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平
(四川省蒼溪縣白鶴鄉小學校 四川 蒼溪 628400)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語文寫作,在材料的搜集、語言的組織和表達、事件人物的描寫技巧等方面的能力都還有待提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會面臨很多問題,一旦選擇了錯誤的教學方式,將嚴重影響學生對習作的興趣。特別是在運用合作學習的模式時,要有效發揮合作的價值,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還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才能為寫作積累更多的材料。
第一,小學生的自制力還比較缺乏,還沒有比較強的合作意識,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沒有對其進行有效管理和引導,就會導致學生之間出現矛盾、爭吵,甚至有的學生因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不被認同,可能會產生反抗情緒,而不愿與他人合作,導致合作難以順利開展;第二,合作學習的小組成員分配不合理,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不全面,導致小組之間的能力、性格等方面不均衡,成員之間無法達到互相促進的效果,所以合作學習的質量也不能保證;第三,小學生的經驗和知識都比較缺乏,而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沒有給予有效指導,學生在討論中沒有目的,也無法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甚至有的小學生對合作學習模式還比較陌生,不能進行有效合作,因此合作教學的效果也難以發揮出來。
2.1 加強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管理。寫作教學仍然離不開課文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地利用課文的內容,制定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加強過程的管理,通過引導學生對課文的學習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通過對美文的探索,激發其寫作的積極性。在創建合作學習的模式時,教師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強調合作學習活動中的行為規范,比如耐心聽取和思考成員的想法和意見,尊重成員,遵守活動的流程等。還要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仔細觀察每個小組合作的進度,對沖突和矛盾現象的發生要及時調節和引導。還要為學生普及合作學習的價值和意義,提升他們的團隊意識,增強合作的能力。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文中對于秋天下雨的景色描寫得生動形象,又富有聲音,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網絡,展示不同類型的雨聲,讓每個小組根據文中的描寫來選擇最貼近的畫面,并將理由表達出來,引導小組成員進行積極探討,找出共同的答案,同時還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氣氛中,感受其帶來的情感和奇妙的世界,從而提高學生對習作的學習情趣和積極性,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
2.2 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小組合作學習開展之前,教師要對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和習慣等進行全面調查和分析,并進行科學的分組,使成員之間能夠達到相互促進的效果。同時,要建立科學的評價制度,對學生進行鼓勵、贊美,發現他們的優點,不斷提升其習作的自信心。比如在學習課文《燕子》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第二段中作者對春天的描寫,仿寫一段文字,對文中“如毛的細雨由天上灑落著,千條萬條的柔柳……”等文字進行品讀,讓每個小組進行談論,仿寫出兩個最好的句子,再進行全班分享,教師要對仿寫得好的小組進行集體表揚,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對于有問題的句子,也要委婉指出錯誤和問題,但是仍然要給予相應的鼓勵,不要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可以通過小組合作來掌握閱讀的技巧,從而有效的積累寫作的素材,從閱讀過程中,去獲得習作的樂趣,提升對習作的興趣。
2.3 創新合作學習的模式。在習作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也要不斷創新,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創建更多類型的合作方式。既要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也要提升他們的積極性,了解合作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樹立集體意識,培養學生與他們良好的合作意識,學會在集體展示自己的優勢,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要學會尊重他人,才能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比如可以創建小組競賽、合作探究的模式,或者將合作學習與生活聯系起來,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探索,去大自然、操場等戶外地方收集習作的素材,觀察生活和社會中各職業人的行為、穿著等特點,最后可以以小組為單位確認習作的主題、體裁,共同完成作文并修改,加強合作學習的效果。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目的是要提升學生的綜合語文水平,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進行合作學習時,教師要立足于生活,讓學生走出課堂,提升學生合作的能力和意識,促進其思維的鍛煉,培養其想象力,從整體上提高教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