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奇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大莊鎮席家局小學 甘肅 甘谷 741200)
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能力時,學習起語文會更加得心應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當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上來時,一方面,學生對課本的內容會更加感興趣,進而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另一方面,學生的眼界會因為閱讀而變得更為開闊,從而推進了學生一些觀念的建立。與此同時,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有計劃、有策略的加大閱讀量拓寬知識面,使學生具有較為豐富的知識背景以及較為優異的理解能力。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教師最得力的助手、是教育實踐最直接的體現。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向學生介紹一些有趣的文章,還可以運用一些符合學生年齡段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深入了解。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心智還是不成熟,玩性相比較其他年齡段的學生較大。在課堂伊始,教師可以讓學生大聲朗讀本節課要學習的課文,一方面,把學生的心思從室外拉回課堂;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利用短暫的閱讀時間對課文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同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幾個問題,讓學生帶著疑問與好奇走進文章,這樣在教師進行文章解讀時學生才能產生興趣。
例如,當教學進度進行到《各具特色的民居》時,教師可以先在幻燈片上放映幾張特色民居,讓學生對課文產生興趣;之后可以選擇幾個同學描述這幾張圖片上的民居;然后讓學生大聲朗讀課文,了解作者運用怎樣美妙的語言來描繪民居;最后教師在進行文章講解時可以深度解讀民居的特色,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體會到各個地方的風俗民情;在課堂結尾,教師可以讓學生去了解其他地方的民居,下一節課展示自己閱讀成果。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改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
教育最為精妙的地方在于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教學提升自身能力。語文的大部分文章都代入作者在寫作時的情感,再加上小學階段的一些課文都是節選,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閱讀完整的文章,通過課外完整的閱讀提前將學生帶進作者的情感世界,了解作者在寫作時的內心情感,改變學生對閱讀的認知。通過課外閱讀這一扇門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豐富學生的情感,從而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另外,教師要選擇學生此年齡段易接受、易理解的課文進行課外閱讀,假如教師選擇課文不當,結果會適得其反,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也會大大減弱。
例如,當學生該學習《魯賓遜漂流記》這一世界名篇時,教師可以提前讓學生閱讀整本書,了解這本書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故事里有一個怎樣的人物。這樣當學習書籍節選的時候,學生就可以站在文章全局的角度思考故事人物當下的心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寬,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也不完全局限在一小部分之中,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也會更為透徹。
古人云“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閱讀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能急于求成,教師應該與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一起慢慢積累,在探索中逐漸提升。當教師布置課下作業時,可以適當的向學生推薦一些書籍、紀錄片進行閱讀觀看,以及將課文優秀片段的反復閱讀,掌握作者的寫作技巧。長此以往,學生不僅閱讀能力會得到顯著提升,還可以回憶鞏固一下教師在課堂上提到的基礎知識。學生對語文中的專業名詞越敏感,閱讀能力才會越容易提升。學生頭腦里面有內容、有知識,教師的教學進度才能進展的更為順利,教學效率才能較為快速地提高。
例如,古詩文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此時教師可以推薦一些類似情感的白話文,讓學生理解得更為透徹。《石灰吟》這篇古詩里的情感,學生可能是第一次接觸不好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一些關于愛國、忠貞不渝的文章和紀錄片,幫助學生理解情感。另外,教師可以在課堂上介紹方法讓學生通過一些字詞進行文章側面理解。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實時反饋過來的信號,適當的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從不同的教學角度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讓學生認識到閱讀是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