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興蘭
(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城關第二小學 陜西 嵐皋 725400)
識字是閱讀的基礎,識字能力是學習能力的基礎。語文教學大綱規定“1至2年級要培養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至1800個,其中800至1000個會寫,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5萬字?!钡湍昙壍淖R字量占到整個小學階段識字量的二分之一??梢姷湍昙壍淖R字教學效果的優劣對學生今后語文素養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用。如何結合漢字本身的字理特點,構建符合學生思維發展水平的科學的識字方法,使學生走上由復雜到簡單,從抽象到具體的識字快樂之路,從而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對學習漢字的興趣。我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人一旦對某件事產生了深厚的興趣,就會主動求知、去探索、去實踐。低年級學生都喜歡游戲,喜歡在游戲中表現自己,我們可以把枯燥的識字通過游戲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識字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悅。
1.1 猜字謎。把要學的生字暗含在字謎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了字系腰帶。”老師引導學生猜出是“子”,又順勢出示第二個字謎“子字不系腰帶”,通過“子”的字謎,學生馬上猜出是“了”。通過這兩個字謎的對比,加深了“了和子”字的認識,學生對這兩個字再沒出現過認錯的時候。
1.2 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就是用兩個或幾個學生學過的熟字相加變成一個新字。如教學“理”字時,讓同桌的兩個學生分別代表一個熟字,口中同時念到“我是王”、“我是里”,“王加里就是理,道理的理”。這種方式不僅鞏固了熟字的認識,又掌握了學習生字的方法,學生的興趣也比較濃。
1.3 用“減一減”的方法識字。就是把一個合體字減去一個偏旁或獨體字變成一個新字。如教學“明”字時,一個學生說“我是明,明天的明”,另一個學生說“我是月,月亮的月”,“明減月等于日歷的日。”
1.4 用換一換的方法識字。如教學“抱”時,讓學生知道抱東西時要用到手,所以偏旁是提手旁。把提手旁換成三點水,這個字就成了“泡”,我們吹泡泡時要先用水把洗潔精化開,和水有關系,所以水泡的“泡”是三點水旁。這樣既加深了對生字的記憶,又讓學生對字義有了大概有了解。
1.5 利用兒歌和順口溜來識字。兒歌和順口溜讀起來生動、朗朗上口,學生都喜歡,不僅可以促進學生的思考,發展學生的思維,更能提高識字的效果。比如“小孩子,戴帽子,頭上一點寫大字;小孩子,戴帽子,頭上三點上學去?!睆倪@首兒歌中讓學生認識了“子、字、學”三個生字,從中認識到它們的區別,加深了對這三個字的記憶。
直觀教具或具體的事物對低年級學生來說,更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達到識字的效果。在教學《葡萄溝》這一課時,我買了新鮮的葡萄和三色的葡萄干,學生們看到這些情緒高漲,這節識字課上的很輕松,學生學的也很積極,識字效果也很好。
低年級識字教學中都配有大量的課文插圖,這些插圖色彩鮮艷、生動有趣。上課時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指導學生結合插圖識字,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干巴巴的漢字更形象,更益于促進學生的記憶。
僅僅靠老師在學校教學課本上的生字,這遠遠不夠,我們還要把視野放寬,引導學生隨時隨地在生活中識字。小孩子的記憶強,重復見過幾次后,不知不覺就記住了,老師要引導學生養成見字就問,見字就識的好習慣,時間久了,學生的識字量自然就大了。
俗話說“嘴過千遍,不及手過一遍?!睆囊荒昙壠穑蠋熞敿氈笇懽值幕竟P畫、筆順規則,要求每一個字、每一個筆畫,教師都要筆筆指導到位。在學生有了整體認知后,教師要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過示范邊講解,使學生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通過寫字再次提高識字的效率。
再好的記性也有遺忘的時候,德國心理學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描述了人類大腦對新事物遺忘的規律,人們在學習中的遺忘進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學生記憶生字也是如此。因此,不管通過哪種形式的識字,我們都要注意反復記憶,這樣才能鞏固識字的效率。
總之,識字是小學階段的一項重要任務,無論采用哪種方式,教師都要遵從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訓練學生的記憶力;創設各種情景訓練學生的識字思維力,擴大識字量,加大閱讀,開拓學生的視野,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自主識字的能力,實現提高識字教學效率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