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代娣
(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陶吳小學,江蘇南京 211151)
新課標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對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培養。因此,我們只有改變原有的、單一的、被動的學習方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開放小學語文課堂,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激發課堂教學活力。
語文學習要求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針對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及學習方式進行全面教學。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與學生過多重視課堂現場教學,而忽視了“預習”的作用。語文相較于其他科目需要學生從課文中提煉相關知識,找出人物感情。所以事先對課文進行了解滲透有助于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1]。
例如,《東方明珠》是小學一年級的課文,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東方明珠是什么,以及這篇課文在講述什么。東方明珠是上海的地標式建筑,在進行這篇課文教學時,教師可先讓小學生在課前預習東方明珠的外觀與夜景。教師可借助網絡把相關圖片展示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在預習的過程中直觀地感受到上海東方明珠的美景。“這座塔,頭頂藍天,腳踩大地,像一個巨人。”這是課文中對東方明珠外觀的描寫,通過預習再結合課文中的修辭手法,學生就能想象出東方明珠的樣子。這篇課文主要是讓小學生累積知識與字、詞量,所以有效的課前預習能夠幫助小學生跟上教師的教學步伐,從而達到高質量的學習效果。
語文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實踐能力是小學生學習語文必備的條件要素。通過親手實踐,小學生能理解課文中人物的真實情感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也能加強其語文學習的動手、動腦能力。在實際教學中,交流合作的教學方法能開放小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發現新的學習方法,同時提升學生的合作能力,培養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2]。
例如,在進行《懷素寫字》一課的教學時,筆者就充分應用到交流合作與動手實踐這兩種教學方式。首先,筆者根據班上學生學習程度的不同,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學習小組;其次,結合課文內容“懷素在不斷的練習下成了一代書法大家”讓小學生在小組之間展開練字的比拼。這種比賽形式的動手實踐能夠極大地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小組成員通過交流借鑒,彼此學習各自的練字方法,在短時間內不僅提升了自身的寫字水平,同時也培養了實踐能力。
閱讀是小學生掌握課文感情基調、體會文中人物內心情感、加深自己對文章理解的主要方式。語文的核心要素就是閱讀與寫作,閱讀能鍛煉小學生對感情的敏感性,而寫作則能把這種情感應用出來。那么,如何才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使他們理解課文中人物的情感呢?對此筆者從教學中總結出相應的教學方法[3]。
以《孔繁森》一課為例。《孔繁森》是根據真實人物事跡寫的,要想讓小學生真切地了解到課文表達的真正含義,教師需要從閱讀入手。孔繁森在援藏過程中救助了三個在地震中失去親人的孩子,并以獻血的方式幫助藏族孩子接受教育。課文的感情基調是偉大和奉獻精神的結合,同時也飽含著濃濃的愛國情懷。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這一段事跡,觸動小學生內心的情感。由此,筆者在教學中深情地朗讀這篇課文。在朗讀的過程中,停頓是至關重要的。要想培養小學生的朗讀技巧,教師必須從停頓著手,引導學生劃分課文節奏、看清標點符號,從而避免小學生在朗讀時因速度快慢不一而嚴重影響課文的情感質量。而且《孔繁森》不僅是課文,它還有著詩歌朗誦,“太陽和月亮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光明。漢族和藏族有同一個母親,她的名字叫中國。”這兩句詩歌表現的是濃濃的愛國之情及藏族、漢族的深厚情誼。所以在進行這兩句的朗讀時,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感情深度,這樣才能提升小學生的閱讀技巧。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小學生的行為思想尚未成熟,所以對課文中的知識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自主發現學習中的要點并提出質疑。質疑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師要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注重為小學生設疑留問,并且讓小學生尋找問題的答案,教師只需從旁輔助,幫助小學生找到學習方法,同時為小學生主動提問提供機會即可。
例如,教學《記金華的雙龍洞》時,筆者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有位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雙龍洞的內洞是個狹窄的孔隙,游客進去要由里面的工人拉進去。那么拉繩的工人怎么進去的呢?”聽罷學生的質疑,筆者覺得這個問題很有分析的價值,也易開啟學生思維的閘門。于是筆者想了想說:“剛才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非常有趣,你們猜想一下,拉繩工人是怎么進入內洞的呢?”有的學生說:“也許是蹚著水鉆進去的。”有的學生則認為可能是躺在小船上,由外面的人用竹竿推進去的。學生的答案五花八門、新奇有趣,課堂氣氛十分活躍。筆者便及時肯定了他們的答案。這時又有一位學生提出另一個問題:“那作者為什么不把工人進洞的方法寫出來呢?”學生紛紛發言:“課文不寫這些,是因為作者沒有必要介紹這些。假如詳細敘述工人如何進洞就偏離了作者介紹的內容,文章不應該寫與中心思想無關的內容。”
教學這一段中,筆者先是通過鼓勵學生猜測,激發學生興趣,然后“疏導”,把學生的思維方向巧妙地引到文章的選材上,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現階段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作為教師,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用實踐和交流來鍛煉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動力。小學生是國家發展的基石與棟梁,身為教師的我們必須對工作負責、對學生負責,努力澆灌祖國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