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證券法》于2020年3月1日起實施,對注冊會計師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相應對中注協履行“服務、監督、管理、協調”職能也提出更高要求。為推動事務所強化質量管理,提升執業質量,中注協制定了《關于加強從事證券服務業務會計師事務所執業質量自律監管的意見(審議稿)》(以下簡稱《意見》)。
注冊會計師行業是黨和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力量,對提高資本市場會計信息質量,維護資本市場正常秩序,保護投資者權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件頻發,審計質量問題備受各方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對行業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批示指示,國務院金融改革委員會4月以來多次開會提出要加大財務造假打擊力度。新《證券法》不再設證券服務業務門檻,大幅提升證券服務業務違法違規成本,分步實施股票公開發行注冊制改革,對證券服務業務審計質量提出更高要求。為了做好新《證券法》的貫徹實施工作,中注協于2月制定了應對新《證券法》實施有關工作方案,提出制發關于加強從事證券服務業務事務所事中事后自律監管意見,豐富和完善自律監管措施,體現風險導向,加大懲戒處理和信息公開曝光力度,推動事務所提升審計質量。
《意見》起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落實“放管服”改革要求。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監管責任,健全監管規則,創新監管方式;要提升行業自治水平,形成市場自律、政府監管、社會監督互為支撐的協同監管格局。在放寬市場準入,取消證券服務業務資格行政審批的情況下,需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規范會員行為,加強自律管理,實現與政府監管有機協同。二是優化監管思路。適應新《證券法》實施后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優化監管體制和流程。堅持管理與服務并重,強化風險預警和提示,幫助事務所完善質量管理體系,提高執業能力。提升行業監管數字化水平,推進信用監管,提升監管精準化水平。強化信息公開力度,穩定事務所預期。在強化自律監管同時,體現構建協同監管格局要求,建立行業聯合監管和監管部門聯席會議機制。
新《證券法》公布后,中注協立即著手研究備案制施行后事務所自律監管。借鑒國內外職業組織自律管理的成功經驗,起草《意見(討論稿)》,征求了有關專家和業內人士意見,經認真研究后,修訂形成《意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共收到113條反饋意見,其中對《意見》的修改意見55條,對后續落實《意見》相關措施的建議58條。經逐條研究,盡量吸納合理的修改意見,對《意見(征求意見稿)》作出相應修改。
《意見》在7個方面提出20條措施,包括強化風險預警和提示、提升年度執業質量檢查工作質量、健全實名投訴舉報和專案調查機制、加大懲戒威懾力度、充分發揮監管服務功能、形成協同監管合力和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是豐富監管手段。健全約談和質詢制度,分別作為事中風險提示和事后監管的手段之一。健全專案調查制度,適用于與行業密切相關,影響公眾利益的重大、緊急事項,完善對投訴舉報、媒體質疑等事項的處理機制。豐富和完善自律監管措施,增加強制培訓、公開警示、責令事務所內部問責等措施,適用于尚不構成懲戒的執業違規行為,形成與懲戒措施和移送制度配套的自律監管手段體系。健全事務所執業異常情況監測機制,建立監管線索檔案,適時啟動約談、質詢、專案調查等監管程序,并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銜接,提升監管效率。
二是加大監管力度。全面實施“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優化周期性檢查安排,對首次承接證券服務業務的事務所、業務量較大的合伙人加大檢查力度,突出監管重點。完善懲戒申訴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加大對事務所首席合伙人、審計業務主管合伙人、質量控制主管合伙人、審計業務項目合伙人等關鍵崗位人員的責任追究力度。強化監管信息披露,加強對日常監管信息和懲戒處理信息的信息公開力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提升懲戒威懾力度。
三是拓展監管功能。強化風險預警和提示,開展常態化誠信教育、實時監測事務所執業情況、完善約談制度、深入開展上市公司年度審計情況分析,體現風險導向的監管思路。強化監管服務功能,制定自律公約,加強對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的評估和輔導,開展執業質量檢查回頭看,深化周期幫扶機制,加強專業技術支持,體現寓管于服,管理與服務并重的監管思路。完善聯合監管機制,構建信用監管體系,推動建立涵蓋聯動監管、事中事后監管、信用監管在內的綜合監管機制,形成行政性、市場性和行業性等懲戒措施多管齊下的失信聯合懲戒格局。
《意見》是對下一階段行業自律監管工作的總體安排,將通過制定或修改相關監管制度予以落實。從反饋意見情況看,事務所執業情況監測、“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懲戒和申訴機制等方面受到較多關注。現就有關意見和問題作出說明:
一是事務所執業情況監測不同于證券服務業務備案管理。根據新《證券法》,事務所從事證券服務業務,應向證監會和財政部備案。中注協建立事務所執業情況監測機制,通過對公開信息進行大數據分析,識別異常情況,形成監管線索檔案,突出事中事后監管工作重點,提高監管效率和效果。
二是周期性檢查與“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的關系。隨機抽取檢查對象要求合理確定抽查的比例和頻次,既保證必要的抽查覆蓋面和工作力度,又要防止檢查過多和執法擾民。在考慮其他監管部門對事務所全面檢查的基礎上,實現對審計市場有重大影響的事務所3年一個周期的執業質量檢查全覆蓋,是實現上述目標的基礎。
三是“雙隨機、一公開”監管與重點監管不存在矛盾。《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國務院指導意見》)明確,要根據不同領域特點和風險程度,分別確定監管內容、方式和頻次,提升事中事后監管精準化水平。將隨機抽取的比例頻次、被抽查概率與事務所的信用水平、執業情況掛鉤,既是落實《國務院指導意見》精神的要求,也是與事務所執業情況監測等機制形成有效銜接,提高自律監管效率和效果的要求。
四是懲戒庭和申訴庭安排以及行業外人士占比。在現行懲戒委員會和申訴委員會工作機制下,召集會議難度較大,且不易聚焦問題,已不適應加強執業質量自律監管的需要。借鑒國內外注冊會計師、律師行業處理處罰的普遍做法,實行懲戒(申訴)庭制度,壓縮懲戒(申訴)庭的規模,強化問題聚焦,堅持案件審理專業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強化行業內外的溝通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