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霞
(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大橋中心小學,江蘇揚州 225211)
教育的本質是通過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來提高他們的實踐水平,強調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所以現代教育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在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上,學生需要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從本體意識出發主動接受知識、運用知識。數學學科強調邏輯思維的培養,邏輯能力需要學生主動地進行自我訓練。數學又是一門強調探究能力的學科,學生通過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和積累,能夠提高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消化能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重要的。
數學學習的目標就是讓學生在不斷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中發現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知識創造的意義和價值。所以數學學科要注重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索[1]。教學實踐表明,探究性學習能夠滿足學生作為人的本能的學習需求,也是符合學生認知方式的學習方法。在人類潛意識中,探究、探索、發現和創造在知識領域等同于英雄主義,人都需要在自我成長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所以探究式教學是釋放學生天性和發掘本能的教學方法,是符合學生認知過程的有效策略。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能夠從學生角度出發,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小學生的探究能力能夠滿足其向其他同學分享探究成果的滿足感,以及從他人的稱贊中獲得的成就感,進而激勵自身投入更多的精力進行探究學習。因此,探究意識是開啟數學學習質量提高循環鏈的動力。另外,探究意識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是時代進步和社會發展的意識基礎,科技因為創新而進步,人們的觀念也因為創新不斷變化。然而,創新的前提是探索,探索的內核是探究意識。由此可見,探究意識培養對數學教學和學生的長遠發展有重要的意義。
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首先要引起學生的關注,讓學生在數學課堂上保持學習熱情,跟隨教師的引導進行主動思考。數學的學科特性決定了數學知識枯燥且抽象,并且前后知識點之間的聯系較密切。學生在數學課上經常昏昏欲睡,更有些學生因為對某個知識點理解不到位而無法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從而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科特點,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找到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從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和符合學生理解能力的現實生活、社會現象入手,設計能夠引起學生注意且符合學生知識基礎的問題,讓學生在回答問題時調用所積累的基礎知識,經過教師的引導與新知識產生交錯磨合,進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2]。例如,講解“垂直平分線”這一知識點,傳統的教學方法是教師直接向學生闡述垂直平分線的性質和特點,然后讓學生進行記憶和背誦,這種方式雖然能夠讓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熟記知識點,但是學生往往在應用和解題時遇到障礙。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為了向學校A和學校B分別配送營養餐,需要建立一個營養餐廳,要求餐廳到兩個學校距離相等,請選擇合適的位置。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問題讓學生牢記“垂直平分線上的點到線段兩端距離相等”的定理。
數學本身就是一門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學科,強調培養學生在實踐中應用知識的能力,探究也是依附實踐而存在的,因此,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須建立在實踐的基礎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踐分為兩大類:一是動手操作的實驗實踐,二是在練習解題的過程中運用知識的實踐。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教師給學生提供探究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主動發現。以“圓錐和圓柱體的體積關系”的教學為例,教師提前準備充足的教具,如等底等高的空心圓錐體和圓柱體、適合課堂教學的沙子等,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他們分為若干小組,每組4~5人,讓學生把沙子裝入圓錐和圓柱體中。之后,教師提問:“兩個器皿中的沙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學生通過自由實踐加上教師的引導,會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的體積關系。在實踐環節,學生先用圓錐裝滿沙子,然后倒進等底等高的圓柱體中,連續倒三次之后圓柱體正好裝滿,這時學生會發現等底等高的圓柱體和圓錐的體積關系。最后,教師選擇合適的練習題,讓學生通過數字運算證實自己的猜想。經過這一實踐環節,學生對等底等高圓柱體和圓錐的體積關系印象更加深刻。
鼓勵質疑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又一有效策略。學生對某個問題產生疑問,或者對某個定理產生疑惑,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或者驗證自己的觀點進行深度思考和試驗檢驗,最終對某個知識點有更深的理解[3]。小學生往往對老師的話深信不疑,再加上他們對老師有敬畏心,所以小學生很難對教師的觀點提出疑問。為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探究意識,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將自己不同的觀點勇敢表達出來。例如,在講“三角形、四邊形”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故意說:“四邊形的內角和隨其形狀的變化而變化。”并刻意展示出四邊形可以拆分成兩個三角形的板書,為學生的質疑創造機會。此時一名學生提出疑問:“既然每個四邊形都可以分為兩個三角形,三角形的內角和一定,那么四邊形的內角和也應該是一定的。”這時教師應該對提出質疑的學生進行表揚和鼓勵,以此消除學生質疑老師的內心負擔,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不同想法。
探究式教學將學生的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統一起來,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成果,也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就是要為學生提供更充足的探究空間,讓學生充分發揮探究能力。數學教材嚴格規范了小學生數學學習的知識結構和學習順序,所以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并深入挖掘是培養學生探究意識的重要環節。教師在研究教材時要深入挖掘知識點內在聯系和數學教材的內容安排,發現知識點之間可用于探究意識培養的關鍵點,發揮各種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的輔助功能,創設有利于學生探究學習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探究意識的培養提供便利條件。
探究意識在數學學習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只有具備探究意識才能改善學習體驗、提高學習質量。探究意識不僅會對數學學習產生影響,對其他學科的學習及學生的綜合發展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從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強化學生的探究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習慣、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進而促進他們探究意識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