以為古詩配上合適的音樂,引導學生像古人一樣吟詩,嘗一嘗當詩人的滋味。
總之,“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望,還陶冶了他們的情操。特別是精彩段落、關鍵詞語,學生在“讀”中深知、熟誦,“如出己之口”這不僅縮短了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口語與書面語的距離。而且,既避免課堂教學脫離語言文字的空洞和枯燥,也為學生創設了學好語文、認識和理解語言、運用語文參與社會交際的良好氛圍。“朗讀”是閱讀教學的根本,更是“以讀代講”課堂理念的重心。更重要的是有效的朗讀穿越語言文字,還文本以形象,化文境以心境。教師只有引領學生全身心浸染于語境之中去朗讀,才能使學生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也只有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語感及閱讀能力。
讓朗讀走進語文課堂,切實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感悟能力。希望能在以讀代講中達成更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