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傳滿
(山東省沂源縣東里鎮龍王峪小學 山東 沂源 256101)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多方面的能力都需要得到鍛煉,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指引,積極推進教學改革,在教學的階段中綜合體現核心素養的內涵。我國相關教育政策也明確地指出了推進學生核心素養提高的重要性。就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核心素養主要還是以學科內容為依托。小學語文教學也是如此,在語文教學中,重點突出語文核心素養,這也是語文課程的價值體現。教師究竟應該以哪些方式來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仔細考慮并研究的問題。
1.1 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同語文科學中語言文字應用相關聯。根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小學階段是認識漢字的最快發展階段,同時也是學習語言文字的最佳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了解漢語和漢字的特征。在掌握其特征的基礎上,對其加以使用,拓展學習范圍。這個過程是學生培養并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階段。對于這項學習內容,并不是說單純地掌握了漢字的讀音就能夠實現的。推進語言文字的運用,需要考慮到不同的文字、詞匯等結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意義,是一種綜合性的學習運用活動。這同時也是一項基礎工作。只有掌握了漢字的語音和語義,掌握其組合規則和聚合規則,才能夠進一步提高理解閱讀、寫作鑒賞能力,是培養學生語感,提高溝通交流能力的基礎性學習內容。
1.2 促進思維能力的提升與語文學習方法的掌握、提高學習效率之間相關聯。在小學語文的學習中,學生通過閱讀相關文章,掌握其中的發展脈絡和主要內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對于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則向教師反映,在與周圍同學的交流中提升思維能力。這能夠幫助學生逐漸地認識到學習語文的好方法,調整自身學習中存在的不足,從而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1.3 提高審美素養,提高文化理解與鑒賞能力與語文教學內容中弘揚傳統相關聯。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是其綜合素質取得進步的體現。伴隨著高效率的語文教學,學生也能夠真切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提高對文化的理解與鑒賞能力,尊重文化差異,促進學生審美素養的提高。
2.1 加強語言文字的學習與運用。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認字學習效果時迅猛上升的,文字和詞匯量的學習可以達到上千的程度。因此,推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就需要教師能夠認識到這一階段學生學習語言文字的重要性,采取靈活創新的教學方式加強字詞的學習。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做到認識漢字的程度就一斤是打好了語言文字應用的基礎,因為這一階段的學生會在學習的基礎上獨立實現語言文字的構建,他們能夠自主地運用相關學習工具查詢一些不認識的生字詞,提高識字量。同時,語言文字的運用還包括字詞的組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就有這些方面的內容。例如,在課文后面的練習題中會有區分形近字、給字造詞等內容。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能夠進一步鞏固所學語言文字知識。其他的還有考察學生對詞匯的組合能力。例如,有的練習題的內容是讓學生在不同的詞語中填入一個句子中,找出最為合適的答案。這些語文教學中的鍛煉都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的運用能力。
2.2 以語文教學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在語文教學中,核心內容是對文章的理解。在文本閱讀中,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其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文章的學習,教師往往會把重點聚焦于對文章重要段落的背誦與默寫,而對其內容情感的理解,往往缺乏重視。在核心素養的倡導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在情感共鳴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3 提高學生審美鑒賞能力,陶冶情操。審美鑒賞能力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結合時代審美觀念,以教材中的課文為載體,提高學生什么素養,向學生施加美的影響。注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從小學語文的教材中可以看出來,古詩詞、散文、小說等不同的體裁無一不透露著藝術之美、文學之美、情感之美。因此,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幫助學生透過語文知識的外在美發現其內在美,進而完成自我的學習升華。[1]
核心素養是我國小學語文的重要教學目標,其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對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同時對于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都有著非常顯著的促進意義。小學語文是基礎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學科之一,其對于學生的思想文化啟蒙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從教學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習慣以及優化教學模式等四個方面對教學策略進行改革,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