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琪 廣西財經學院體育教學部
學生是高校體育教學的主體,在終身體育理念下,高校體育教學應當充分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和體育運動習慣的培養。在現有的教育機制下,許多學生對體育運動缺乏熱情,在步入大學階段后,許多學生摒棄了高中階段良好的作息習慣,在體育運動方面的積極性明顯不足。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許多大學生早早的放棄了規律的作息時間,將大量時間用于休閑和娛樂,各種類型的聚會層出不窮,部分學生則整天躲在宿舍,不愿出門參加體育運動的時間十分有限。許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身體素質對個人成長的積極作用,在學習體育知識的過程中,將體育視為累贅,沒有真正感受到體育獨特的魅力與價值。面對教師安排的體育運動,許多學生以敷衍了事的心態完成訓練,沒有真正投入于體育課程學習,最終導致個人身體素質方面受到一定的影響,高校體育教育整體質量有待提升。
大學體育本身是高等教育階段的一門通識類課程,但是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時,許多教師采用的教學項目較為單一,教師通常只是對教材中體現的體育項目做出了相應的要求,沒有真正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沒有基于學生特點開發體育項目資源。高中體育教材中涉及到的體育項目大多已經被學生熟知,學生在接觸體育知識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厭倦感,小學初中等學習階段已經接觸過的體育項目,但大學后重新學習這樣的教學項目,對學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同時,由于體育項目的重復性較高,許多學生體育運動的習慣已經養成,動作難以糾正的問題普遍存在。此外,由于體育教學項目缺乏拓展性,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無法得到充分凸顯,最終導致高校體育教育中的教學活動流于形式,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無法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
在組織和實施高校體育教學活動時,許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過于死板,導致學生的學習體驗較為單一。許多教師只是將高校體育教育作為一項任務來完成,沒有從學生個人素質發展的角度,對體育教學模式做出優化,教師習慣以理論講解為主,通過示范等多種形式幫助學生掌握動作和技巧,這樣的教學形式雖然效率較高,但是課堂教學的氣氛整體較為沉悶,學生雖然能夠掌握體育運動的相關技巧和要求,但是無法真正培養起對體育學科的熱愛。終身體育理念,強調對學生體育運動習慣的養成,在失敗的教育方式影響下學生只是敷衍了事的面對體育學習,而沒有真正將體育運動拓展至課堂外,長此以往高校體育教學流于形式,學生的身體素質無法得到有效鍛煉,終身體育理念無法貫徹和落實。
體育文化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文化中本身蘊含著深刻的精神內涵,無論是拼搏向前的進取精神,還是團隊之間通力協作的集體精神,這些都有著獨特的教育內涵,在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理念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現有的教育機制下,許多高校體育教師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體育文化的教育價值,教學過程主要強調實踐和鍛煉,忽略了體育文化,本身對學生的積極影響。教師將大量時間用于體育運動技能方面的教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逐漸掌握體育運動技巧,但是無法真正感受到體育文化背后蘊含的深刻人文價值。在體育文化缺失的情況下,學生只是將體育運動作為鍛煉身體的一項活動,而無法真正挖掘體育學科的人文內涵。
教學評價是高中體育教學的重要一環教師的評價標準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方向,目前許多教師在實施教學評價時帶有一定的功利化思想,通常只關注學生在體育項目中取得的成績,忽略了學生體育運動態度方面的引導,沒有將終身體育理念與教學評價相結合。在現有的評價機制下,教師通常只是在期末階段對學生進行特定的體育項目測試,并且以體育測試的結果作為評價學生好壞的唯一依據,實際上不同成長環境的學生身體素質不同,在體育學習方面的表現也各不一樣,如果僅僅以成績判斷學生體育能力的好壞,很容易導致部分學習用功的學生會受到打擊。此外受到教師評價思想的影響,學生容易錯誤的認為,高校體育只需要過線及格通過考試即可對自身體育運動能力的培養缺乏重視,沒有真正意識到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價值。
完善的課程體系設置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和前提,在終身體育理念指導下,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這是應當對課程體系的設置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優化,將公共基礎課與選修課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學習選擇。從公共基礎課課程設置的角度來看,高校應當適當調整,體育課在課程體系中的課時量,讓學生能夠更加全面的接觸和學習體育知識,為學生的個人成長提供良好的保障,公共基礎課的體育教學項目應當做出適當的優化,既要考慮到傳統的體育項目,同時也要基于鄉土文化開發特色資源,比如江武術等體育項目帶到課堂,確保學生能夠獲得更加全面的學習體驗。在開設選修課時,高校應當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需求,傾聽學生的學習意見,將學生呼聲高的體育項目以選修課的形式進行開設,一方面提出學分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能夠供學生自主選擇。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能夠主動的參與到感興趣的體育項目學習中,并且培養起濃厚的體育學習興趣為終身體育理念的有效落實奠定基礎。
教師是高校體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學生體育學習生涯的引路人,為了有效落實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教師必須提高自身教學能力,并且積極參與到學校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中。從個人素質發展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對自身提出更加嚴格的要求,利用工作之余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掌握多項體育運動技能,在教育過程中以專業能力折服學生,以平易近人的姿態感染學生。從高校體育教師師資隊伍建設的角度來看,高校應當積極組織形式多樣的培訓活動,圍繞終身體育理念的相關教育,要求對體育教師進行專門的培養,讓教師能夠具備較強的體育教學能力,并且始終圍繞終身體育理念展開體育教學活動。高??梢匝報w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到校指導工作,根據本校獨特的校情調整和優化教育策略,確保終身體育理念能夠始終指導高校體育教學。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落實終身體育理念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采用趣味性的教學手段,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讓學生能夠主動積極的投入與體育學習,并且不斷鞏固體育運動技能,以實現更好的教育效果。教師應當具備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在教育過程中適當的融入體育游戲,既要考慮到學生的體育運動基礎,同時也要關注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確保體育游戲能夠具有較強的教育價值,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獨特的趣味性。此外,教師還應把握好趣味體育游戲活動的組織形式,既要考慮到課堂上的教育價值,同時也要具備一定的課外探究價值,讓學生能夠在課外時間進行相應的體育鍛煉,以游戲的形式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以經典的“撕名牌”游戲為例,在組織體育教學活動是教師應當嘗試組織游戲,鍛煉學生的爆發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進行簡單的分組,并且提前準備游戲所需的道具,將馬克筆紙條和膠帶帶到課堂。在游戲前期準備環節,學生需要在紙條上寫上自己的名字,并且粘貼在背后。游戲通常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生需要通過緊密的配合與交流,將對方背上的名字撕下來,率先將對方名字撕完的小組視為獲勝,并且晉級到下一輪。參與游戲的過程中,學生的反應能力能夠得到有效的鍛煉和培養,既要關注生前的對手,同時也要時刻提醒隊友,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爆發力和反應能力都能夠得到有效強化,借助游戲,學生能夠真正投入于體育活動,并且逐漸養成體育運動的習慣,為終身體育理念的有效落實提供保障。
多媒體是高校體育教學的這種輔助工具,針對體育文化教育不足的問題,教師應當采用多媒體滲透體育文化教育,讓高校體育的內涵更加豐富,確保學生能夠真正感受到體育學科的獨特價值。這就要求教師具備較強的組織和協調能力,能夠利用陰雨天氣等不方便戶外體育活動的時間進行體育文化方面的教育,并且在多媒體的輔助下,將體育文化更加系統且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首先需要提前準備體育文化教育相關的素材,借助圖片和視頻等輔助資料,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讓學生能夠在接觸體育文化的同時體會到體育運動背后的魅力,無論是優秀的運動員還是體育文化本身的起源,這些都可以成為體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素材。在教師的科學指引下,學生能夠受到體育文化的感染,逐漸轉變體育運動的態度,并培養良好的精神品質。以籃球項目為例,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介紹優秀的體育運動明星,從體育明星身上感受到體育運動的獨特魅力。比如已故球星科比·布萊恩特,科比是一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在他所屬的職業聯賽中取得了矚目的成績,他所獲得的榮譽非常多,但是最令人動容的是他堅韌不拔的意志品格,凌晨4點洛杉磯的故事被廣為流傳,他既有天賦,同時又十分努力,以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開講啦》相關的視頻片段,讓學生感受到科比身上的獨特魅力,逐漸培養起對籃球的熱愛。
教學評價本身具有獨特的教育價值,在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評價機制作出合理的優化,確保教學評價能夠對學生起到指引作用,讓學生能夠基于教師作出的評價,合理地調整學習策略。教師首先需要建立嚴格的評價標準,一方面考慮到體育測試中學生的成績,另一方面也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表現,將平時分與測試分緊密結合,確保教學評價的合理性。此外教師同樣需要遵循過程性評價的原則,不僅要關注結果,同時也要在教育過程中對學生實施評價,當學生表現優秀時,教師應當積極地作出評價和指導,對學生進行表揚,當學生在學習中犯錯時,教師同樣需要轉變教育思路,對學生進行嚴格的要求,讓學生意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調整學習方向?;诮處熆茖W的評價體系,指引學生能夠樹立明確的學習目標,在教師的鼓勵和贊美下逐漸培養起學習的自信,并且始終保持對體育運動的高度熱情。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不僅體現在課堂上,同時也應拓展至課堂外,高校體育教師應當充分發揮體育社團的作用,以體育社團為平臺,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自我展示空間,確保學生能夠豐富課余生活。高校體育教師應當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長,在體育教學之余,對各體育社團作出指導,通過有效的分工協作,確保每個社團都有專業的教師作為指導。此外社團活動主要由學生進行組織,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當做出適當的引導將體育項目進行細致的劃分,確保學生能夠保持高度的熱情并且融入傳統體育項目,比如跳竹竿,太極拳等等。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課外體育生活,并且以社團為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讓學生能夠養成終身體育的運動習慣。
綜上所述,以終身體育理念為指導推動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這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師應當充分考慮到高校學生的學習特點,對體育教學模式做出大膽創新和優化,讓學生的個性需求能夠得到充分體現,并且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確保終身體育理念能夠成為學生體育運動的指導理念,讓學生始終保持體育運動的習慣,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