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姍姍
(浙江省杭州二中樹蘭實驗學校 浙江 杭州 310000)
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文不僅可以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還能使其文學素質與綜合能力得到發展。如何增加小學生在寫作方面的知識積累呢?教師要將課外閱讀列入作文教學重點,豐富小學生的詞匯量,讓其通過課外閱讀彌補自身在文學知識、寫作思維能力方面的不足。課外閱讀,顧名思義,就是讓小學生閱讀優秀的名家作品,體會作者描繪的世界以及文字的奧秘,從中獲取新的詞匯、素材和寫作思維,進而可以靈活運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幫助自己的作文水平得到進步。因此,多多提倡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多看一些國內外優秀的作品,擴展自己的閱讀知識面和思想深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教學過程以及課外時間中,教師和家長以及小學生都要對課外閱讀引起重視,積極開展多樣化對的閱讀活動,提升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從而進一步提升寫作水平。
1.1 教師片面灌輸教材知識。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著其心理與心智并未完全形成,他們正處于對外界,對人、事、物充滿著無線好奇的年齡,愛玩愛鬧。因此,在進行語文作文教學時,小學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不能局限的只是單純教授學生語文課本知識,致使作文講解缺乏生活性、實踐性,缺乏經典的人物事跡與作品,如此的作文課堂對小學生來說是索然無味的,提不起任何的興趣。雖然當前新課改對的目標是轉換應試教育,還課堂主體于學生,但是當前改革并不全面,也不徹底,因此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健康發展還是具有一些阻礙。
1.2 小學生缺乏作文寫作的興趣。當下的小學生不喜歡寫作文,不會寫作文,對寫作普遍缺乏興趣,究其原因有兩點:一是語文課堂寫作知識過于局限。課堂知識是有限的,學到的字詞句和寫作手法也是有限的,小學生無法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無法提升寫作水平,所寫的作文缺乏生命力。二是缺乏豐富的課外閱讀。如果沒有課外閱讀對詞匯量的補充,小學生的寫作思維會相對局限,缺乏廣闊的寫作視野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因此也寫不出優秀的作文,久而久之,使小學生越來越缺乏寫作的興趣。
課外閱讀對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課外閱讀作為語文課堂的延伸,可以豐富小學生的業余生活,另一方面課外閱讀也增加了小學生的寫作知識,也可以讓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可以更好地將用理論豐富實際,言之有物,創作出有感情的好作文。同時,課外閱讀還可以對小學生發揮陶冶情操的作用,提高其文化修養和語文核心素養,為社會培養需要的人才,實現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1]。此外,教師可以將一些經典的課外閱讀材料做成書單推薦給學生,方便學生有目的性的閱讀,更好地積累有用的課外知識,并使小學生在積累寫作知識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當然也會有小部分學生對課外閱讀提不起興趣,教師應逐步引導,在合適的時間和氛圍下與學生進行交談,拉近與學生讀的距離,達到良好的溝通效果。
針對目前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來看,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業務水平,為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外閱讀提升計劃。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才能有針對性的、更好的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使作文教學更加符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同時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寫作與課外閱讀氛圍,讓小學生在閱讀中愛上寫作,在寫作中提升閱讀水平,充分感受到閱讀與寫作的魅力。
3.1 理論聯系實踐,為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想要更好的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寫作水平,教師可以將理論聯系實際,豐富作文教學的有效途徑,鼓勵學生利用課外閱讀多多積累寫作素材。因為小學生生活閱歷少,在寫作時能聯想到的內容也相對有限。最理想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在網絡上多搜集一些與小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可以引起小學生共鳴的素材,在作文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以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現給小學生,吸引小學生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使枯燥的作文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激發他們學習寫作的興趣,寓教于學[2]。當前小學生作文題目多與實際生活相關聯,教因此教師可以多列舉一些緊密聯系實際生活的例子,幫助小學生在充分理解寫作要求的基礎上更好地進行寫作。例如,在進行描寫秋天的寫作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想象秋天有什么樣的特點,相對其他季節又有怎樣的變化?讓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去思考,調動自己的積極性,不斷鍛煉自身的交流能力與溝通能力。同時,在中高年級,教師可以逐步增加學生日記的字數,在日復一日中不斷積累素材,改善自己作文中的缺點,完善語言組織能力,鍛煉自己寫作的耐心和信心,并在素材積累的過程中做到理論聯系實踐,使積累的素材得以所用。
3.2 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當前社會飛速發展,人們的思想意識也在逐步提升,小學生寫作的題材范圍也越來越廣。為了更好的將小學生寫作能力做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師應更加注重小學生視野的開拓,使小學生的知識范圍增加,豐富其詞匯量,促使其在寫作時可以行文如流水,不再言之無物。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多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堂進行教材講解時可以充分聯系課外讀物,一方面利用課外讀物對課本教材的內容進行補充,使學生更好的理解教材課文;另一方面開闊小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小學生對課本知識和課外閱讀掌握的知識能更好的進行融會貫通,為寫作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描寫一個物品時,除了可以描寫其外形和用途,還可以將他們的由來、材質、特征以及自己和物品之間的故事作出詳細描述。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可以拓寬寫作思路,發現事物的多樣性,換個角度可以將作文寫出不一樣的新鮮感,進而不斷培養和鍛煉自身的寫作思維能力[3]。在《魯濱遜漂流記》中,作者并不是采用單一的一次性記述方式單純描寫主人公在荒島上是如何一次次戰勝困難的,而是通過描寫主人公一次次陷入走投無路的困境后,在看似無計可施的時候再爆發出一絲生機轉敗為勝,使情節更加跌宕起伏,更加吸引人。因此,小學生通過閱讀類似課外讀物,可以使自己的寫作思路更加靈活多變,學會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
3.3 制定閱讀計劃,注重學生閱讀習慣的培養。關于課外閱讀,由于小學生年齡小,缺乏對書籍良莠的判斷能力以及堅持閱讀的恒心,教師應給小學生制定相應的閱讀計劃,系統的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xx天閱讀打卡活動”,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好習慣的養成,鼓勵學生堅持,最終體會閱讀的樂趣。其次,閱讀計劃的有效制定有利于良好閱讀氛圍的形成。在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積累優美詞句或段落的習慣,為寫作積累素材[4]。例如,在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對人生感悟的金句摘抄下來,并充分理解這些話的含義,不僅可以增添自身的文學素養,還可以在適當的時候運用到作文實踐中去。同時,含義深刻的名言警句還可以對小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使學生在閱讀的時候可以不斷升華自己[5]。在制定閱讀計劃時,教師可以將本班學生按能力和性格特點不同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制定不同天數的計劃。對于理解能力強且記憶力好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課外閱讀書目的難度,充分挖掘每個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對于理解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安排一些趣味性強的書目,使其逐漸愛上課外閱讀并對閱讀產生濃厚興趣,在理解力和領悟力上升后再進行更深難度的閱讀。
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學生知識的儲備量,另一方面可以使小學生對語文學習重要性有更加深刻的了解,進而愛上寫作。由于小學生年齡尚小,生活閱歷少,在寫作時無法將理論聯系實踐。這時就需要語文教師給小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閱讀計劃,逐步引導小學生喜歡上閱讀,更好的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開闊其寫作思路,鍛煉其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在小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過程中,應注重理論的學習,更應注重實踐的應用。教師應根據小學生的實際能力制定不同的閱讀計劃,使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時,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與教材內容同類型的課外讀物,為局限的教材內容作出有效填充,豐富小學生的語言知識,提高其語言鑒賞能力,實現語文作文能力方面全方位的發展。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小學生在利用課外閱讀進行寫作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教師和家長要根據學生進步情況適時對其進行鼓勵和表揚,堅定其進行課外閱讀與練習寫作的信心,并為學生樹立學習的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