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兆會
(重慶市渝北區五星小學 重慶 渝北 401120)
小學是兒童培養學習興趣并發展學習思維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的兒童無論思維模式、心理活動、還是身體機能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點,在感知、注意、記憶方面,小學生從籠統、不精確地感知事物的整體漸漸發展到能夠較精確地感知事物的各部分。因此,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注重這一時期對兒童的興趣與學習習慣的培養,家長不應過多地依賴于老師,老師也應該積極正向引導家長在孩子教育培養階段發揮應有的作用。而這其中關鍵的一個環節就是班主任。新時期,小學班主任的年齡呈現年輕化,各種信息獲取與輸出渠道變得多樣化,班主任老師在教授課程的同時,承接老師與家長之間對接的一個工作,在此過程中便會不斷的暴露出一些問題。因此,班主任管理模式上的探新就顯得尤其重要。
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班主任扮演著相當重要的一個角色,其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著諸多問題,如班主任老師自身的教育理念與家長相違背、自身能力水平較低,不能滿足家長對于兒童教育的一個目標期望、以及班主任自身工作壓力等[1]。為了家校合作在小學中更好地進行,學校應該定期組織班主任的專業素養教育與沙龍座談會,聘請口碑良好的國際合作辦學專家來對班主任進行經驗分享與機能傳授,并鼓勵班主任老師走到校外、走到家中,做家校合作中的先行者[3]。班主任應當利用好大數據管理,實現一學生一備案,做到學生在校生活學習中的良好反饋;并對班主任老師制定較為嚴明的獎懲制度,對獎懲情況予以公開。
例如,班主任應當建立班級網絡信息數據庫,實現對學生的精準備案,對學生各階段水平測試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相應的記錄,并利用圖表形式更直觀的反饋給家長和校方領導。對于表現好的孩子要及時表揚,對于出現走“下坡路”趨勢的孩子要及時追因勉勵,采取相應措施,利用現代化網絡技術實現更為精確的學生管理。
作為家校合作中至關重要的另一角色,在家校合作中,家長所出現的問題主要是以下幾點:一是家長在家校合作過程中的放手程度過高,完全放由學校管理教育而不參與學生的教學活動,一旦自己的孩子在學校出現問題,就歸咎到學校的教育問題上;二是由于家長本身沒樹立好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以孩子成績作為完全的評判標準,不注意家庭風氣對孩子的熏陶和影響,在孩子面前沒有表現出良好的道德素養與生活習慣;三是大部分家長忙于工作,只注意對于孩子物質方面的供給,而忽視了孩子成長過程中更為重要的心理活動與精神建設。這樣就導致孩子與家長之間的感情的淡漠,性格上的孤僻,對孩子發展健全的人格造成的極大的不良影響[2]。家長的素質再教育是為了使家長與不斷進步的現代化教育理念接軌,從而更容易理解班主任老師與學校的相關安排,便于合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對于一些文化素養相對較低的家長,素質再教育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家長本身受益,并最終導致孩子獲得一個相對較好的文化素質背景,還可以促進孩子與家長的溝通與理解。家長素質再教育可著重對學校教育理念的講解與意見吸納,再教育不是單向的輸出,還應該是有理有據的再吸收,對于好的家長建議要及時吸收并落地實施。
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課程中涉及到的《古詩詞三首》一課,該課程可以設置為公開課,并在家長會上進行講解,借助古詩詞中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引起老師與家長的共鳴,并以此為出發點,使得家長配合老師進行古詩詞文化的拓展并在家長會上做出分享,然后班主任組織家長、學生、老師輪流做感受分享,加強家校群之間的溝通頻次,使得家長、老師、孩子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
孩子是家校合作中真正的中心點,做到“學生指向”。這是家校合作過程中永遠不應忽視的一個要點。所有的工作和策略都是為了孩子,給孩子提供一個更為光明、正向的未來,是家長的希望,也是老師的職責。引導孩子成為家校合作中真正的紐帶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責任感與獨立意識,也會使家校合作進行得更為順利。在技術方面可以通過現代網絡技術,例如微信、抖音等及時聊天工具與短視頻分享平臺,正確引導孩子使用網絡工具。
例如,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教材《鄉下人家》的課程教學,可以采用視頻制作的形式。班主任發布任務,學生在家長配合下進行素材搜集,鼓勵實地采風或者網絡搜集,并在后續過程中進行分享。視頻的錄制與課程的準備,都要班主任老師、家長、孩子的三方參與,孩子成為了這個活動的中心,老師和家長成為觀眾,彼此之間的密切合作有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最后班主任和家長共同投票選取最佳作品,進行大范圍的轉發分享。
家校合作是當下教育體制中尤為重要的一環,也是具有光明前進的一策,班主任專業素養的提升與合作意識的覺醒是這一模式不斷發展的一個基礎,需要學校與家長的共同努力,這樣才能實現班主任管理模式上的不斷創新和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