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偉
(浙江省溫州市龍灣區第一小學 浙江 溫州 325000)
班主任是學生前進道路上的引路人,肩負著培育未來英才的重任。新時代背景下的主旋律,已由傳統的“學業為主”跨度到了“全民發展”這一歷史性的高度。這自然是一種教育改革上的一種進階,但同時也給新時代班主任管理帶來了重大的挑戰。新的形勢,新的背景,新的方針,新的對策,新時代班主任要明確自身教育使命,率先投入改革浪潮當中,積極在班級管理中的滲透德育教育,力求落實到實處,決不讓“德育教育”成為一種無意義口號。
筆者曾經看過這樣一則報道:
美國的一次火山爆發,不僅給當地居民帶來了麻煩,同樣也影響了靠山吃飯的各種物種。其中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報道:一只領頭羊帶領著成百上千的羊群開始了逃難,不單單是為了躲避火山爆發帶來的災禍,更主要的是還要找到一個對于自己物種繁衍安全系數較高的領地。
結果自然是成功的,領頭羊也不負眾望完成了這次使命,帶領著他們種族完成了一次成功的遷徙,又找到了一個屬于自己的美好家園。
筆者在看到這一則報道之后,在感嘆領頭羊的領導功力之外,更多地是一種感悟:
班主任不正是這樣一只“領頭羊”嗎?不敢奢求德才兼備,只期以德御行,為學生找尋正確的方向。
因此,在日常管理過程中,筆者尤為建議班主任能夠從裝束、談吐、舉止等方面自我增益,以求做到“以德為先,芳香飄遠”。
裝束素雅。衣著以整齊素潔為主,不花哨、不夸張;頭發整齊、勤修指甲,嚴禁濃妝,以素雅形象示眾;
談吐風雅:幽默而不失內涵的談吐,不僅能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對于管理也是相當有意的;
舉止文雅:抬手投足之間的行為尺度最能表現人的素養,注重自身言語和行為上的用詞和分寸;
多方面注重自身德育修為,努力爭當“德育領頭羊”,以德御行,在班級樹立道德典范,引導學生爭相效仿,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學生通過眼睛的所見所感,會在潛意識形成一種無意識的自我暗示,這就是感動的力量。筆者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讓德育如春風一般,悄無聲息輕觸靈魂,再次喚醒學生的心靈之花呢?想要短時間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素養,顯然并非易事。進行德育教育也是一項持久性的教育工作。因此,筆者建議從課堂教學、校園活動以及校園氛圍等多個方面進行德育思想的滲透:
2.1 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班主任應當跟各科教師進行一定的協商,力求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知識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德育的熏陶。如,語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一些包含親情、愛國情感、環保等主題的課文,讓學生以寫作文的方式,來談一談自己的感悟,從而有效牽引出學生內心的情感,豐富他們的情感認知。
2.2 舉辦實踐活動。在校園活動中。筆者建議班主任可以跟學校校長進行協商,在一些節假日(母親節、父親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在校園舉辦各種實踐活動,如演講比賽、辯論賽等等活動;或者可以在周末和放假期間,組織學生自愿參與社會志愿者活動,如清掃烈士陵墓、關愛養老院老人、志愿清掃馬路等等。豐富多樣的校園活動,充實學生的學習生活,讓德育浸潤學生的內心,不斷豐盈其內心世界。
2.3 構建校園氛圍。氛圍是一種能夠感化內心的力量。在構建德育氛圍的過程中,筆者建議校園可以在教室、走廊、校園中、操場上等顯眼注目的區域,張貼一些勵志、環保、積極向上條幅和標語;校園公告欄、學校廣播再加上學校公眾號、微博、頭條等媒體,多宣揚一些具有正能量的文章、事件報道等等。
努力在學生學習生活周圍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德育化風,輕撫學生的心靈,熏陶學生的內心,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學校自然是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陣營,同樣家庭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社會經濟加劇推動下,家長將更多的時間放在工作和社交上,跟孩子溝通、交流的時間少之又少。部分學生性格孤僻、叛逆,也多多少少跟家庭有一定的關系。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挖掘家庭教育的優勢和價值也是推動校園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班主任可以利用手機微信、電話聯系等方式跟學生家長建立良好的聯系,為每個學生建立一個成長記錄袋,教師及時將學生在學校的表現報告給家長,及時制定家庭教育方案;相反,家長也可以及時將孩子在家的表現報告給班主任。
構建家校共育模式為孩子構建良好的德育教育環境,爭取德育教育最優化,從而助力孩子健康成長。
總之,德育工作是當前小學教育的重中之重,讓德育化風,幻化成語,滋潤學生的新天,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實現學生綜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