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紅忠 徐 進
(1.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營鎮西營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00;2.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西營鎮中心校,甘肅武威 733000)
很多人說,傳統學校教育把個性迥異的學生都培養成了同一種類型,那是因為傳統學校教育不關注甚至扼制學生創新意識的形成,沒有了創新,學生自然就沒有了個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有人說傳統教育沒有給學生提供充分發揮學習主體性的空間,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學生缺乏互動的機會。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因素是在傳統教育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在新課程改革趨勢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以互動性為原則建立互動溝通的學習氛圍,不僅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包含學生之間的溝通。通過交流,教師和學生相互啟發,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學生才會有更高的學習積極性[1]。當學生有了獨立的觀點,又有了證明自己觀點的動力,就形成了最基礎的科研流程,即先假設,再證實。證實一個問題不難,難的是有沒有提出假設的思維。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應堅持互動性原則,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除了要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獨立思考來發散思維,取得對新知識的突破,還要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深入的挖掘和論證。質疑既成的觀點,也是取得突破的重要方式,歷史證明,有很多新觀點是在對歷史權威的質疑中產生的,如哥白尼的“日心說”的創建,伽利略對重力加速度與物體質量無關的理論,這些都是通過質疑取得的偉大成就,因此質疑性原則也是小學數學教師中應當堅持的原則之一。
培養創新意識對小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意義重大,但是如果教師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而脫離了實際,反而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所以教師要堅持以知識培養為理念的知識性原則。由于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關系到學生以后的學習,所以創新意識和創新手段要具有足夠的知識性。知識是在學生具有了觀點之后的證明手段,如果學生能提出假設,但缺少證明自己觀點的方法,這樣無法證明的假設就很難讓學生獲得成就感,因而降低了學生的學習動力。
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筆者針對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弊端,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探討出以下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策略。
心理研究表明,興趣是影響小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因素,它比學生的智商還要重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課堂的愉悅、寬松的氛圍是分不開的,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生與老師缺乏交流,這種缺乏互動的課堂很難營造出理想的氛圍。所以,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互動氛圍,是推動學生學習進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關鍵[2]。
在具體的操作上,教師首先要改變自己的定位意識,使自己由嚴師轉變為學生的學習伙伴,用親切的語言和態度感化學生。目前,很多教師擔心的是,如果自己變得和藹,會導致權威性下降,從而導致課堂管理的難度加大。教師這樣的擔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們要知道,教師的威嚴和互動的課堂構建是不沖突的,對學生和藹并不意味著放縱學生的錯誤行為。比如,在鼓勵學生互動交流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座位上相互交流,不允許學生隨意走動,畢竟紀律性也是高效課堂的重要保證之一。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要善于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在抽查時,可以點查多名學生,提升學生被抽查的概率,從而讓學生在面對提問時更加積極。不過抽查方式不宜過多使用,頻繁的抽查會讓學生感到疲勞。另外,開展互動討論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和教師提問引導思考相比,相互討論能夠營造更加活躍、輕松的教學氛圍,所以這個環節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重視。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就是要調動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通常會通過題海戰術來讓學生熟練掌握解題方法,使學生形成了比較機械的思維模式,但是這樣的方式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要培養創新意識,需要一個能夠引導學生發散思維的引子,而開放題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開放題在思維方式上可能是多樣的;在結果上,也不追求單一的答案;在素材上,更加貼近生活實際,這也增加了學生學以致用的效果。比如,用籬笆圈地的問題,如何能圈出最大面積的地?工程師會說:“根據實際經驗,將籬笆圍成圓形能圈出最大的面積”,這個做法正是小學數學教材中的題目算法。面對這類題目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發散思維:“如果不限制籬笆的長度,如何圈出最大的一塊地?”掌握一些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生會想到,將籬笆在赤道上繞地球一圈能圈出最大的一塊地,這不僅會使他們的思維得到發展,也會給其他學生帶來很多啟示。
雖說目前很多學校已經實施了新課堂教學模式,但傳統的以“練”為目標的教學方式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轉變,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評價反饋模式沒有改變。目前,社會上對“考試中是否允許超綱”這一話題有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不能超綱,超過了就不能驗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另一種觀點認為可以超綱,因為超綱的題目才能看出學生之間的差別。然而,我們深入挖掘這兩種觀點的關注點,其實還是在成績上,卻沒有關注學生是否有創新意識。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們可以在平時的練習中多設置開放性的題目,而且不能把學生的答案是否正確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而應當多關注、多分析學生的解題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注重學生的思維過程,發現他們的思維亮點,給予他們合理的、恰當的評價。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新課標的要求,有助于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有利于學生數學分析能力、解題能力、應用能力的增強。因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需求,精心設計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獲得數學知識的同時能夠培養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