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花 藺國康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建設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洪洋鎮陳家溝小學,甘肅武威 733000)
素質教育強調,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階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把握好這個關鍵時期,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诖耍P者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入手,結合人教版低年級小學數學教學案例,分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并未有專門的標準規范提及,本文從新課程標準中提到的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入手,對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容進行分析。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學抽象、
邏輯推理、直觀想象、數學建模、數學運算及數學分析六方面[1]。和高中數學相比,小學低年級數學屬于基礎內容。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小學教學大綱,小學階段的數學核心素養需要將數學抽象、邏輯推理等高難內容進行簡化,添加數感、符號意識等內容。具體而言,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包括數感、符號意識、數學運算、數學分析、空間思維、幾何直觀、邏輯思維及模型思想等內容,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觀念,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2]。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培養其數學學習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進而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需要注意的是,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興趣愛好入手,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與自主學習。
以人教版二年級中《認識時間》一課為例,學生已經在一年級學習過《認識鐘表》這一課程,掌握了鐘面的基本知識,如鐘面有12個數字,12個大格和60個小格?!墩J識時間》的相關知識難度較低,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該課程教學中應用自主探究策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以5分鐘為單位來讀取時間的方法,使他們明確1小時為60分。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小鬧鐘,要求學生利用小鬧鐘進行自主探究,進一步體會小時和分鐘的關系,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時間。在上述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學生自主探究中把小鬧鐘作為教具,引導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操作認識時間,可以培養學生的幾何分析素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促進學生的交流溝通,能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有助于整組學生的共同進步。在應用小組合作教學策略時,教師需要遵循組間同質和組內異質原則,保障小組合作優勢的發揮。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能夠對數學教學進行多元化評價,引導學生通過師生評價、組內評價和生生互評等評價方式,明確自身在學習中的不足,進而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一年級數學《6~10的認識和加減法》一課為例,教師可以按照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要素,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以小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例如,教師可以為各組提供十個蘋果卡片,要求學生在小組中操作蘋果卡片,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選拔組長組織探究活動的流程,選拔記錄員進行小組交流探究內容的記錄,選拔發言代表在課堂中匯報探究結果。在操作過程中,從組長開始,分別進行6~10個蘋果的分配,使學生體會2+4=6、3+3=6等數學知識。在上述教學過程中,小組探究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數感、邏輯思維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素養,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過于注重理論教學的問題,缺乏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數學分析及數學運算等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善于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提升核心素養。
以人教版二年級《有余數的除法》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前導入環節組織學生開展“抱一抱”游戲,邀請10名學生站在講臺上繞圈走,在教師說出“幾人一組”的指令后,學生按照指定人數組成一組,沒有同伴的將被淘汰。在游戲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對游戲結果進行分析,有的學生找到了同伴,有的學生則單獨一個人,我們可以稱之為“余數”。在探究余數和除數的關系時,教師為各個小組的學生提供12根小棒,要求學生分析12根、11根、10根及9根小棒分別可以擺幾個正方形。在小組探究結束后,詢問學生余數是否可以為4或者5,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余數的概念,明確余數和除數之間的關系。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實踐,使學生通過親自操作掌握數學知識的內涵,進而培養他們的數感、數學運算、幾何直觀及模型思想。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入手,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低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玩游戲,對邏輯性強的數學知識難以產生興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應用情境教學法,將數學知識融入各類情境中,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知識,進而培養他們的數感,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
以人教版一年級數學《認識人民幣》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超市購物的圖片和動畫,引導學生思考在購物中需要用什么來換取商品,激發學生對人民幣的探究興趣;在講解了全套人民幣的面值后,教師可以創設“參觀動物園”的教學情境,為各個學習小組發放各個面值的人民幣樣幣,作為參觀動物園的費用。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圖片的展示,要求各小組根據動物園不同項目的收費數額,支付相應的費用,如在觀看大象時,需要支付一元錢,有小組拿出兩個五角,有小組拿出一元,有小組拿出十個一角。這樣,學生就能逐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知識。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選擇學生熟悉的生活購物場景和動物園場景作為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伴隨“參觀動物園”的活動,完成數學知識的獲得,有助于學生數感與數學運算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具備數據運算、數據分析、數感與直觀想象等素養。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自主探究教學策略、小組合作教學策略、實踐應用教學策略、數學情境教學策略的合理應用,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