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平
(浙江省東陽市歌山鎮中心小學 浙江 東陽 322100)
每一次的教學都在“教什么”、“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著手,我們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就從本校的一次教研活動為基點,說說自身對這三個理念的理解吧。
在我們的日常語文教學中,都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那就是教師的問題過于瑣碎,,整個教學缺乏“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大問題意識,往往一節課會被我們教得支離破碎,學生的思維得不到很好地擴散,很容易被老師牽著鼻子走。
如何提出這個“大問題”呢?像《蜘蛛開店》是一篇童話,童話的特點是豐富的想象力和情節的張力。周老師就緊緊抓住蜘蛛開店簡單嗎?這個問題展開,引導學生閱讀、思考、討論、想象。學生在老師不著痕跡的問題中一次次地找到不簡單,體會艱難,體會反復性童話的趣味性,教學目標很自然地就完成了。像《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蔣老師就課題為引、事例為線,把正確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作為教學的重點。一遍遍地發問,一遍遍地加深挖掘,讓學生在圍繞這一句真理的解決中明白真理的誕生來自于對科學的執著追求。
2.1 識字寫字 扎實高效。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創新能力的基礎,同時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提高識字寫字的效率?像周老師在《蜘蛛開店》中就巧妙地利用形聲識字法進行生字詞的教學。如蜈蚣、長頸鹿的頸等字的教學就引導學生如何去辨別形聲字,明白形聲字由兩部分組成。罩雖為形聲字,周老師另辟蹊徑,從漢字的演變上教學,同時還根據形聲字形旁(表義),聲旁(表音)的規律,通過字形猜一猜字音,通過字形猜一猜字義,將漢字音、形、義三者結合起來識記,能有效地提高識記效率。除了形聲字,象形、指事、會意,都有一定的規律可循,教學時,如果能夠幫助學生進行適當的歸類,既對學生提高識字效果有很大的幫助,又可以讓學生舉一反三,擴大識字的范圍。
2.2 概括內容 準確到位。記得有一位老師這樣說過:現在的學生,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準確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內容,不是缺枝少葉就是繁瑣冗長,所以教給孩子們恰當的方法迫在眉睫。像蔣老師上《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她就巧妙地利用課題,透過題目捕捉到有用的課文信息,把課題進行擴充,就是文章的主要內容。周老師找出課文中的重要的生字詞,并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抓住文章的“六要素”,把這些要素整理成一段話,讓學生通過填空的方式,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3 善用質疑,引導學生感悟。
(1)疑從詞句來。小學語文課文大多是文質并茂的佳作,有許多優美的詞句值得我們細細的揣摩品味。像《頤和園》中的游船、畫舫在湖面上滑過,這句話的教學中就有學生提出為什么要用滑而不是劃船的劃?適時引導學生探究發現,滑字更好,更顯示出昆明湖的靜。
(2)疑從標點來。有些文章中往往有一些標點的運用非常值得研究,如《鳥的天堂》一課中,全文共有五處出現“鳥的天堂”這個詞,但不同的是有的地方運用了引號,有的地方卻沒有用引號。學生讀完課文就會提出“為什么同一個詞‘鳥的天堂’在文中有時用引號,而有時卻又不用?”這樣的質疑就會很自然地引導學生關注引號的作用和“鳥的天堂”在文中的含義。
(3)疑從題眼來。一篇好的文章,題目往往隱含著許多信息,有思想內容方面的,有語言文字方面的等等。像蔣老師在教學第一課時就從文題入手,讓學生大膽質疑,從問題中引入課文的教學。質疑到釋疑就是學生思考內化的過程。
(4)疑從留白來。小學課文中有許多留白的地方。所謂“留白”,即沒有省略號卻表現省略的內容,也稱無形省略。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這些“留白”,引導學生開展合理地想象,同時亦可進行創造性地補足或還原省略的意義。像《蜘蛛開店》這篇課文的最后一次開店經歷,蜘蛛看到顧客后,卻嚇得匆忙跑回網上。這就是課文的留白,我們教學時可以根據留白,假設場景,學生就會進一步提問,“蜘蛛的這次買賣成功了沒有?”“蜘蛛還會開店嗎?”通過質疑活躍了學生思維,更好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新課改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提出了新要求與新挑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該立足于學校的教學實際和學生的生活實際,思索我們應該教什么,學生應該學什么。教師在具體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創造性的思維去解讀文本內容,體會作品的語言文字魅力,讓閱讀教學“之錘”真正落于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