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斌
(福建省南靖縣第三實驗幼兒園,福建南靖 363600)
《綱要》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幼兒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1]我園從開園就開始了幼兒足球活動的探索之路,積極將足球與游戲結合,在自由、開放、富有創意的游戲氛圍中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幼兒足球游戲活動作為我園的園本特色,已融入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有利于全面提高幼兒的體質和體能,培養幼兒拼搏進取、團結協作的體育精神[2]。
筆者發現,本地區內大多數幼兒園設置了踢毽子、跳繩、木頭人等常見的游戲,但是缺少球類游戲化教學,尤其是足球類游戲。一是因為受場地面積限制,幼兒無法盡情地在綠茵場上游戲;二是因為受場地設施限制,不規范的臨時游戲設施極有可能引發潛在的安全隱患。近年來,足球運動受到了國家層面的更多重視,從娃娃抓起有利于促進我國足球事業的發展。因此,幼兒園可以適當增加相關的足球游戲,如果場地面積有限,可以讓幼兒分批上場運動,若是缺乏設施則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經費,安裝相關器材。
在幼兒園階段,聘請專業的足球教師隊伍,一直跟進足球游戲教學,并在國內幼兒園內進行普及,顯然是不現實的。特別是在幼兒數量少的農村幼兒園,盲目地引入專業的足球教師隊伍,只會給當地財政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并且容易造成尸位素餐的現象。
因此,確實有該需求的幼兒園應聘請專業足球教師進行教學,而在需求不明顯的地區可以采取定期指導制度,這樣做既可以避免資源浪費,又可以協調現實的足球游戲教學需求。
《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為響應黨的號召,根據《綱要》精神并結合我園的實際情況,我們進行了足球課程游戲化教學,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在幼兒園的健康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置多種游戲化的活動,以此激發幼兒參與運動的興趣。而在健康活動中,足球是較受歡迎的一種運動,幼兒園開展足球游戲活動,不僅能豐富幼兒園的課程資源,培養幼兒對足球的認識和興趣,還能鍛煉幼兒的身體,促進幼兒各項機能的發展,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使他們在足球運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在幼兒階段進行足球游戲化教學,適當地讓幼兒進行鍛煉,可以奠定他們未來的運動基礎,訓練他們的運動技能。為了更好地開展幼兒足球活動,教師需要采用切實有效的游戲化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增加幼兒的活動量,從而增強幼兒的體質,讓足球游戲成為助推幼兒健康成長的源動力。
幼兒園環境是影響幼兒興趣發展的關鍵要素之一,而且良好的環境才能促進足球運動在幼兒園的展開。因此,在開展幼兒足球游戲活動前,教師要對園內外的環境進行統籌安排和精心設計,一方面能起到足球運動啟蒙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引導幼兒積極地與同伴、教師進行互動[3]。
首先,教師需要精心布置幼兒園環境,做到細節之處見“足球”。例如,在樓道張貼關于足球運動的簡易海報;在操場鋪設人造草坪和球門區;在門廳位置設置足球運動的裝飾物;在圖書角投放足球游戲的材料等。這些都是營造足球游戲文化氛圍的有效措施,有利于讓幼兒隨處可玩,時刻與足球接觸,從而讓幼兒主動、自覺地參與到足球游戲和足球運動中。
其次,教師需要細心設計有關足球的各類游戲活動,做到課堂之中見“足球”。例如,可以創設足球特色活動,如開展足球游戲、手工足球等;可以舉行“球星誰知道”的小比賽,讓幼兒了解足球的歷史文化和足球明星;還可以設計手工小課堂,讓幼兒制作創意足球、球隊隊徽、足球獎杯等。這些活動寓教于樂,有助于激發幼兒對足球的熱情,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與動手操作能力。
最后,教師要成為足球環境、足球課堂之間的紐帶,做到“足球之蘊”處處可見。教師要營造濃厚的足球特色氛圍,為幼兒創設溫馨、輕松、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并在無形中培養幼兒對足球的興趣。這樣一來,幼兒不僅能學會踢足球,還可以鍛煉身體,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堅強的意志品質。
足球是一項團體運動,需要相互配合、相互補充才能“進球”[4]。同樣地,要想促進足球游戲化教學在幼兒園的開展,有關人員也要集思廣益、博采眾長、通力合作。
專家、運動員是最可靠的指導力量,是構成團隊智慧的關鍵部分[5]。我園非常重視教師足球團隊建設,經常請校外足球專家來園指導、培訓全體教師。教師在和專家的交流中,全面地了解幼兒足球訓練課的結構,更新了幼兒足球教學理念,拓展了教學思路。并且,我園多次安排教師外出培訓,通過培訓,全體教師掌握了各種足球基本技能。之后,進行集體教研,將足球的動作技能與幼兒園游戲結合起來,設計從簡到難、從單一到復雜的足球游戲,并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
家長是最直接的支持力量,是構成團隊智慧的不可或缺部分[6]。《綱要》強調了家庭和幼兒園的關系,指出家庭是幼兒園的合作伙伴。開展足球游戲教學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在“尊重、平等、和諧”原則的指導下,幼兒教師應當積極爭取家長的理解,要積極與家長溝通,使彼此及時了解幼兒在校和在家情況。因此,教師可利用家長會的時間,指導家長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家庭足球學習氛圍。同時,我們邀請有足球技能、經驗的家長來園助教,讓幼兒感受到家長教學的魅力。因此,有溫度的家園合作讓幼兒足球游戲化教學散發出了別樣的活力和魅力。
幼兒園游戲活動情節有趣、內容充實、形式豐富、類型多樣,符合幼兒生理、心理特點,有利于激發幼兒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與熱情[7]。我園開展的足球游戲活動,既有趣味游戲,又有技能的傳授,教師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創設游戲情境,吸引幼兒主動參與足球活動。
例如,對于“射門”這一足球技能,幼兒往往不能理解這一詞語的含義,教師也無法直接運用這一詞匯,那如何來開展教學呢?教師可以將這個動作與傳統的扔沙包的游戲相結合,足球就好比沙包,只有投擲好沙包才能贏,同樣地,只有掌控好足球才能使球進入球門,二者都需要身體和手上或腳下的事物良好配合。通過游戲活動,幼兒不僅學會了“射門”這一足球技能,還培養了團結協作精神,同時體驗到了游戲的樂趣。
又如,“運球”“停球”等基本技能的教學,我們將“123木頭人”的游戲融入足球訓練中,幼兒邊說兒歌邊“運球”,說到“不許說話、不許動”時,迅速將球踩住,也就是練習“停球”的技術。足球練習與游戲活動相結合的方法,使幼兒在“玩中學”,進一步提高了幼兒的足球技能。
再如,情景游戲“小猴送西瓜”也是一個優秀的足球游戲教學案例。游戲玩法為:幼兒在教師發出“開始”口令后開始通關,通關過程中要求完成規定動作并拿通關貼紙進行下一關,各關要求與規定動作具體如下。第一關:帶球,要求只能用腳控球、帶球。第二關:繞柱,繞5 個柱,不能漏繞,規定動作用腳帶球、控球。第三關:射門練習,要求用球將前方2 米處的障物(塑料瓶設置)踢倒,規定動作助跑抬腳射門。第四關:帶球通過“窄橋”,完成最后的通關。幼兒不僅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更在游戲中收獲了樂趣。
結合“傳統游戲新玩法”,不斷提高足球游戲的趣味性,是我園開展足球活動的特色。把傳統游戲融入足球教學活動中,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掌握足球運動的各種技能、技巧,一方面能鍛煉幼兒的身體,促進他們身體機能的發展,另一方面能推進幼兒園足球游戲活動的開展[8]。
我園教師團結協作、積極創新,根據幼兒的不同年齡、不同興趣、不同身體條件來選擇寓教于樂的教育方法。結合“傳統游戲新玩法”,將單一的足球訓練形式轉變成豐富多彩的足球游戲活動,既在物理運動層面提高了幼兒的肌體協調能力,又在精神意識層面培養了幼兒競爭意識和合作意識,促進了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幼兒足球游戲化教學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一種教學手段,也是幼兒園足球游戲活動、足球精神普及的重要體現。足球游戲化活動,全面提高了幼兒的體質和體能,培養了幼兒積極進取、友好團結的體育精神。幼兒通過參與足球游戲活動,感悟到了足球的魅力,享受到了足球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