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少伯
(山東煙臺萊陽市嵐子初級中學 山東 萊陽 265200)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對于提高初中生閱讀能力具有引導意義。目前,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已經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教學結構。為了有效提升初中生語文閱讀的效率,需要對教師采取更加新穎的教學方式。這對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與學習習慣,意義重大。
1.1 有助于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興趣。傳統的初中語文教學方式多以“通讀-分段閱讀-總結中心思想-閱讀習題-閱讀拓展”的流程進行。這樣單一的教學方式,會讓初中生陷入一種枯燥的閱讀氛圍。初中生處于成長階段的叛逆期,一旦陷入枯燥的學習氛圍,會慢慢失去閱讀的興趣,進而對初中語文課程產生厭煩的情緒。興趣的缺失也不利于初中生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基于這樣的前提,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進行創新,有助于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初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體會到足夠的新鮮感。新鮮感的獲得對于促進學生形成與保持學習的興趣具有引導作用。
1.2 有助于為初中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環境。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創新,有助于活躍課堂上的閱讀環境,讓初中生更好的從傳統教學的枯燥課堂環境中掙脫出來。良好的閱讀環境,有助于調動初中生閱讀的積極性。對于提高初中生的閱讀能力具有促進作用。初中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了,學習成績也能夠獲得更好的提升。
1.3 有助于緩解初中生升學的學習壓力。面對即將來臨的中考。初中生準備中考的過程中,面對沉重的學習壓力,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在內心積壓許多負面情緒。如果積壓的負面情緒無法獲得有效的宣泄途徑,初中生會漸漸對自我失去信心,進而對學習產生厭倦。初中語文的閱讀能力的創新,能夠讓初中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尋更多的樂趣。樂趣的找尋是緩解負面情緒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2.1 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注重閱讀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作為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內涵,可以讓初中生更好的領悟閱讀能力本身的意義。這樣初中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至于忽視素材的中心內涵。教師可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精讀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教師可以加深文中作者父親的父親形象的解讀。“黑布小帽、黑布馬褂、深青色棉袍”的外貌描寫以及蹣跚的走姿、探身等細節描寫,從側面折射出作者對父親濃厚的情感。精讀是把握閱讀素材的關鍵。對于引發學生更好的掌握語文素材的中心情感以及素材的作者應用什么樣的寫作技巧來表達中心情感進行深入的思考。這種思考的轉變,能夠讓初中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發掘適合自身的系統性的閱讀方式。
2.2 采用情景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方式。情景結合的多媒體教學,讓初中生從書本的認知,轉變為具有對應情境的現實場景認知。對于初中語文閱讀的內涵把握非常有幫助。例如。在《中國石拱橋》一文中,教師可以放映趙州橋和盧溝橋拍攝場景以及專業人士對于橋各個結構的作用進行解讀。通過多媒體教學,讓初中生先認識到橋的面貌、構造基本上是由拱、橋面和拱圈構成的。再通過專業人士的解讀,加深對拱圈作用——“增加橋洞的過水量,減輕洪水對橋身的沖擊。同時,拱上加拱,橋身也更美觀。”的認知。通過盧溝橋上石獅子的描寫加深對國家歷史的認知。視覺的沖擊方式,能夠給初中生在語文閱讀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2.3 走出課堂,采用動靜結合的教學方式。傳統的課堂教學限制了學生通過環境提升閱讀能力的思想領域。為了改善初中生的閱讀環境。教師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應用走出課堂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大自然的語言》一文中,為了更好的讓初中生領會課文中描寫的大自然的現象。可以帶領學生們走出課堂,投入大自然的懷抱中,讓初中生親身體會不同季節的大自然的不同景色和氣候變化。親近大自然的教學方式有助于讓初中生找尋靈感。通過體悟大自然生命的生長過程,引發初中生對于大自然生命的崇高敬意。環境的變化,也有助于初中生放松身心。因此,在初中生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可以多帶領學生走出課堂。
綜上所述,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作為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采用創新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對于提高初中生的文化成績,讓初中生以更加飽滿的狀態面對即將來臨的中考意義重大。作為教師的我們為了發揮初中生語文閱讀的主體性,需要多引導他們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教師自身也要為了初中生閱讀的需要轉變自身的教學方式,給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注入更多新鮮的知識源泉與智慧靈感。力爭讓每一位初中生真正喜歡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提高初中生自身的閱讀能力。