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鈺 師銘徽 河南大學民生學院
田徑教學與訓練是高校體育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增強學生體質健康,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有效手段。而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合理安排則是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最為關鍵的問題,不但會直接影響到田徑教學訓練的成效,同時還會進一步影響到學生田徑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的培養。然而,受傳統田徑訓練觀念的影響,在我國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安排不科學、不合理的情況卻并不少見。針對這種情況,本文就從高校田徑教學訓練實際出發,針對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希望能夠借此為我國高校田徑教學訓練活動的科學化開展提供參考。
基于當前高校田徑教學訓練的實際情況,在從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角度入手,針對當前高校田徑教學訓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后發現,現階段高校田徑訓練觀念層面存在的弊端主要如下:
部分高校體育教師在開展高校田徑教學訓練時,會錯誤地認為合理安排訓練量與訓練強度是專業田徑運動員和專業競技田徑運動訓練才需要關注的事情,學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田徑運動技能就可以了。所以,很少會針對田徑教學訓練中,學生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問題進行專門的研究和規劃,以至于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安排過于隨意,影響了訓練成效。
部分高校體育教師非常認可田徑訓練,認為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在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誤區。而在這其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情況,就是盲目照搬傳統田徑運動訓練的理念和做法。在傳統田徑運動訓練中,很多教練員都習慣沿用“大運動量,低訓練強度”做法,認為只要肯吃苦、多花時間,就能夠獲得理想的訓練成效。但是,實際上“大運動量,低訓練強度”的做法并不夠科學,不但難以幫助學生挑戰自我,實現田徑運動水平的質性提高,同時還容易因為過大的運動量,引發運動疲勞現象,影響學生的田徑運動興趣。
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安排缺乏針對性,也是現階段高校田徑運動訓練中較為常見的問題之一。部分高校體育教師由于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認識不足,或者是受自身精力的影響和限制,在安排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時,習慣采用“一刀切”的方式,即:針對不同學生安排的訓練量完全相同,要求的訓練強度完全一致。但是由于不同學生的田徑運動水平不同,身體素質基礎不同,相同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對有的學生來說,可能輕而易舉就能夠完成,對有的學生來說,可能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之后仍然無法完成。而無論是以上哪種情況,都不利于田徑訓練效率的提高,和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培養。
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專項訓練、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訓練,這三類訓練內容的安排不夠合理。例如:有的教師偏重于專項訓練,認為專項訓練是提高學生田徑運動成績,發展學生田徑運動水平的關鍵,所以就會在田徑訓練中重點抓專項訓練,專項訓練的量和強度明顯偏高,身體素質訓練的量和強度卻明顯偏低;有的教師認為高校學生畢竟不是專業的田徑運動員,所以身體素質訓練,尤其是一般身體素質訓練最重要,所以,就會有意無意地在田徑訓練中安排大量的身體素質訓練內容,但卻很少關注專項訓練活動的開展。然而,實際上,要提高學生的田徑運動水平,培養學生的田徑運動興趣,專項訓練、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訓練缺一不可,偏重于其中某一類或者是某兩類訓練內容,而卻忽視其他訓練內容的做法,是訓練缺乏整體性的典型表現,既不利于學生田徑運動水平的提高,也很難讓學生切身體會田徑運動的樂趣,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訓練的良性循環。所以,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安排缺乏整體性,也的當前高校田徑訓練中亟待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通過上文分析可知,要提高田徑訓練成效,必須要針對原有的訓練觀念進行創新。以下筆者就結合自身的田徑教學訓練經驗,從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如下幾點對策與建議:
一是,認識合理安排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重要性。不只是專業田徑運動員才需要關注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安排問題,在針對高校學生開展田徑訓練時,同樣也要關注訓練量與訓練強 度的合理安排。高校體育教師應正確看待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安排的重要性,將其作為教學訓練中的要點問題進行剖析和研究,通過扎實的訓練夯實學生的田徑運動基礎,為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培養提供保障。
二是,學習田徑訓練理念,對訓練量與訓練強度進行科學安排。要提高田徑訓練成效,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田徑訓練理念。例如:“大運動量,低運動強度”的田徑訓練理念,在我國以往田徑競技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的確發揮過重要作用。但是,如今隨著田徑運動訓練理念的發展,這種訓練理念被證實并不夠科學,存在諸多不足。相較于“大運動量,低運動強度”的理念與做法,運動量適度,運動強度逐步提升,始終保持在稍高于訓練對象所能承受強度的理念和做法,反而更有助于田徑運動水平的不斷突破。所以,在開展高校田徑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避免盲目套用固有訓練理念和訓練方式的做法,而是要保持學習的心態,不斷學習新的訓練理念,鉆研新的訓練方法,并在此之上,不斷對高校田徑訓練中,訓練量與訓練強度的安排進行優化和改進。
三是,關注田徑訓練中訓練量與訓練強度安排的針對性。簡單來說,就是在開展田徑訓練時,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基于此,針對不同的學生,安排適合其自身實際情況的、因人而異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盡可能將訓練量和訓練強度控制在學生經過一定努力能夠達成的水平,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跳一跳”能夠完成的水平,這樣的水平最有利于學生運動水平的提高,同時也最能夠幫助學生體驗成就感,是培養學生田徑運動興趣的有效手段。
四是,重視訓練安排的整體性。要從整體的角度出發,合理安排專項訓練、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一般身體素質訓練的比例,分別制定相應的訓練量和訓練強度,齊驅并進,通過三者之間的相輔相成、相互促進來取得最佳訓練成效。
綜上所述,田徑訓練理念的創新,是確保高校田徑訓練質量和成效的關鍵。而從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角度進行創新時,不但要注意積累經驗,還要注意不斷學習和鉆研,學習新的理念、鉆研新的方法,借此不斷實現田徑訓練量和訓練強度的不斷優化,全方位建立科學的高校田徑訓練理念,開展高效的高校田徑訓練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