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桃淑 李勇 凱里學院 體育學院
在社會市場經濟快速發展背景下,我國基礎性建設領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同向同行,成為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提升課程教學實效性的主要方向。在高校健美操課程中融入課程思政理念,輔助落實各項課程改革,需要分別從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課程體系等角度入手,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理念對健美操課程改革的重要價值[1]。在實際過程中,課程思政理念,能夠進一步指導健美操課程的教學改革具體過程,也能夠豐富健美操課程內涵,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讓學生更深切的感受健美操中的體育精神、優秀品質,在鍛煉學生體魄的同時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體育觀念與思想品質,進一步提升健美操課程教學實效性。
課程思政理念下開展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首先需改革課程目標,提出清晰明確的課程目標,同時將思政教育要求融入目標中,促使教師能夠通過達成課程目標兼顧健美操教學與思想政治元素的滲透,提升健美操課程的思政化水平。在高校健美操課程改革的哄自己過程中,很多教師僅僅在健美操課程中引入了一些名人事跡、優秀精神,以講述的方法傳遞給學生,此時健美操的課程思政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做到發掘健美操的思政內涵與育人價值,違背了高校現代化發展的教育理念。因此,在思政理念的課程改革中,教師需要積極學習現代化健美操教育教學理念,加大力度研究健美操課程的內在意義,探索健美操課程的形式美、內涵美,發掘健美操運動中積極進取、堅持不懈、創新創造、用于表現、協同合作等優秀更精神品質,將這些內容融入課程教學目標、學生學習目標的設計中,為學生的健美操學習、教師的健美操教學提供育人方向,全面提升高校學生的內在素養,體現課程思政理念。
課程思政理念下開展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還需要調整課程教學方式,選擇更符合大學生興趣特征、契合大學生思想意識觀念的教學方法,營造輕松、有趣、自主的教學氛圍,支持學生自主探索健美操運動,讓學生主動學習健美操、主動參與健美操練習與編創學習活動,從而強化健美操教學的育人效果,達成課程思政化教學改革目標。隨著現代社會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學生主體意識多元化趨勢逐漸增強,傳統的課程思政育人形式、課程思政教學方法已經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更不符合健美操課程教學特點。因此,高校教師要立足健美操課程教學實際,把握本課程實踐性、開放性、互動性與綜合性特征,積極引入線上教學、健身軟件、慕課、團隊合作、健美操編創項目教學等不同的教學方式,加強對健美操課程家鄉哦方式的整合與優化,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在愉悅的學習中感受優秀思想品質,自覺自愿接受思想素養教育。
課程思政理念下開展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需進一步改革課程體系,保證課程符合健美操課程思政化需要,在實際過程中,高校健美操課程內外環境發生較大的變化,一方面,社會審美的快速發展促使院校內的健美操課程內容不斷更新,新興健美操形式與動作融入課程中;另一方面,大學生的主觀審美價值不斷發展,傳統單調的健美操課程內容無法起到預期教育效果。因此,教師可以積極引入時代元素,借助符合本階段的健美操動作、音樂元素編創新型健美操,提升健美操的韻律美感與動作美感。教師需積極跟隨我國教育部門號召,主動引入大量民族元素,將傳統舞蹈元素、民族體育元素融入健美操中,編創“太極健美操”“彝族特色健美操”“廣州/東北/湖南等地區特色校園健美操”等,形成獨具特色的健美操課程體系。讓學生能夠通過健美操學習感受傳統文化、體會民族體育的魅力,讓學生充分體會地區文化特色,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心,進一步實現課程思政化改革目標。
健美操是一項具有較強綜合性的體育運動項目,集體操、舞蹈、音樂、健身、娛樂于一體。自20世紀以來,健美操進入中國,迅速推廣到各個地區,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具有較強的鍛煉價值與藝術欣賞價值,在高校中也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在高校健美操課程中,健美操運動項目可以分為單人健美操、集體健美操兩種不同的形式,按照難易程度劃分;教師組織健美操教學,會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難度的健美操,讓學生自己組建團隊,通過觀摩、模仿、練習、創新、排演等一系列過程學習健美操,熟練跳出健美操,能夠充分鍛煉學生體能素養,提升學生審美水平。在課程思政理念之下開展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能夠進一步發掘健美操的審美教育元素、思想教育元素,輔助大學生修煉青春活力氣質,培養大學生形成正確審美觀念,還能夠讓大學生在練習時釋放學習壓力,愉悅身心,提升大學生的信息與活力。
另外,課程思政理念之下的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價值,還可以體現如下:
一方面,有助于豐富健美操課程教學活動過程,強化對學生的審美培養效果。在健美操課程思政化過程中,教師會還是納入發掘不同形式健美操中的審美教育元素,根據不同的健美操主題、動作融入相應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在學習不同主題健美操時感受我國民族文化的多元性,體會民族文化魅力;這一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學習健美操享受其中美感,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審美培養效果。
另一方面,能夠輔助學生更好的感悟體育精神,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質。在課程思政理念支持之下,教師開展課程改革,會有意識的滲透愛國主義教育思想、挫折教育理念、合作教育理念,讓學生參與健美操學習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戰爭挫折;也讓學生在參與健美操團體比賽時面對失敗、體會失敗,培育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團隊練習的過程中不斷配合與磨合,體會團隊的重要性,形成相應的合作意識與集體精神[2]。
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需要始終堅持“培養全面人才”的教育理念,合理設計課程教學目標,保證教學目標內容兼顧健美操體育運動能力、體育精神與道德素養,能夠促進學生全面發展。課程思政理念之下,健美操課程不僅是傳授學生健美操動作的課程,更是傳遞積極體育精神、良好道德思想的課程。學生需要在課程中學習如何與人相處、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團結合作。舉例分析,在實際課程目標的設置時,教師需要綜合思考上述三個問題,分別設置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德育目標。在德育目標設置時,教師要結合團隊健美操練習、排演及比賽全過程,提出目標為:(1)具有團隊協作精神、集體觀念;(2)能夠吃苦耐勞、持之以恒、不斷堅持訓練,具備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的良好品質;(3)具備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4)具有良好的人文主體思想,能夠發現生活、體育運動中的“美”;(5)能主動遵守規則,頑強自信、理智看待成功與失敗。
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需要立足高校實際情況,合理推進改革進程。在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目標、教學課程體系的改革環節,教師要立足健美操課程教學研究的實際進度,擬定符合本校課程改革能力的改革目標,選擇符合課程教學需求、學生特征與實際物質情況的教學方法。舉例分析,在健美操理論課程教學中,需考慮這部分理論性較強、教學過程枯燥的情況,適當引入思維導圖,從整體上塑造學生的健美操理論思維;若本校的理論教學水平較低,則可以借助網絡中的優質網課,向學生推送名校優質健美操網課,從而彌補本校課程教學不足。再舉例,在健美操的力量專項訓練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合理安排線上教學,借助互聯網反復播放視頻,同時教師現場糾正學生的動作細節,一邊糾正一邊與學生交流,討論“為什么要反復糾正動作”,滲透精益求精的思想,進一步實現課程思政化改革。
課程思政理念下的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還需要靈活運用課程思政的有關理念,比如:“以學生為主”“以人為本”“滲透式教學”“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等。在健美操課程教學改革中,教師創新課程體系,可以根據院校的實際情況,適當編創校本課程,融入上述多種理念內容,為學生提供具有院校特色、地區特色的健美操課程。也可以在體系中增設“民族健美操”課程,充分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參與多元化健美操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思想啟發、品質塑造,進一步體現健美操課程的育人效用。
綜上所述,課程思政理念為高校健美操課程改革提供了明確的方向與指導,為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提供依據。在今后的健美操課程思政化改革過程中,建議要始終堅持發掘健美操課程中的思政教育資源;在教學設計環節,教師可以根據所提煉出來的思政元素設計具體的活動,讓學生能夠在健美操中感受積極向上的思想品質、開拓進取的精神,在學習健美操的過程中形成對優秀思想與精神的體會,形成自己的感悟,同時實現健美操教學目標與課程思政化目標,豐富健美操教學內涵,達成教學改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